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國畫大師筆下的巴山蜀水,美得像詩!


巴山蜀水的雄偉峻險和鍾靈毓秀,為大師們解讀中國山水提供了無限可能。他們得山川之助,在傳統的基礎上獨出新意,最終形成了其獨特的藝術風格。

一、張大千的巴山蜀水 張大千在晚年贈給老友的一幅畫作上題詩道:“峨劍夔巫,孕四天下。出雲導風,誰歟匹者?”巴山蜀水不僅是張大千一生都痴愛不已的繪畫題材,也是他抒寫情感、寄託鄉思的重要載體。

張大千《巫峽雲靄》1934年作

張大千《雲峽遠帆》1947年作

張大千《丁未潑彩》

二、傅抱石的巴山蜀水 傅抱石曾深有感觸地說:“畫山水的在四川若沒有感動,實在是辜負了四川的山水……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隨處都是畫人的粉本。”

傅抱石《萬竿煙雨》立軸 1947年作

傅抱石《萬竿煙雨》1955年作

傅抱石《瀟瀟暮雨》

傅抱石《巴山夜雨》

三、李可染的巴山蜀水 李可染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深為自己沒有盡情領略蜀中山水的奇妙而惋惜,為了補上這一課,他再次深入四川寫生。霧氣沉沉的山城、暮色蒼茫的萬縣、神秘的樂山大佛、秀麗的峨眉秋色、變幻的巫峽煙雲一一盡情收入他的畫稿。

李可染 《峽江圖》 設色紙本 1960年代

李可染 《巫峽帆影》

李可染《 蜀山春雨》 設色紙本

四、陸儼少的巴山蜀水 山水畫大師陸儼少“入蜀方知畫意濃”,黃賓虹“青城坐雨”“瞿塘夜遊”,皆是巴山蜀水成就藝術家變法的契機。

陸儼少《巴船出峽》

陸儼少《峽江行舟》立軸 設色紙本 1978年作

陸儼少《峽江險水》1979年作

五、黃賓虹的巴山蜀水 黃賓虹精通中國美術史,但曾一度為不能突破前人的窠臼而苦惱。及至入蜀講學,在半年多的時間內,他登峨眉,遊青城,涉夾江,抵萬縣,然後泛舟東下,探險巫山十二峰,遍觀奇山異水,茅塞頓開。歸來後,他“蒙被假寐打腹稿”,把雨中所見,細細體會,一氣作成《青城煙雨圖》十多幅。

黃賓虹 《蜀遊山水圖》

黃賓虹《蜀山圖》設色紙本 立軸 1933年作

黃賓虹《陸游渭南詞意圖》設色紙本 1933年作

黃賓虹《青城山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