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父子兩代反“臺獨”

胡適的父親胡傳,行名祥咬,字鐵花,號鈍夫,1841年3月11日生,23歲考取秀才,1881年往吉林寧古塔投奔清朝官吏吳大澄,成為吳的幕僚。

1888年,吳大澄任黃河河道總督,胡傳去鄭州督辦河工。次年,胡傳娶績溪人馮順弟為續絃。1891年,馮順弟生胡適。胡適出生第二年,即1892年2月底,胡傳被臺灣巡撫邵友濂奏請調往臺灣,任全臺營務處總巡。一年後,胡傳升管臺南鹽務總局。


胡適父子兩代反“臺獨”


晚年的胡適

甲午黃海大戰後,臺灣局勢緊張加劇,1895年2月7日,胡傳請四弟帶馮順弟、胡適等歸績溪老家,隔日,北洋水師全軍覆沒。4月17日,清廷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日本。5月20日,清廷下詔臺灣巡撫唐景崧:“開缺來京陛見,其臺省大小文武各員,並著唐景崧飭令陸續內渡。”根據清廷詔文,唐景崧通告全臺各地官弁:自5月16日起至5月27日止:“欲去者聽,留者錄用,薪銀倍給。逾時求去者,以軍法論”。通告貼出後,省會、道、府、縣官(弁)如提督楊歧珍等,相繼納印內渡,返回大陸。臺灣紳民於5月25日成立了臺灣民主國,唐景崧為民主國總統,丘逢甲為副總統。次日,唐景崧致北京總理衙門電:“四月二十六奉電旨,臣唐景崧欽遵開缺,應即起程入京陛見。惟臣先行,民斷不容,各官亦無一保全。只可暫留此,先令各官陸續內渡,臣則相機自處……”

5月29日,胡傳接到臺北友人的來信,告訴他“撫臺已於五月初三改稱臺灣民主國大總統,劉幫辦稱主軍大總統”。胡傳大吃一驚,當天辭職,將軍事交代統,攜州印交安平忠令,準備回大陸。唐景崧也不願意任“民主國總統”,想方設法,逃回大陸。臺灣紳民擁主臺的軍事將領劉永福為“民主國”總統,但劉永福也反對任“總統”,仍稱幫辦。劉永福希望胡傳留下相助,胡傳解釋自己因不通消息,錯過了內渡時限,並非自覺留下,堅決求去。

劉永福苦勸無效,將胡傳扣留。1895年8月23日,胡傳被殺。

胡適對父親有深厚的感情,在留學美國時,仍然不忘父親的生日。1921年夏天,胡適到上海為北大招生期間,還到父親鐵花讀書的地方演說(原叫龍門書院,其時是上海第二師範)。1930年夏天,任中國公學校長的胡適請剛畢業的羅爾綱到自己家裡,整理父親鐵花遺稿《記臺灣台東州疆域道里地方情形並書後》等。10年前,周白棣從原抄本中抄出此稿。

胡適本人也是堅決反對所謂“臺獨”的。如1958年5月24日下午,胡適去臺灣師範大學禮堂參加“國大”代表聯誼會舉行的歡迎茶會。張知本說:“俗語說,‘寒夜客來茶當酒’,這句話很適合我們歡迎胡院長的誠意。”胡適在會上說:“我提議將張先生引用的那詩句改成‘大陸未回茶當酒’……”

胡適反對“臺獨”,在晚年尤其強烈。1958年12月17日是胡適68歲生日。上午,藝術專科學校負責人張隆延派人來攝影,還有新聞記者來錄音訪問。中午12時,臺北的北大同學會為慶祝學校成立60週年和胡適68歲生日,舉辦聚餐會。胡適當著許多人的面,感嘆地說:“對於將來的希望是回大陸。”會後,胡適回贈校友每人一本自己出錢印的羅爾綱《師門五年記》。當時,羅爾綱留在大陸,此舉僅僅是胡適對大陸故人懷念的一個例子。

胡適還堅決地反對美國少數人的“兩個中國的觀點”。1959年7月3日,胡適乘民航公司班機去檀香山出席夏威夷大學主辦的第3次東西方哲學討論會。10月14日下午,回到臺北。11月7日晚上,美國駐臺“大使館”的耶格在陽明山舉行歡迎俄勒岡州民主黨眾議員普特的宴會,回來不久的胡適應邀作陪。席間普特提出“兩個中國”的觀點,胡適當即給予反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