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大裁員

互聯網大裁員

互聯網寒冬的序幕——批量裁員!


距2014年風風火火的雙創僅僅五年,誰都沒想到,說來有些矯情的中年焦慮,會揭啟了互聯網寒冬的序幕——互聯網公司批量裁員。

“去年9月被辭退,到現在還沒有合適工作”,被一家上市公司背景的P2P公司辭退之後,如今,30比頭的楊先生一直處於投簡歷、面試、等消息的輪迴,半年時間過去了,依舊擇業待家,“工作太不好找了。”

01互聯網大裁員

求職難已經不是個例,京東裁撤10%的高管,並持續進行人員優化、知乎裁員300人,佔到員工總數的20%、滴滴裁員2000人、美團點餐部門被裁撤50%……市面上數得上的互聯網企業也都加入裁員大軍,從普通職員,到高管,按比例從下往上擼,10%-50%不等。

人民大學就業研究所和智聯招聘發佈的就業市場景氣報告顯示,IT、互聯網行業的招聘需求比去年同期減少超過50%。

求職者受到OFFER,被網易HR部門收回、阿里巴巴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擴招持謹慎態度……“行情不好,現在大廠都不招人了”,某公司HR表示,每天都被BOSS直聘、拉勾網等招聘網站塞滿了求職信息,“下一次回春,可能需要五年。”

2014年,移動互聯網大爆發,釋放了紅利,在高速擴張的草莽時代,互聯網企業以高薪挖來大量生力軍,外資企業、國企、銀行不再是就業的香餑餑,優越的待遇帶來的吸虹效應,讓大量外資企業員工外逃,進入互聯網公司。

在那個互聯網大擴張、資本推起來的時候,薪酬、崗位出現非理性,剛畢業的小孩收入甚至比外資、國企的老員工要高,“從來不擔心失業,只要有一點經驗,就是商量工資的籌碼”,在多家公司嘗試挖角之後,A君感嘆道當時市場對人員的渴求度。

02迴歸慢車道

其實裁員的信號,從通訊巨頭華為開始,2018年初,華為首先開始清理34歲以上的IT運維人員,但當時輿論的焦點在於——中年危機,人到中年如何避免被辭退?這種關注更多的是一種向上無法突破瓶頸的焦慮,而不是感受到實實在在地威脅。

起初,因風投機構資金不足,減少投資,國內互聯網金融、O2O等創業型企業融資不到位,後因經營不善,被迫倒、閉裁員,一起帶減少經營成本,較少支出。但隨著移動互聯網進入下半場,裁員的風暴越演愈烈,行業巨頭也加入裁員行列。

“市場正在從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某分析師認為,巨頭在經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大擴張後,業務、市場格局相對問題,爭奪用戶不再是平臺經營的唯一重點。

刀劍入庫、馬放南山,精簡人員、消減成本就成了平臺的工作重點,“成本中心都會被砍掉,保留的只是掙錢的業務部門”,某家PE機構負責人表示,企業已經沒有擴張需求,節約成本必須要砍掉非業務部門。

“不創造價值,就沒有價值”,與全方面裁員相對比的是,互聯網企業對業務線上的人員需求 依然強烈,京東為例,2019年京東物流將會新增1萬名崗位,主要是一線員工及基層管理者,用來提升用戶的體驗感。

行業收緊,平臺也從早期跑馬圈地的亢奮逐漸理智——從用戶爭奪轉向用戶經營,投入產出比,將是企業決策的唯一考量:投入能不能產生足夠的業績

從公司,資本,再到職員,這個冬天足夠的冷,互聯網也迴歸到慢車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