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之外】《鬼泣5》世界的現實原型(完結)

寫在前面

下文提及的,所有在《鬼泣5》中出現的詩句都進行了加粗處理,那些沒有在遊戲中出現中文翻譯的詩句將以張熾恆先生的2017年最新版《布萊克詩集》翻譯為標準。

在盤點過《鬼泣5》中致敬的各路魔神後我們終於可以著重聊聊大詩人“V”,和他無比推崇的那個男人了。由於這篇文章發佈較晚,相信此時大家應該都對這名叫威廉·布萊克的詩人有了一些瞭解,不過保險起見我還是簡單介紹一下威廉·布萊克其人。

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1757-1827),詩人,畫家,版畫家,遠遠超越他所在的那個時代的男人,也意味著對那個時代大部分人來說他是個不折不扣的瘋子。以至於他一生只能和妻子一起靠繪畫和雕版的報酬過著並不富裕的生活。值得一提的是,布萊克先生晚年接下了為《神曲》創作插圖的任務,只是被疾病纏身布萊克先生直到迴歸天國,也未能完成這一浩大的工程,這可能是詩人自己最大的遺憾了。在他生活的時代,他的詩歌沒能給他帶來世俗的財富和榮光,但那些閃耀著天才光輝的句子卻深深地影響了雪萊,柯勒律治,華茲華斯等一眾浪漫主義詩人——以及製作《鬼泣5》的卡普空,他們並不滿足於僅借用“V”之口表示自己對布萊克先生的推崇,他們在《鬼泣5》的最開始就表明了自己粉絲的身份。

【遊戲之外】《鬼泣5》世界的現實原型(完結)

“它日夜不停地生長,甚至結出一個蘋果,鮮亮明媚”

這句詩節選自《天真與經驗之歌》中的《有毒的樹》,遊戲裡的中文翻譯讓語氣產生了些變化,使其更偏向於遊戲劇情,讓玩家們看見Qliphoth魔樹結出果實後產生前後呼應的感覺。在原詩中這個甚至完全沒必要出現,因為這有毒的樹正是詩人自己用自己的淚滴日夜澆灌,用詭計照耀的,而那蘋果則是詩人詛咒和憤怒的結晶,用光鮮亮麗的外表來來誘使自己的敵人前來偷食,之後便是“早上我高興地看到,我的敵人在樹下挺屍”。

是不是陰鬱的浪漫主義情懷一下子就少了很多?反正我難以想象,在現實生活中,“V”這樣纖細優雅,憂鬱中帶著一絲慵懶的俊美少年會用這樣的手段對付敵人,之後還有那麼點幸災樂禍。然而很不幸,若玩家們若有幸在十八世紀的倫敦街頭與詩人偶遇,恐怕很難會將這貨真價實的威廉·布萊克與“V”聯繫在一起,他們之間恐怕毫無相似之處,其面部特徵特質甚至可以說完全相反,從流傳下來的照片上我們可以看到現實中的布萊克先生有一雙睜大著,富有激情的眼眸,富有力量感的面部線條配合堅毅的下巴構成了一張典型的,英國鬥士的臉,與中年的丘吉爾有那麼幾分類似,甚至有著那麼點兒短髮尼祿的感覺。

【遊戲之外】《鬼泣5》世界的現實原型(完結)

尼祿與布萊克先生

【遊戲之外】《鬼泣5》世界的現實原型(完結)

V與王爾德

而我們的大詩人“V”應該也並不是卡普空的豐富想象力產物,從他給人的種種感覺上看,他似乎和另一位英國藝術家,唯美主義的代表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有著些許聯繫,在我看來,“V”簡直就是大家對王爾德印象最理想化的表現,加強了其唯美主義推崇的俊朗優雅的外表,同時移除了他毒舌的一面(畢竟有但丁和尼祿已經夠了),而“V”出現的狀況似乎也和王爾德成名作之一《道林·格雷的畫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頗為相似,也算是為我的猜測提供了一個小小的證據。同樣的,考慮到王爾德先生的性取向,“V”在與Urizen結合成為維吉爾時的低吟的那句“

而你我枝蔓扭結,根部也相互纏繞(While thy branches mix with mine, And our roots together join)”也更加符合原詩《歌:“愛情與和諧”》的描述,這與《致橡樹》頗有幾分類似句子描述的本就是甜蜜的愛情。然而不管這個猜測是否屬實,“V”和布萊克先生形象上的差異是極為明顯的,布萊克的詩在“V”的演繹下往往會有和原詩完全不同的感覺,那句“V”在正式遊戲裡的開場白就是最經典的例子。

【遊戲之外】《鬼泣5》世界的現實原型(完結)

I curse my stars in bitter and woe ,that made my love so high and me so low.

