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年蟬聯全省20強,武穴科技創新工作幹得漂亮!

连续两年蝉联全省20强,武穴科技创新工作干得漂亮!

臨港濱城,創新武穴!

伴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嘹亮號角,2016年初,武穴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創新強市建設,爭創全省創新縣市二十強”的目標。

這是一次加速創新發展的機遇,更是一個爭先進位的挑戰。

自此,武穴市上下孜孜創新,加速奮進,創新創業的激勵機制全面建立,創新創業成果不斷湧現。

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61件,專利成果轉化率達75%,科技項目總投資額2.55億元;2017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61億元,同比增長29.8%,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21.83%;連續兩年蟬聯全省科技創新縣市20強,成為黃岡唯一獲此殊榮的縣市。

這不是一個個數字的簡單疊加,這是武穴市科技創新的影像,是“加快創新強市建設,爭創全省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的生動寫照。

高質量創新,高質量發展。武穴市科技創新事業乘勢起飛,打造了以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武穴樣板。

连续两年蝉联全省20强,武穴科技创新工作干得漂亮!
连续两年蝉联全省20强,武穴科技创新工作干得漂亮!

科技獎勵資金:

從300萬元躍至1000萬元——見證科技創新的武穴氣場

·

2017年6月20日,武穴市召開科技獎勵大會,100多位企業家和科技工作者被奉為座上賓。市委、市政府對10家科技創新企業、10位科技創新人才及21項科技進步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科技成果鑑定、省級創新平臺、發明專利、科技成果轉化等得主派發660萬元“大紅包”。

连续两年蝉联全省20强,武穴科技创新工作干得漂亮!

這已是武穴連續第5年發放科技獎勵資金。此次獲獎項目數量和獎補金額度均為歷史之最、黃岡市之首。比2015年300萬元增長了220%。且這一額度在2018年將再次刷新,達到1000萬元。

拿出真金白銀,獎出創新活力,是武穴市支持科技創新的重要舉措之一。

近兩年來,武穴市不斷突顯科技創新重要地位,打出支持科技創新的“組合拳”:

连续两年蝉联全省20强,武穴科技创新工作干得漂亮!

武穴市委書記郝勝勇參加武穴電子信息園科技項目簽約

出臺《關於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快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意見》、《武穴市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和《武穴市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鼓勵創新。

改革體制,創新機制。2016年,武穴市人民政府大氣魄地出臺“科技金九條”新政,將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高新技術產品認定、省級科研平臺認定、成果轉化等列為重點獎勵項目,給予現金獎勵、稅收減免。高新技術企業減免稅收總額達4300多萬元。科技獎補資金從2015年的300萬元增至2018年的1000萬元,增長率達233%。

连续两年蝉联全省20强,武穴科技创新工作干得漂亮!

獎勵十佳科技創新人才

主要領導深入科技企業排憂解難,為企業“壯腰”。武穴市委書記郝勝勇、市長李新橋多次赴祥雲化工、迅達藥業等企業訪難問困。2017年5月,郝勝勇赴遠安縣為祥雲集團磷礦項目解困,2017年9月,李新橋主持召開祥雲集團協調月工作例會,現場解決祥雲30萬噸合成氨項目建設困難。

系列舉措,營造了創新驅動發展新生態,打造支持科技轉化的武穴氣場。科技成果增速前所未有,2017年專利申請量突破616件,其中發明專利332件,發明專利授權26件,比2015年的98件和14件,分別增長了238%和85.7%;

專利成果轉化率:

從30%增至75%——打造科技成果大轉化的武穴路徑

·

數據顯示:2017年,全市轉化科技成果項目26項,認定登記技術合同成交額5.28億元,武穴市專利成果轉化率達75%,科技成果轉化實現新產品銷售收入近10億元,位居黃岡市第一。

连续两年蝉联全省20强,武穴科技创新工作干得漂亮!

武穴市市長李新橋深入馬口醫藥化工園區調研科技創新工作

數據見證成績,成績的背後是責任和擔當。這份責任,體現在科技部門甘當保姆樂做紅娘的服務路徑上。

自2016年起,武穴市科技局主動作為,以甘當保姆的精神,每年分片包乾走訪調研企業技術需求,將其編印成《科技成果大轉化工程服務清單》,班子成員帶頭掛圖作戰,對清單進行分解。兩年,共訪企業100多家,摸清企業技術需求近200項。並及時通過QQ、微信群將科研成果向企業反饋,同時,每年舉行線下專場對接。

2016年10月,武穴市舉行科技創新大會暨互聯網+校企聯盟對接大會。活動中,19個互聯網+校企聯盟對接項目成功簽約。

2017年8月,科惠網專家市州行“走進武穴”專場對接會召開。現場7所高校與武穴7家企業成功對接,21位專家與28家醫藥化工企業聯姻。

這份擔當,體現在推動“政產學研”深入開展上。

连续两年蝉联全省20强,武穴科技创新工作干得漂亮!

2018年10月23日祥雲集團與武漢工程大學共建國家級研發平臺

武穴市相關領導多次帶隊赴高校、科研院所拋繡球,開推介會,談合作,為校企合作牽線搭橋。2年間,已有125家企業與全國40多個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穩定合作關係,新建科研延伸平臺34家,院士專家工作站6家、7個高規格研發基地;17名大學教授到企業任科技副總。

“政產學研”的深入推進,讓企業技術需求和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精準對接,推動科技成果大轉化,催生1+1>2的裂變。

迅達藥業轉化武漢工程大學《一種合成洛索洛芬中間體2-(4-溴甲基苯基)丙酸酯的新工藝》發明技術,年產150噸洛索洛芬鈉,年新增銷售收入15800萬元,為企業利潤新的增長點;聯合研發的《非甾體抗炎鎮痛藥聯苯乙酸合成新工藝》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连续两年蝉联全省20强,武穴科技创新工作干得漂亮!

