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為何傾盡財力建北京紫禁城?

歷史大變局


眾所周知,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於南京。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卻把都城遷到了北京。那麼朱棣為什麼要勞師動眾,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興建北京,而將紙醉金迷的南京定為陪都呢?

遷都背景

朱元璋雖然將元朝趕出中原,卻並沒有將他們徹底消滅,元朝退出大都後,其殘餘勢力在歷史上稱之為北元。北元在退出中原以後,依然擁有廣闊的領土和強大的兵力,雖然朱元璋在位期間發動8次北征,大將軍藍玉擊敗北元,俘獲元帝脫古思帖木兒次子地保奴及妃嬪多人,但北元又分裂成韃靼、瓦剌和朵顏三部,仍然時常南下搶掠。

天子守國門

朱元璋將兒子分封到全國各地做藩王,除了讓子孫享受富貴之外,還有讓他們鎮守一方的職責。燕王朱棣和寧王朱權就是朱北璋用於鎮守北方,防範蒙古襲擾的重要軍事力量,他們各自都有擁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這也是後來朱棣能奪取皇位的重要基礎。

公元1399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綁架寧王朱權,成功奪取了侄兒建文帝的皇位,在南京登基稱帝,稱為永樂皇帝。這樣一來,北方兵力空虛,韃靼趁機而入,進兵遼東,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為了加強北方的軍事力量,阻擋蒙古兵南下所帶來的危害,朱棣下令遷都北京,這也是明朝“天子守國門”的開始。


遷都的歷史意義

從個人情感上來說,朱棣遷都北京還有一個私人原因,他雖然在南京出生和長大,但卻鎮守北京二十年之久,早已習慣了北方的氣候和飲食。遷都向來不是一件小事,除了要大興土木,營建宮室外,更重要的是要解決糧食運輸的難題。北京附近不是糧食主產區,要把南方的糧食運到北方首先要解決交通問題。

當時隋朝修建的大運河已經多處淤塞,朱棣命工部尚書宋禮治理會通河,又讓漕運總督陳瑄疏通河道,這才使得南北漕運暢通無阻,漕船可以從杭州直達通州。與此同時,營建宮室的任務自1409年開始有條不紊的進行,一直到遷都以後還在不斷完善。朱棣下令修建的紫禁城,佔地72萬平方米,居住過明清兩朝共計24位皇帝,成為中國宮廷建築的精華留存至今。公元1421年,朱棣正式下令遷都,原來的京師稱為南京,做為陪都。

從此,北京成為明清兩朝都城,前後共計500多年曆史。新中國建立以後,北京被定為首都,成為全世界中華兒女嚮往的地方。今天,當我們在天安門城樓前合影留念,在故宮裡品味歷史的時候,不應該忘記600多年前,有一個名叫朱棣的人,奠定了今天這一切的基礎。他身上還有另一個響亮的稱號:永樂大帝!


歷史茶坊


在公元1368年,經過一系列艱苦卓絕的戰爭,“乞丐”皇帝朱元璋最終擊敗了其他幾股割據勢力,在南京稱帝,國號大明。期初朱元璋並不想定都南京的,在第二年的九月,朱元璋召集群臣,商議定都之事。當時備選的都城有(曾派太子朱標考察過):長安(曾派太子朱標考察過)、洛陽、開封(時稱北京),北平(今北京),臨濠(今安徽鳳陽)、南京。朱元璋很想在自己的老家臨濠定都,但是大臣劉伯溫極力反對(再加上其他幾個備選的地方種種條件不足),最後還是將都城定在了南京。

南京作為明朝的發源地,可到了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時遷都北平(今北京)為什麼?

小編大概講講(如有不同意見歡迎指正)其原因有三:

1:眾所周知,朱棣是通過武力奪取了自己侄子的皇位(靖難之役)。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朱棣使用了非常殘酷、恐怖的手段將忠於建文帝的大臣一一屠殺,一人“犯罪”,株連全族,手段之殘忍,刑法之殘酷,牽扯人數之多,真是前無古人。最終,明成祖朱棣征服了反對的聲音,但也失去了南方地區的民心,自加上“建文帝下落不明”雖然有著強大的軍隊可以震懾所有反對者,但對他而言,南京始終是個讓人不那麼痛快的地方,況且自己在北方經營多年,勢力的根基就在北方。與其在南京對付這些表面對他恭敬,背地裡不知道想些什麼的士大夫,還不如直接把首都搬到自己的老家北平,回到主場總是對自己有利的。

