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奮鬥體”走紅:經濟寒冬,企業家更認可拼搏精神

2018年,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任正非、馬雲、雷軍、柳傳志、馬化騰等知名企業家們都在這個浪潮中砥礪前行,開創了一個新的互聯網時代。近期就有人對於“企業家最有影響力的言論”進行了排名,今年上市的小米公司老總雷軍的“我是誰?我為了什麼而奮鬥?”被評選為年度最佳言論。

雷軍“奮鬥體”走紅:經濟寒冬,企業家更認可拼搏精神

與雷軍的語錄一起入選的,還有今年雙十一再創歷史記錄的淘寶掌門人馬雲,不過他的語錄方向更加傾向於詼諧幽默的對自我的調侃:我可能擁有的財富不會超過比爾蓋茨,但是我能比他早退休並投身到教育事業。簡單的話語中也反映出這個商業鬼才對於教育事業的野心。

雷軍“奮鬥體”走紅:經濟寒冬,企業家更認可拼搏精神

而備受關注的華為總裁任正非的一句:美國不認同我們,我們就把5G做得更好,爭取更多的西方客戶。不僅讓眾多國人敬佩,這個表態更是在國家榮辱和大是大非上的一個標杆性的表率。三個不同的企業,評論的方向不一樣但是都向我們傳遞著一個企業,在發展和生存中需要承擔的責任:拼搏前進、回饋社會與社會責任。這是一個大企業的擔當也是企業領導人的擔當。

雷軍“奮鬥體”走紅:經濟寒冬,企業家更認可拼搏精神

在這之中,雷軍的拼搏體言論之所以被更多企業家所認可,其實與目前社會經濟形勢密不可分。經濟寒冬的來臨需要企業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經營客戶完善服務,只有比別的企業更加踏實努力,拼搏進取才能熬過寒冬,迎接新一個經濟暖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