-- Song:When early morn walks forth in sober grey

在苦澀悲傷中,詛咒我的星辰,是它讓我的愛戀如此崇高,而我卻如此低賤。

——《歌:在晨曦》

這首詩歌描繪了詩人每天清晨披星戴月出門,去見他“黑眼睛的姑娘”,卻又不得不在黃昏離開,在夜裡趕路時“詛咒我的星辰”以及胡思亂想的全過程,遊戲中出現的這句詩可以說是全篇的精華,表現了詩人在戀愛中不可避免的自卑,“V”那富有磁性的聲線將布萊克先生帶著些許神秘主義色彩的浪漫風格體現得淋漓盡致。只是在原詩中,讓詩人陷入自卑的是他自己的猜測:“如果有一個青年在僭據的歡樂和驕傲中走在她身邊”,這樣一來詩人的自卑在“V”優雅中帶著些抑鬱的演繹下方式成了一出“阿杜”式的悲劇。然而布萊克先生絕不是一朵默默嚥下委屈的憂鬱男子,就在詩的下一節,他表達了自己的憤怒:

我要撕碎他的四肢啊,將憐憫盡行

拋給燃燒的大氣,要是它對我負心;

我要為我的混亂命運詛咒命運的寵兒,

隨後我將平靜地死去,被人們遺忘。

【遊戲之外】《鬼泣5》世界的現實原型(完結)

這首詩出現在尼祿擊敗歌利亞後,應該和遊戲劇情關係不大,不過結合後面這一段,說這句是在暗示“V”後來要大開殺戒(處決哥利亞)也有幾分道理。若是如此之後引用的“

小流浪漢,快趕緊回家(Little wanderer,hie thee home”)也就成了絕妙的雙關,既是挑釁,也是在嘲諷哥利亞這個不堪一擊的巨像。這句詩節選自《天真之歌》中的《一個夢》,是布萊克先生早期充滿純真浪漫氣質的作品的代表,講述了一個悲傷但妙趣橫生的故事:詩人聽見了一隻迷路螞蟻的哭訴,為她哀慟。令人欣慰的是,最後螢火蟲發現了小小的迷路者,欣喜道:

“我是被派來照亮地面的,

還有甲蟲在到處巡察:

好了,循著甲蟲的聲音,

小小迷路者,快趕緊回家。”

這首詩大概完成於1784年,此時的詩人於兩年前同一生摯愛凱瑟琳成婚,在沙龍里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並在布羅德街經營著自己的書店,日子還算稱心如意,處處是希望的氣息。那些詩人最朝氣蓬勃句子,也多是那時的產物,依然血氣方剛的詩人在《愛德華三世》中稱頌英格蘭的赫赫武功,在《歌:“愛情與和諧”》中描繪甜蜜的愛情,在《保姆之歌》裡表達對愜意生活的貪戀。

【遊戲之外】《鬼泣5》世界的現實原型(完結)

我們可以在同樣時代背景的《刺客信條梟雄》裡一窺那個時代的光榮和醜惡

然而隨著滾滾濃煙將倫敦染成黑色的霧都,詩人自己的生活伴隨著他對未來的憧憬在工業化的齒輪中被攪的粉碎,那場永載史冊的人類進步讓人類貪婪的本質一覽無遺,不安也在當時英國文藝界瀰漫。書店的破產和愛徒的離去讓布萊克先生的生活更加艱難,也使其創作風格逐漸偏向陰暗的現實和更陰暗的隱喻,他關心《掃煙囪的男孩》,同情《小流浪者》,甚至在前文提及的《一棵毒樹》中表達對大英帝國的詛咒,那蘋果與其說是詩人精心培育的毒藥,倒不如說是他被奪去的一切,詩人只希望自己被奪去的能夠噎死那些貪婪的蛀蟲。於是“V”回憶中“

(打破)這,周身纏繞,冰寒入骨的沉沉鎖鏈(Break this heavy chain, That does freeze my bones around )”也有了新的含義,它不再只是原詩《地母的回答》裡為所有女性發聲的地母要求平權的怒吼,也可以理解為詩人自己,與維吉爾共同發出的對自己時代的指控。

【遊戲之外】《鬼泣5》世界的現實原型(完結)

從1783年的《詩的素描》,到1794年的《經驗之歌》,十一年生活的恩賜與磨礪讓詩人的風格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連純真無邪的嬰孩都換了一副模樣:“赤條條無力自助,嘶嚎著,像魔鬼藏在一片陰影中。”(《童稚的悲傷》),回想曾經的《天真之歌》,那些描繪嬰兒的句子是多麼妙趣橫生:

“I have no name:

I am but two days old”

What should I call thee?

“I happy am,”

“Joy is my name”

Sweet joys befall thee!

——Infant joy

“我沒有姓名:

出生只有兩天”

那我怎麼叫你?

“我幸福歡欣,

歡樂是我的名”

甜蜜的歡樂降給你!