校企對接項目簽約儀式

美天生物有限公司獲黃岡市企業創新獎、中牧安達《高純度氟苯尼考產業化應用》獲黃岡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成都彩虹有限公司於2017年,聯合新開發了國家高新技術產品“節能幹衣機”和水暖電熱毯。“節能幹衣機”已走向市場,年銷售額已達800萬元,成為公司的又一盈利點。

龍翔藥業分別與武漢輕工大學邱銀生教授和湖北中醫大學許漢林教授等多位專家合作,攻克技術難題。其中,研發的新產品託曲珠利鹼金屬鹽可溶性粉,成為首個獲得國家批文的企業,填補了國家技術空白。目前,公司已取得新獸藥證書8個,獲發明專利授權9項。

截至2017年,武穴實施校企戰略合作項目120餘項,完成技術合同交易額12億多元,規模企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產值佔總產值的60%以上。

高新技術產值佔GDP比重:

從13.66%躍至21.83%——演繹高質量發展的武穴現象

·

9月30日,從湖北祥雲(集團)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傳來喜訊:1月至9月,祥雲集團完成產品出口訂貨量707418.6噸,完成出口創匯額20086萬美元.

這是祥雲股份繼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出口創匯過億美元,再次刷新記錄,出口創匯過2億美元。

连续两年蝉联全省20强,武穴科技创新工作干得漂亮!

祥雲集團的飛速發展,得益於公司技術的創新和產品更新升級。

近3年,祥雲集團年均開展18個以上課題項目研究,僅工業磷銨母液製備聚磷酸銨新工藝開發項目,帶來年經濟效益6000萬元以上。工業磷酸二氫結晶母液製備磷酸二氫鉀項目實施後,年新增銷售收入3.75億元,利潤4000萬元。

見微知著。祥雲集團的強勢騰飛,是武穴市加強科技支撐,壯大高新技術產業的一個縮影。

僅2017年,旭日化工等11家企業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登記認定高新技術產品16個,龍翔藥業等7家企業獲得企業研發費用後補助項目經費104萬元。

目前,武穴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1家,高新技術產品達81個,湧現5家省級創新型企業,4家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祥雲集團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示範企業。

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技術產品的井噴,推動武穴製造向武穴創造轉變、武穴速度向武穴質量轉變、武穴產品向武穴品牌轉變。

连续两年蝉联全省20强,武穴科技创新工作干得漂亮!

中國(武穴)無人機與機器人應用大賽

全市已形成以先進製造、新材料、生物醫藥和環境保護四大領域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2017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61億元,同比增長29.8%,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21.83%。

區域綜合站位:

連續兩年,蟬聯全省科技創新縣市20強——建設創新強市的目標漸行漸近

`

2018年9月29日,在黃岡市推進科技創新暨“千企聯百校”大會上,武穴市收穫滿滿,在半年綜合考核中,武穴市以高分名列黃岡市第一,並作典型經驗交流。

自2016年初,武穴市提出了建設創新強市目標,致力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助推武穴高質量發展。歷經兩年的加速奮進,武穴創新強市的目標漸行漸近。

從縣域實體經濟看,一批高新技術企業蓬勃發展。

祥雲化工通過2018年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複評,正向世界級創新型綠色化工企業征程邁進;

廣濟藥業成長為全球範圍內維生素B2原料藥龍頭企業,其產能達到4000噸;

泰山石膏湖北年產紙面石膏板6000平方米,成為全國最大的環保紙面石膏板材生產基地;

湖北智軒汽車有限公司首期項目建成年產新能源汽車10萬臺及核心零部件50萬臺套的生產能力……

從傳統農業看,一批農業產業實現提檔升級,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

湖北農二代商務有限公司引進先進技術,深加工佛手山藥,推出山藥麻花、山藥片、山藥粉等系列產品,打造出“媽媽的味道、初戀的味道”品牌,一舉獲得2018年中國特色旅遊產品金獎。

连续两年蝉联全省20强,武穴科技创新工作干得漂亮!

農業科技專家指導特色農業

層峰山農業創新創業基地獲批2017年度省級“星創天地”,並被省科技廳推薦申報國家級“星創天地”。

目前,武穴已創建農業科技創新示範基地10多個,爭取農業國家和省科技計劃項目5項、項目資金450萬元,帶動基地、企業投入項目建設資金1650萬元,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了50%以上。

從區域橫向綜合水平看,武穴市科技創新強勢崛起:兩年間,武穴市專利申請、科技成果轉化認定、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和校企共建研發中心創建等7項科技創新指標,均居黃岡首位,綜合考評遙遙領先10個縣市區。

2016年,在全省81個縣市區綜合排名中,位居第四名,比上年度進位十七位,成功躋身“全省科技創新先進縣市”行列;2017年,再次榮獲“全省科技創新先進縣市”。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正在創新之城武穴迸發出磅礴力量,澎湃出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连续两年蝉联全省20强,武穴科技创新工作干得漂亮!

策劃:胡 化 程小斌

組稿:李 響 吳義軍

李 維

編審:沈紅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