2、”天子守國門”,對明朝最大的威脅還是來自北方的蒙古殘餘勢力。而北平是連結東北與關內的咽喉地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為更穩定的明朝局勢,需要在這裡屯集重兵把守,派誰去呢?他可不想重複父親的決策,而他本人就是通過武力奪取到天下的,要他把軍權交給其他人,那他肯定不幹。如果他將首都遷到北平,就可以自己直接掌握重兵,達到“天子守國門”的效果了。朱棣曾以北京為基地五次北伐元朝的殘餘勢力,從對元作戰來看,北京在軍事指揮上的優點是後方的南京無法比擬的。同時,天子戍邊的氣勢,增加了朝廷上下抵抗外敵的決心。

3、明成祖自己的“天下觀”,雄坐北京,承上啟下,俯視中原,面向全球。在鄭和下西洋時,朱棣帶給世界各國國王的詔書中有說道,“凡覆載之內,日月所照、霜露所濡之處,其人民老少,皆欲使之遂其生業,不至失所。循禮安分,毋得違約,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幾共享太平之福”意思是說:凡是天地之間的承載、罩著的地方,太陽、月亮照得著的地方,霜露所能夠下得著的地方,當地的人民,無論老少,都希望他們能夠好好地生活,不至於流離失所,沒有產業,大家要按照規矩辦事,不要亂鬧,大國不可欺負小國,強國不可欺負小國,大家一起享受和平發展帶來的幸福吧!

有這樣“天下觀”的朱棣和在群臣反對遷都時的那句話“彼書生之見,烏足以達英雄之略哉!”的豪氣,符合明成祖的雄才偉略。


謝謝大家查閱, 歡迎大家指正與關注並與“劉家五叔”一起談論古今中外歷史趣事


劉家五叔


首先,北京是朱棣的大本營,老窩,他經營了很久的地方,住久了有感情,然後北方邊疆有韃子,天子守國門,為了鎮守北方邊疆,也是一個考慮因素,還有就是南京是靖難之役後佔領的,畢竟是建文帝以前的地頭,讓朱棣沒啥安全感。

至於為何傾盡財力建紫禁城,主要是為了彰顯皇權,在維護皇權這一點上,朱棣畢竟是篡位,為了突出其皇位的合理性,先是抹黑建文帝,然後篡改了自己的出身,清洗掉了建文帝一系的政治遺臣,恢復朱元璋的很多政策。這是彰顯皇權正統的一方面。

然後就是朱棣本身性格,做為一代大帝,本身就是好大喜功。

社會經濟的高度發達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王王王285922352


說的孝順一點就是為了完成他爹的遺憾,說是實在一點就是:當時朱棣當燕王的時候就在北京經營了很多年,在軍事戰略上看中了北京城是因為當時北方還有外侵,明朝有問話一直傳至今:天子守國門,選北京為了鎮守北方邊疆也不是沒有道理。

現在看北京在當時的軍事防護上可以說是有很多優越的地方,護城河運輸河包括周邊山川都形成了一個完美的屏障。

說的迷信一點:靖難之役後,還在建文帝的地盤帶著多少會沒安全感。而且野史有說:搶了小朋友的皇位後老是夢到他的永樂爹抽他嘴巴子。


土妞2019


首先北京是朱棣的龍興之地,當朱棣決定遷都北京之後,那麼一座比南京皇城更威武的新皇城就變得十分必要了。斥巨資建紫禁城一者可以彰顯自己作為新帝王的威儀,二來紫禁城暗合星象,乃紫垣正中,群宿環繞,天人合一,不可侵犯,如若不夠用心,只怕風水流轉,王氣洩露。事實上紫禁城六百年來雖屢受火災毀壞,但從未遭受地震侵擾,這也是當時傾盡財力良心建造之功啊。


止於至臻


北京乃龍氣所在之地,自唐代以後定都北京的大多強大,遼,金,元,明,清。而定都南京的王朝大多短命。早在洪武年間朱元璋就動過遷都的年頭念頭,還派太子考察過西安


chenqiuyua


為了將來成為首堵


臺上臺下皆戲子


保護文物,建偉大北京城,讓後人參觀。


張藝仁338


朱棣的智慧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