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秋裤、没电暖的古代人,是如何过冬的呢?

最近的天气真是小幅波动,持续降温,防冷全靠高速且不间断地抖动。但调侃归调侃,每当气温下降我们都会买羽绒服、秋衣秋裤,甚至开上空调制热取暖,洗澡还有浴霸相陪。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式各样的取暖机器以及新型面料纺织技术制成的衣服,都在冬天给我们带来温暖的保障。

如果说现代人的暖和是靠如今的科技促成的,那么古代人是如何保暖的?古代的冬天会比现在更冷吗,没有诸如空调地热浴霸暖风机等设备古代人真的能抵御住寒冷吗?


没秋裤、没电暖的古代人,是如何过冬的呢?



关于古代的冬天到底冷不冷

根据气象学家的研究,我国古代冬季气候变化大,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有四个寒冷期,分别是持续了两百多年的西周(前1046—前771),根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天气是“江汉俱寒“,就连一些皮毛很厚的牲畜,都成群往热带地区跑;公元初年-公元600年的魏晋南北朝,当时东南沿海一带的海水连续结冰三年;南宋(1127-1279年)时,太湖流域全部被冻住了,就连水流范围很大的运河都结了冰;明清(1368-1840)寒冷期时间持续了五百多年,在这期间,北方冬天的气温比现在要低一两度,而南方更是低了五六度。在当时,因为气温太低而出现部分伤亡。


没秋裤、没电暖的古代人,是如何过冬的呢?



古人如何取暖

衣物篇

中国古人的衣料,大致在前三千年是以丝、麻为主,之后的一千年,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古代皇室以及贵族阶层可以用高档动物毛皮如羔羊皮、狐白裘等,而平民则可以用狗皮和羊皮来取暖。总得来说,厚实的棉衣棉裤是主要的御寒衣物。

没秋裤、没电暖的古代人,是如何过冬的呢?


居家篇

生活中,古人会制作各种烤火的工具。在上古时期,皇室贵族就会使自己的房子暖和起来,他们在室内生火,提高室内的温度。到了春秋时期,人们就开始使用煤炭,我国是第一个发现和使用煤炭的国家,有钱人家里,会将煤炭放在特定的炉子中,然后坐在炉火边烤火,火坑火炉是古人最常用的取暖方式。

在食物方面,虽然古人物质生产力低,食材和烹煮器具都遇到诸多限制,但冬天吃火锅,暖胃暖身子真的是一直延续到现在:滚烫的汤汁,丰富多样的食材切成薄片,一口下肚,暖和身心。


没秋裤、没电暖的古代人,是如何过冬的呢?



大家如果有新奇的过冬方式,欢迎大家到后台跟信商君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