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前期的孩子敏感又孤獨,安全感不足的他們渴望被鼓勵、被重視、被陪伴,更希望獲得他們最在乎、最親近的爸爸媽媽的尊重。
可是,在面臨繁重學業與日漸複雜的關係的環境下,他們迷茫無助……曾小心試探性地與爸爸媽媽去訴說,去表達。可結果迎來的又是怎樣的處境呢?
一大堆硬道理?還是無奈又焦躁的唉聲嘆氣?又或者是追在屁股後頭,指畫著:你應該怎樣怎樣?
就這樣,在爸爸媽媽心急的做法下,孩子逐漸覺得不被理解、不被關心、不被接受。
於是孩子說得越來越少,家長卻在一旁越來越急,關係逐漸變得愈來愈惡劣……
最後,孩子抱著自己縮在角落,將自己完全封閉起來,不再願意與人訴說。
這時,手機這類電子產品等誘惑性物件出現在他們面前……
然後?當孩子越來越沉迷於它的時候,爸爸媽媽是不是都認為是孩子的自控能力不強?是手機的誘惑力太大?
那我們自己呢?能不能放下家長的架子、面子去與自己的孩子做朋友?能不能多一些誠懇與溝通去尊重他們的想法與建議?能不能在這些都做了的情況下再堅持一會?再做好一些?
血濃於水,其實做到心靈的相近並沒有那麼難,但是如果“間隙”已經產生了,在孩子已經“討厭”、“排斥”你們的情況下,如何去緩解?如何讓孩子再一次願意相信你們?我們來看看付老師怎麼說。
近期付老師信箱裡就收到了這樣一封信。
今天,我們有請付麗旻老師在第18期付老師信箱欄目解答這位朋友的難題,有類似問題的媽媽可以一起閱讀這封來自付老師的信件哦~相信你們會受益良多。
親愛的朋友:你好,收到你的來信,我很著急給你回信—我能感受到你女兒的無助和壓力,也能感受到你的無奈與焦慮,希望付老師的回信能夠對你們有幫助。你信中說女兒十歲,家庭環境尚好,爸爸性格有點急躁,媽媽對女兒的要求是要做到樣樣都好。親愛的的朋友,如果我是那個十歲的小姑娘,我也會逃進自己的房間,不願意出來跟你們交流,因為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給她足夠的理解和寬容。所以她會逃進一個可以讓她暫時忘掉壓力的環境,獨立的房間、手機的社交軟件、各種資訊、甚至八卦、花邊新聞,都是可以幫她暫時減壓的東西。我們先來說說十歲的孩子心理上的特點,你就能大致懂得孩子為什麼會表現出這些讓家長著急又無可奈何的樣子。這個年紀的女孩子比同齡的男孩提早一點進入了青春前期,自我意識開始增強,很敏感,需要被重視,被尊重。需要父母的陪伴,容易感到孤獨,特別需要夥伴。 對很多事情的判斷還停留在比較表面,比如會因為父母為自己做的一些事情、買的禮物而內心感受到其實他們很愛我。並且對母親的依賴性較之前其實有所增強,如果親子關係順暢,孩子其實願意跟媽媽說自己遇到的事情,這個年齡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價值判斷,也懂得做一些“壞事”是父母不允許的,如果跟母親是朋友,她們會願意跟母親說自己曾經做過的一些哪怕不好的事;如果你的女兒在迴避你,請你好好反思你們的相處細節,思考自己應該怎麼調整跟女兒交流的方式,修復母女之間的關係。這個年齡的孩子需要偶像,榜樣,這個人往往是爸爸,孩子會覺得爸爸很有力量,很有原則,很有辦法,會不自覺模仿爸爸的行為方式,在爸爸身邊會有安全感。較之年齡更小一點,這個年齡的孩子對家庭有了鮮明的感受,大多數普通家庭的孩子會感受到爸爸媽媽都很愛我,而我也離不開他們,我也很愛父母。可惜你所描述的、你先生急躁的性格讓女兒也會不由自主的模仿,要求完美的媽媽、說話做事不容置疑的爸爸,已經讓她壓力重重;她感受到自身的邊界不斷被侵犯:父母會隨時進入她的房間,會經常沒收她的手機。這些具體的事情讓十歲的孩子感受不到父母深層次的關愛,她只感受到約束、壓制、強制。這些做法會使得親子關係越來越糟糕。我不是危言聳聽,十歲是一個敏感時期,也是很多問題兒童的形成時期,如果你們沒辦法主動做出改變,也許問題會更復雜,孩子會更抗拒正面的溝通和交流,哪怕父母正確的做法,也會遭遇阻抗。那麼面對這個年齡的孩子,家長究竟應該怎麼做,才能使得親子關係順暢?並且能夠用適當的方法引導孩子健康成長呢?