慫?不存在!正確“認慫”才是真正的強大!

“你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因為他們會立刻辭職,但你可以往死裡罵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車、有房、有娃的那些。”

這是網上一直流傳的一句話。

的確,一個人的“變老”,就是從“認慫”開始的。年齡越大,越不能像個孩子一樣懟天懟地,肆無忌憚。因為你身邊有人依靠,你不得不變成大人的模樣。

年少的時候,我們從不“認慫”,長大後才發現,當你正確理解“認慫”,你才是真的強大。

慫?不存在!正確“認慫”才是真正的強大!

01

前段時間去菜場買菜,碰到多年未見的同學。

上學時的他是個叛逆少年,染頭髮、打耳洞、穿五顏六色的衣服。而現在,他已過而立之年,身材有些發福,面對菜場顧客的挑揀講價,他一邊微笑一邊說:“都是進貨價,不能再低了”,再也不見當初盛氣凌人的模樣,全然變成一個有點“慫”的普通中年人。

知乎上曾有個提問:為何年紀越大,看周星馳的電影越覺得心酸?

“究其原因,我們都變成了當初自己最討厭的模樣。以前覺得把人演成那樣很可笑,現在發現人真的就是那樣。”

長大後,我們每天忙於生計,在現實面前,曾經那些所謂的叛逆,早就消失了,那些曾貼著“叛逆”標籤的少年,慢慢變成了周星馳電影裡的小人物,認真且“慫”的活著。

這種“慫”不是對生活的一味妥協,而是不像年輕時那麼衝動,你開始意識到自己身上的責任感,開始改變與這個世界的相處模式,這本身就是一次成長。

慫?不存在!正確“認慫”才是真正的強大!

02

變“慫”,不只是實際行動上,人到中年,情緒上也“慫”了很多。

有個網絡詞叫“懂事崩”,是說成年人的情緒崩潰無法隨心所欲,不能當眾示弱,不能影響工作和生活,最好能收放自如,很懂事也很無奈。

於是,車裡就變成了“懂事崩”的好地點,它是心酸者的收容所,崩潰者的難民營。那小小的空間,好像是唯一一個既可以撕下面具,又能保留體面的地方了。

有朋友說,他被辭退時,在車裡坐了2小時,想到妻子和孩子突然很想哭。哭完了,他擦了擦臉,接著查了查招聘信息,然後調整好情緒才回了家。

年輕時,我們敢哭敢笑,活得暢快;而現在,人前開懷,人後崩潰,“慫”到怕暴露自己。

對於成熟的人來說,這種“慫”,其實是一種告別,告別了過去意氣用事的自己,迎來了千帆過盡後的沉著。

慫?不存在!正確“認慫”才是真正的強大!

03

年少時,我們常對“慫”嗤之以鼻,認為“慫”就是軟弱無能,是對生活的妥協。後來才發現,當一個人學會“認慫”,他才開始變得強大。

電視劇《請回答1988》中有一個橋段:

寶拉念大學時參與遊行,差點被警察帶走,媽媽護在寶拉前面,幾乎要下跪了,她乞求對方網開一面,這樣“慫”的媽媽讓寶拉覺得很丟人。

很久之後寶拉才意識到,“那時媽媽放下了臉面和自尊心,是因為比起她自己,媽媽更想守護我,但當時我並不知道,人真正變強大,不是守護著自尊心的時候,而是拋開自尊心的時候,所以媽媽很強大。”

慫?不存在!正確“認慫”才是真正的強大!

這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為自己而活,表面看上去張牙舞爪,內心卻無比脆弱;另一種人不僅為自己而活,表面很“慫”,但內心比誰都堅強。

是啊,那些從叛逆張揚到唯唯諾諾的“慫人”,只是在歲月中多出一些小心謹慎,因為他們有了想要守護的人和事。他們的每一次退讓,每一次妥協,都是因為責任和愛。

我想,這才是一個人從幼稚到成熟,從弱到強大的標誌吧!

來源泰山俱樂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