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车身设计到三大件,车企的“借鉴”算“偷”吗?

从车身设计到三大件,车企的“借鉴”算“偷”吗?


一年一度的奥斯卡颁奖典礼尘埃落定,《绿皮书》成了最大赢家,拿下最佳影片、最佳男配和最佳原创剧本三项大奖。

宁浩的新电影《疯狂的外星人》,尽管票房突破20亿,但其光环被另外一部科幻电影《流浪的地球》淹没了。

同《疯狂的外星人》比,报哥更喜欢《疯狂的石头》,一部小成本电影捧红了黄渤等一干演员。比电影本身更精彩的是它那近乎天才的剧本,有人甚至将这样的剧本归类为“计算机编程式编剧”。

整部电影围绕着“偷”字展开,迎合了人们的猎奇心理。这类型的电影,报哥看过不少,最喜欢的是发哥和张国荣主演的《纵横四海》,泽塔·琼斯的《偷天陷阱》,还有任达华主演的《岁月神偷》。


从车身设计到三大件,车企的“借鉴”算“偷”吗?



如果将盗墓也归为“偷”类题材的话,那《盗墓笔记》《鬼吹灯》等作品也相当出色。

再把“偷情”也归类进来的话,那作品就数不胜数了。

报哥一直觉得,主打情感的电影无外乎四大类:爱情、亲情、友情和偷情。前三类太常规,偷情想拍好又不让人恶心更不容易。

人们往往会对“偷”的题材感兴趣,惊险、刺激,再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简直就是完美组合。比如这些日子,和“偷”有关的话题就特别热,当事人偷的东西既不是金银财宝,也不是男女私情,而是和北京电视台一档收视率相当不错的节目同名。

从车身设计到三大件,车企的“借鉴”算“偷”吗?


到底谁是小偷?胡同里弄、市井街巷、歌厅酒店,以及形形色色的写字楼里,人们似乎一夜之间都想过把侦探瘾,甚至直接做起了柯南的同行。

就连一向口才不好的朋友也不甘寂寞,分析起案情来条条是道唾沫星子乱飞。

真相只有一个,但知道真相的人没几个。所以,人们嘴里的所谓真相,都是百分百的想象。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其实,关于“偷”,报哥较比感兴趣的是汽车领域内的相关话题,学名“借鉴”,通俗称呼“山寨”。

在日本名古屋的丰田产业技术纪念馆,有一张照片特别珍贵也特别真实,它说,丰田汽车早期“借鉴”美国克莱斯勒汽车的技术,具体的型号都标出来了。


从车身设计到三大件,车企的“借鉴”算“偷”吗?



业内人士都知道,不仅仅是早期,就是后来推出凌志(雷克萨斯)的时候,也“借鉴”过德国奔驰,而且是那种将所有零部件都拆散后“借鉴”的。

报哥觉得,偷技术不可怕,可怕的就是偷无止境。比如国内的某些车企,直到今天了,仍然痴迷于剽窃国外某些畅销车的外型,而且誓要将“毫不知耻反以为荣”的精神发扬光大。

偷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偷心。因为这世上,偷别的东西都可能犯法,偷心却不。可这世上,偏偏偷心是最难的。


从车身设计到三大件,车企的“借鉴”算“偷”吗?



所以说,犯法的事往往不是最难的,难的是那些你做的事别人觉得你犯法了其实并没有犯法。说的有些像绕口令,然而我们日常面对的很多事情比绕口令还绕。

报哥觉得,比偷心更可怕的是心还在但这颗心已不属于你,无论你说什么对方都不信了。

不是报哥危言耸听,信不信由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