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秋褲、沒電暖的古代人,是如何過冬的呢?

最近的天氣真是小幅波動,持續降溫,防冷全靠高速且不間斷地抖動。但調侃歸調侃,每當氣溫下降我們都會買羽絨服、秋衣秋褲,甚至開上空調製熱取暖,洗澡還有浴霸相陪。隨著科技的發展,各式各樣的取暖機器以及新型面料紡織技術製成的衣服,都在冬天給我們帶來溫暖的保障。

如果說現代人的暖和是靠如今的科技促成的,那麼古代人是如何保暖的?古代的冬天會比現在更冷嗎,沒有諸如空調地熱浴霸暖風機等設備古代人真的能抵禦住寒冷嗎?


沒秋褲、沒電暖的古代人,是如何過冬的呢?



關於古代的冬天到底冷不冷

根據氣象學家的研究,我國古代冬季氣候變化大,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有四個寒冷期,分別是持續了兩百多年的西周(前1046—前771),根據史料記載,當時的天氣是“江漢俱寒“,就連一些皮毛很厚的牲畜,都成群往熱帶地區跑;公元初年-公元600年的魏晉南北朝,當時東南沿海一帶的海水連續結冰三年;南宋(1127-1279年)時,太湖流域全部被凍住了,就連水流範圍很大的運河都結了冰;明清(1368-1840)寒冷期時間持續了五百多年,在這期間,北方冬天的氣溫比現在要低一兩度,而南方更是低了五六度。在當時,因為氣溫太低而出現部分傷亡。


沒秋褲、沒電暖的古代人,是如何過冬的呢?



古人如何取暖

衣物篇

中國古人的衣料,大致在前三千年是以絲、麻為主,之後的一千年,逐漸轉變為以棉花為主。古代皇室以及貴族階層可以用高檔動物毛皮如羔羊皮、狐白裘等,而平民則可以用狗皮和羊皮來取暖。總得來說,厚實的棉衣棉褲是主要的禦寒衣物。

沒秋褲、沒電暖的古代人,是如何過冬的呢?


居家篇

生活中,古人會製作各種烤火的工具。在上古時期,皇室貴族就會使自己的房子暖和起來,他們在室內生火,提高室內的溫度。到了春秋時期,人們就開始使用煤炭,我國是第一個發現和使用煤炭的國家,有錢人家裡,會將煤炭放在特定的爐子中,然後坐在爐火邊烤火,火坑火爐是古人最常用的取暖方式。

在食物方面,雖然古人物質生產力低,食材和烹煮器具都遇到諸多限制,但冬天吃火鍋,暖胃暖身子真的是一直延續到現在:滾燙的湯汁,豐富多樣的食材切成薄片,一口下肚,暖和身心。


沒秋褲、沒電暖的古代人,是如何過冬的呢?



大家如果有新奇的過冬方式,歡迎大家到後臺跟信商君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