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加減法,淡定辦教育

小學是最不應該出現學習焦慮和教學緊張的一個時期,但現實卻恰恰和人們開了一個玩笑。因為“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孩子的節假日被各種作業和輔導班包圍,小學生早早成了“眼鏡先生”,小小心靈渴望到室外放鬆而不得;家長因督促小孩子寫作業而身心俱疲;教師看著成績單而夜不能寐。而要想讓小學教育迴歸淡定,必須綜合治理。

家庭教育觀念須真正轉型。家庭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幫手,在孩子的教育上越來越顯現出重要和獨特的價值。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的認知存在諸多偏差,有的家長甚至成為部分學校應試教育的直接推手。孩子一兩次考試成績不理想,家長可能就會急不可耐地找上門來,與教師共同商議對付學生的“良策”。家長對學生分數的重視由來已久,過於看重分數的教育觀極容易導致焦慮。孩子的分數始終處於變動的狀態,家長的心理自然會隨著分數的起起落落而忐忑不寧。其實,家長應把目光多轉向對孩子愛心的養育、學習習慣和社會責任感的培育,家長多幾分從容和淡定,家庭教育就會迴歸教育本質。


做好加減法,淡定辦教育

校長和教師對教育的認知要切實改變。薰陶、浸潤、陶冶、潤澤、培育、涵養、養育等,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才真正堪為教育的核心詞。欲速則不達,教育作為一種社會的良心和靈魂的事業,校長和教師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社會越浮躁,小學校園裡就越需要一份思想上的從容和行動上的沉穩,決不能被社會浮躁之風裹挾著走。這不僅是學校校長和教師的工作責任,也是教育者必須堅守的一份道德良心。當前,如何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仍然是非常緊迫而重要的任務。雖然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已經推進了十多年,但是,過於看重分數並時不時進行分數掛帥的教師依然大有人在。所以,學校教育須迴歸“育人”而不是“育分”,教育才會迴歸淡定。

社會多一份淡定,家長和學校也就多一份淡定。社會心浮氣躁,要讓家長和學校淡定,可謂是“說不易,行更難”。上好學校難、就業難、就業後收入差距顯著,催生家長對自家孩子教育的急迫和焦躁心理。這種心理傳導給教師,轉而成為學生非常現實的學習壓力。孟祥傑老師曾在《小學教育,請回歸你的淡定》一文中談到一個三年級的學生,因學習時過於緊張突然嘔吐,最後被家長接回家休息。儘管這樣的事情只是偶發現象,但它折射出的教育和社會問題卻不容忽視。在當下,我們已習慣於用工業和智能化製造的思維和想象來實施教育。這是教育之殤,改變的法子無他,就是讓教育真正慢下來。正如那句流行語所說:“走得太快了,靈魂跟不上。”

讓教育慢下來,還需要政府與教育行政部門對社會輿論的引導和政策的設計,即不斷完善對學校教育的評價體系,儘量減少甚至杜絕各類無厘頭的教育評比。對一些學校開展的以分數掛帥或變相以分數掛帥的評比敢於亮紅燈,給學校辦學充分的自主權,引導和尊重校長和教師按教育教學規律辦事。政府部門的主要責任是指方向、保底線,而不是深度參與或不斷介入學校管理。“多為”容易走向“亂為”。莫讓“為”偏離育人之軌,既易加重學生負擔,又會不斷強化家長的心浮氣躁和不淡定的心理。行政管理“有所為,有所不為”,只有這樣,學校校長和教師才能慢慢走向從容和淡定。

社會整體風氣走向健康和政府等行政部門的科學管理,是教育走向健康的前提和保證。所以,要治小學教育的不淡定之“綜合徵”,不應只做加法不做減法,而應綜合全局,多方協同,還學校一份平靜與安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