付老師給你一些建議,希望能夠啟發你,根據你們自身的特點和女兒的特點,找出適合你們的親子溝通方式,好好修復親子關係,並且跟孩子一起成長,做一個不焦慮、很自信的家長。 首先從媽媽的角度來說,跟女兒建立互信,是你努力的第一步。跟孩子一起制定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並且跟孩子一起尋找孩子的優點和亮點,激活孩子自身的力量、內驅力,如果孩子達成了階段性的目標,記得不要吝嗇你的表揚與肯定。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在單位得到了領導的哪怕口頭表揚,也會讓你很自豪,甚至開心幾天,是嗎?孩子更是如此,她會非常在意父母對自己的肯定,這就是孩子需要的存在感。慢慢的,會根據小事總結出原來媽媽能夠看到我的進步和努力,原來在媽媽心裡我那麼好,那麼我不會讓她失望,會加油。我想跟你介紹臺灣一位小學教育家林老師的ABAB模式。B就是我們跟孩子一起制定的目標,一般家長就停留到這裡了,其實最重要的是A,要反覆跟孩子一起溝通能夠達成目標的途徑、手段、方法,這些就是A。並且能夠確保你們給出的A就一定能夠達成之前商量的B,這樣,父母在孩子面前才會越來越有信度,孩子以後遇到問題才願意跟你傾訴並相信你會給她足夠的支持。如果只是提出很高的目標,但是並沒有給出適當的途徑和達成目標的措施,會讓孩子覺得都是一個人在努力,在向著一個很茫然的方向努力, 慢慢就會喪失信心,甚至會有一些負性想法,我就是沒那麼優秀,所以才達不到家長要求的目標,那麼就不要努力了,反正怎麼做他們也不會滿足。有的孩子還會用無所謂的態度來保護達不到父母要求的自己:我不在乎,隨你怎麼說。其實很在乎,很怕失敗,很怕父母對自己的批評和責怪,所以才給自己一個盔甲。再從爸爸的角度來說,如果你瞭解自己的妻子對女兒近乎完美的要求,其實你應該懂得,女兒需要一個港灣,一個可以幫她遮風擋雨的有力臂膀。父親對女兒的肯定和保護,會讓女兒更自信,所以希望你的先生也主動調整跟女兒的交流方式,試試看,或許父女倆都會有不一樣的改變。注意親子邊界,女兒慢慢長大了,父親更要注意跟女兒的溝通方式,尊重她的一些想法,包括不經過她認可和同意,不進她的房間,不拿她的東西,都是在尊重彼此的邊界。然後我們來說說手機。手機其實好無辜,表面來看似乎問題都出在手機上,其實手機只不過是背了一個大大的鍋---背後還是家庭教育問題,或者說親子關係問題。一個和睦、親子關係融洽的家庭,一個父母很捨得花心思和時間,給孩子高質量陪伴的家庭,孩子也會玩手機,但是不會沉迷其中,因為有更好的東西等著她。所以,親愛的朋友,如果我們還只是停留在問題的表象上,也許就找不到問題真正的癥結。相信你能懂我表達的意思,如果前面的兩點在改善,手機問題或許就不是最嚴重的問題。 還可以制定家庭手機管理契約。這個我在很多文章中都不厭其煩說過,這個契約一定不是針對孩子自己的,而是家庭成員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這樣才會讓孩子覺得大家是平等的,會願意遵守。但是請記住,孩子不是天使,沒有辦法畢其功於一役,有些問題還會反覆,有些事情哪怕家長已經主動變化了,但是孩子還是無動於衷。這些都很正常,付老師想跟你說,接納孩子的現狀和問題,才有理智客觀的態度去面對,去尋求適當的辦法;家長主動作出調整,慢慢的孩子一定會感受到的。打罵的方式不要再用了,除非你希望事情變得更糟。面對成長中的孩子,希望你把她當成獨立的生命個體來尊重,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不考慮面子,更關注孩子身心健康,(順便說一句,這個年齡的孩子媽媽要進行必要的青春期指導了。)或許情形就不一樣了。作出改變,給孩子一個機會,也給自己一個機會,跟她一起成長。希望聽到你們的好消息,歡迎你再次來信。 你的朋友:付麗旻 2018年11月7日星期三問題徵集持續進行中.....
閱讀更多 哈菲少兒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