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被貶低的人格,不要只是一味地取悅他人

取悅他人乍看之下沒什麼問題。想辦法讓別人高興,這有什麼不對呢?可是,如果一個人總是在考慮如何讓別人高興,做事情前都要考慮一下別人是不是會喜歡自己這麼做,那就是一種刻意的取悅了。喜歡取悅他人的人在人際交往中往往一味放低自己的需求,對他人的要求一味滿足;甚至在明知自己身不能完成的情況下,都不敢拒絕他人的要求。

不做被貶低的人格,不要只是一味地取悅他人

作為實習生,趙爽每天總是早早就來到公司,接著便開始打掃辦公室。這些工作本來是應該大家一起做的,可是趙爽卻總是一個人把活全攬了。不僅如此,趙爽對於同事更是“知冷知熱”,只要誰說一句“沒吃早餐,好餓啊”,趙爽就會立刻將自己的早餐奉上,而自己卻寧願餓著。天氣冷了,趙爽會為大家衝熱騰騰的咖啡;天氣熱了,趙爽會主動給大家買冷飲。這些都是小事,每逢休假日需要值班,只要別人開口,趙爽都會替對方值班。為此他不知道浪費多少個休假日,久而久之都變成值班專業戶了。

後來,趙爽的工作漸漸多了起來,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再替同事做事了。而公司裡的人早就用慣了他。一有事兒,第一個就想到讓他幫忙。怕別人不高興,趙爽還是做了。畢竟他只是一個新人,在這個公司還沒有站住腳,他希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得到大家的認可和欣賞。一次,一名老員工讓趙爽去車站幫他接一個親戚,結果剛出公司大門就被剛剛出差的回來的經理撞了個正著,經理問趙爽要去哪兒?

為了不得罪主管,趙爽就說出去招工。後來經理不知從哪裡知道了事情真相,把趙爽叫去訓了一頓,說他身為人事部職員,都不能做誠信二字,又怎能放心把任務交給他呢。經理對趙爽的印象一落千丈,再在公司呆下去只會自討沒趣,於是趙爽遞交了辭職申請。

不做被貶低的人格,不要只是一味地取悅他人

心理學上,把這種建立在別人評價上的安全感稱為“取悅症”。這是一種強迫的甚至成癮的行為模式,就是你對他人的認可上癮了。取悅者會執迷不悟地把自己看成是好人,而且認定別人也是這麼看的。為了始終保持好人形象,你就不能表現出憤怒和不悅,不管這樣的情感表露多麼正當。而且,你會避免批評別人,以免被別人批評。心理學家把這叫做“衝突避免”你對把對抗和憤怒看做危險的情感體驗。

不做被貶低的人格,不要只是一味地取悅他人

為了阻止這種取悅症的發展,需要從行為、思維或情感方面的小改變開始。首先,你需要拋棄“需要人人都喜歡”這種念頭。多數有成就的人都不是那種誰都喜歡的類型。這種“拋棄”可以看做是一個巨大的飛躍。它會讓你的身邊只會圍繞著這樣的人們,他們喜歡的是你本人,而非你為他們幫的忙。其次,在他們提出要求時,一定要看其是否合理,並考慮自己是否願意並有能力去提供幫助。如果這兩個條件都能達到,可以伸出援手;如果任意一條無法滿足,就可委婉謝絕他人的求助。當你實在不願意,違背自己的意願而取悅別人時,就說:“我能考慮一下嗎?”跟他們定下一個時間,這時候你會對請求做出答覆。這段時間內,你完全可以想出拒絕他們的最好辦法。最後,你的拒絕可能會讓自己感到後悔,你會覺得自己傷害了別人,但你必須克服這種想法,坦然地應對接下來的局面,事情往往不會如你所想的那麼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