—— 《童稚的歡樂》

【遊戲之外】《鬼泣5》世界的現實原型(完結)

這首詩的前兩句是“V”與但丁相見時的自我介紹,考慮到遊戲中的實際情形,這兩句詩略有誇張,但也可以說是“V”的真實寫照,只是“V”遠不像這歡樂的孩童那樣幸運,因為不久之後他便捧起了《天國與地獄的婚姻》:

He who desires but acts not, breeds pestilence.

—《The Proverbs of Hell》

有慾望而無行動者滋生瘟疫。

——《地獄的箴言》

As the air to a bird or the sea to a fish, so is contempt to the contemptible.

—《The Proverbs of Hell》

卑鄙之於卑鄙者,恰如天空之於鳥或大海至於魚。

——《地獄的箴言》

【遊戲之外】《鬼泣5》世界的現實原型(完結)

在與幾個boss的戰鬥中,《地獄的箴言》一條接著一條被“V”大聲念出,彷彿他是捧著先知預言的信徒,見證著這些預言在地獄裡一條條地應驗。這首《地獄的箴言》收錄在《天國與地獄的婚姻》,不同於布萊克先生的任何作品,它由70條完全不相關的優美詩句組成,敘述著種種似是而非或的命題(其實有些頗有幾分道理),揭示了“地獄的智慧之本性”,按布萊克先生自己的說法這是魔鬼用腐蝕之火在峭壁上寫下的語句,也是詩人後期受宗教影響後,形成自己獨特神秘主義後的巔峰之作。只是目前對我來說這還太過晦澀,還是不胡亂解讀的好。上面兩句分別是第五條和第六十二條,還有幾句也在同樣的BOSS(尼德霍格)戰中出現,基於相同的原因不做解讀,還請見諒。

至此所有字面的詩句均整理完成,相信不少玩家會有個不小的疑惑:那一首威廉布萊克最著名的詩句都去哪兒了?這並不是卡普空的疏忽或是故意為之,只是他們更喜歡將他最著名的一篇做成彩蛋,如果玩家有一個在紛繁複雜的戰場上發現詩意的耳朵,當你控制“V”補充魔人槽時就有機會在他隨機唸的兩首詩中欣賞到他最著名的《天真的預言》(的節選):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在一顆沙粒中見一個世界

在一朵野花中見一片天空

在你的掌心裡容納無限

在一個終點裡把握無窮

這段節選自《天真的預言》的最開始,以其包含的禪意為被國人奉之為經典,也是整首長詩最精華的部分,雖然在多年後隨著我們對這位詩人的瞭解。v補充魔力時所誦讀的另一首詩同樣來自其並未出版的手稿,以第一句主持我誕生的天使(The Angel that presided)作為自己的標題,描繪了天使對這個男人的祝福。既然布萊克先生臨終前仍為自己是被祝福的天使而欣喜("I have been at the death, not of a man, but of a blessed angel."—布萊克先生的遺言),我想用這首詩來結束這篇關於他的文章再合適不過了:

The Angel that presided over my birth

Said, "Little creature, formed of joy and mirth,

Go love without the help of any thing on earth.

主持我誕生的天使對我囑咐

說:“小東西,快樂和歡笑的產物,

去愛吧,無須塵世任何事物的幫助。”

後記

其實原本打算還有一篇拾遺,將遊戲中亂七八糟的其他可能有淵源的東西拿出來再寫一篇,但總結一下真的沒什麼內容了,Qliphoth魔樹,血瀑布的謎題,“V”麾下三個惡魔的來歷相信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了,不再贅述。完成這最後一篇文章後,我回想這幾天來查閱各種資料,研究各種古文明的歷史的過程,恍然中有種走進《美國眾神》的感覺,看來新生的神祇並不會像書中那樣赤裸裸地將舊神趕盡殺絕,而是用冒名頂替的方式將舊神們逐出這個時代,所以即使現在網絡信息如此發達,還原那些魔神最初的模樣也已經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我自己考證的魔神也有很多是十八世紀浪漫主義運動再創作的產物,於是博讀者一笑便是我資料堆裡尋找魔神真名的努力的最大意義,還希望讀者們看的滿意。

還有,這篇文章是對威廉布萊克的解讀極其膚淺,有太多我自己的主觀認識在裡面,甚至完全可能是一派胡言,但優秀藝術家的藝術作品不就是應該給不同的人不同的解讀空間嗎?連我這樣膚淺的人都能解讀出一些東西,這更加印證了布萊克先生的偉大。若這篇文章讓你對產生了興趣,不妨買上一本《布萊克詩集》,像“V”一樣時不時打開讀上一段,有中英文結合的那種自然最好,沒有的話先用中文了解下詩歌的意思,再查找對應詩詞感受其韻律也會有不錯的閱讀體驗。而不滿意於此,想多從美學方面瞭解和他作品的玩家不妨買上本諾斯羅普弗萊的《可怕的對稱》,相信這本書會讓你對布萊克的作品有一個新的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