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梅花,我有話說。。。

鄭州紫荊山公園西門入口處,有一片梅園。每每經行此處,便被如炭火一樣鮮豔欲滴的紅梅所吸引。恍惚若花香馥郁,沁人心脾;彷彿見枝頭千秋,傲霜精神。

恰有一同窗,雖身處象牙塔裡,卻是十足憐香惜玉,拈花惹草的親近自然之人。於是,便相約一起踏雪尋梅。

關於梅花,我有話說。。。

一眼望去的驚呼,架不住仔細端詳的悵然。卻原來是,園林方面為活躍節日氣氛做的妝點,全是人工合成的乾枝梅。兩人相視一笑,不約而同道:可遠觀,不可近玩矣。

還好,在我的歉意聲中,同學並沒有失落感。反正,一探究竟的大自在,總比心嚮往之的碎碎念,多了份心安理得吧。

當然,他人釋懷的大度,不能代替自我大度的釋懷。於是乎,我想把所有關於最美的梅花詩詞,拿出來聊以“補償”。

關於梅花,我有話說。。。

梅花,中國十大名花的魁首,詠物詩中當之無愧的無冕之王。

她不與凡桃俗李在春天爭豔,卻在冬日嚴寒裡,雪壓枝頭時,迎霜綻放,甚是傲嬌。

大唐,中國詩歌的巔峰時期,實際上關於梅花的名篇,並不多。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這是中國詩壇第一牛人李白,對孟浩然的讚許。作為田園詩派掌門的老孟,情懷曠達,時不時於睡夢中,冒雪騎驢尋梅,曰:“吾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背上。”這極致的風雅,

正是成語“踏雪尋梅”的根由。

關於梅花,我有話說。。。

《雜詩三首·其二》

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對於曾經“京漂”的王維而言,對於“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詩佛”而言,所有的佛性,在人性面前“皆空”。當然,承載這些濃濃鄉情的,就是那一支窗前梅花。

關於梅花,我有話說。。。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

唐.杜甫

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

此時對雪遙相憶,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

江邊一樹垂垂髮,朝夕催人自白頭

“詩聖”杜甫這首與朋友唱和的詠梅詩,被後人稱為“古今詠梅第一”。第一不第一的暫且不論,詩中關於梅花寄託的情感,卻是極為深厚。梅並不能催人老去,催人老去的乃是失意、思鄉、憶友之愁,還有安史之亂帶來的憂國憂民之愁,千愁百感,攢聚一身,此頭安得不白?

實際上詩中“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用驛寄梅花傳遞友情和思念,也出自前人關於梅花的名篇。

關於梅花,我有話說。。。

《贈范曄詩》

南北朝·陸凱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路上遇見郵差,就託他帶一枝梅花給你。想象著你拿到留有清香的梅花,該是很驚喜的吧?

關於梅花,我有話說。。。

《梅花》

唐·崔道融

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

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梅花身姿美麗孤傲,入了畫,也很難畫出她的神韻來;梅花香氣清新,在數九寒天,也不覺得寒冷。

看著朔朔冷風中瑟瑟發抖的花瓣,只願這西風善解人意,吹得輕柔一些,幫我呵護這冬日裡來之不易的春色。

所有過往,皆是序章。自宋朝開始,關於梅花的詩詞在文人士大夫之間,在市井山僧那裡,簡直就是高逼格情趣的flag。

關於梅花,我有話說。。。

《梅花》

宋·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如何才能快速地找著梅花?王安石告訴我們:循著梅花的香氣走就是了。實際上對於以身許國的“拗相公”而言,無論高居廟堂,或是身處江湖,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青苗法”初見成效,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大宋危機。

關於梅花,我有話說。。。

《山園小梅(節選)》

宋·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對於“梅妻鶴子”的林逋而言,梅花就是他的全部。稀疏的影子,橫斜地映在清澈的河水上,影影綽綽的暗香浮動在黃昏的月光之下。有月,有梅,有雪,此景,美不勝收。

關於梅花,我有話說。。。

《西江月·梅花》

宋·蘇軾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

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麼鳳。

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

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如果說《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是蘇軾對愛妻最深情的悼念,那麼這片《西江月.梅花》就是東坡對愛妾仙逝最真誠的致敬。11歲追隨先生,輾轉奔波,甘苦與共的朝雲,最理解先生一肚子“不合時宜”的五味雜陳。這樣的紅顏知己,給我來一打!

關於梅花,我有話說。。。

《悟道詩》

某僧尼.宋

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隴頭雲。

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凡事,偶然之中,飽含著必然。有了追尋的艱辛,更有收穫的珍惜。

關於梅花,我有話說。。。

《雪梅》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梅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春。

盧梅坡,到底何許人也,並不知道。我們僅僅知道,“梅坡”,是他的號,而非真名。實際上,這已經足夠了。畢竟,他的靈魂已經與梅花的花魂交融在一起,在那千年梅坡的花海中徜徉。

關於梅花,我有話說。。。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志趣相投的人,不必拘泥於繁文縟節,便是高山流水,琴瑟和鳴。

關於梅花,我有話說。。。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生長在冰清玉潔的雪林中,梅花有一種魔力:風中帶來的清香,彷彿讓我們聞到了春的氣息。這味道,好美!

關於梅花,我有話說。。。

《墨梅》

元.王冕

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有實力,才有魅力。作為“書聖”王羲之的後人,這樣“曬”朋友圈,也真心是有資本。

關於梅花,我有話說。。。

《卜算子·詠梅》

宋·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文武全才的陸游,生不逢時。所以儘管他可以“淚灑東床請北征”,可以“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也只能是“已是黃昏獨自愁”的“家祭無忘告乃翁”。他端的是苦逼兮兮的孤獨,但依然如“零落成泥碾作塵”的梅花一樣,令人敬仰!

關於梅花,我有話說。。。

《卜算子·詠梅》

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時勢造英雄,但從不諱言英雄引領歷史;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但從來不否定偉大人物給歷史打上的深深烙印。

如果沒有偉人這片“讀陸游詠梅詞,反其義而用之”的《卜算子.詠梅》,或許我們所看到的梅花,都是小資情調的孤傲清高,是抒發鬱悶的情感寄託。惟其如此,我們感覺到的才是梅花“猶有花枝俏”的戰鬥精神和“我在叢中笑”的浪漫樂觀。

關於梅花,我有話說。。。

這也正是歌曲《紅梅贊》,膾炙人口的群眾基礎和內在原因吧!

紅巖上紅梅開

千里冰霜腳下踩

三九嚴寒何所懼

一片丹心向陽開向陽開

紅梅花兒開

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萬朵

香飄雲天外

喚醒百花 齊開放

高歌歡慶新春來 新春來 新春來

春天來啦,謹以此文獻給追著幸福奔跑的人們,也獻給我的同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