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二月二

民間故事:二月二

我國的民間節日豐富多彩,二月二就是其中一個。然而,它不同於時令節日,如清明、冬至等,也不同於時間節日,如中秋節、七月半等,更不同於端陽等紀念節日。由於它這特殊性,所以關於二月二的傳說就比別的民間節日多。

在本地區,最有說服務力的是牛、馬、驢的節日,據說當年灶神爺上天朝拜玉皇大帝,提到民間萬民還是刀耕火種時,玉帝便有了惻隱之心,就叫神牛下界幫助農民種田。那神牛在玉帝的命令和灶神爺作保的情況下,於二月二這天下界。從那以後,人們才開始用牛耕地拉車,農業因此就興旺起來。人們開始豐衣足食。民間為了紀念牛的功勞,就將二月二這天作為牛的節日,每年到了二月二這天就要喂牛一頓以糧食為主的食料,民間就有了“打一千罵一萬,二月二吃頓飯”的俗語。

牛有了節日,馬、驢不服氣。特別是灶神爺的小神驢。它一到上界就找到玉帝,說它們在民間也做了不少好事,為什麼沒有它們的節日?玉帝聽了覺得有理,就叫灶神爺調解這事,灶神爺自己也不好叫民間做什麼、紀念什麼。於是他就想了個辦法說:“這樣吧,民間供我上天吃的那塊餅,留至二月二這天分給你們吃。”馬、驢見灶神爺把自己的供品都分給大家吃了,而且比牛的還好,也就不再說什麼了。從那以後,民間就有了臘月二月十四祭社供的那塊大餅,年初一接灶後還要保留到二月二這天才分給家中的大牲畜吃得的習俗。說這樣才能槽頭興旺。也就是說二月二成了人、神與大牲畜共同的節日。

民間故事:二月二

二月二,也有叫龍抬頭,相傳這一天是龍飛天的日子,這條龍原來在天河裡。因犯了天條,被貶到凡間。它到凡間後,廣施善事,保佑民間風調雨順,年年豐收,功行圓滿後,於二月二這天飛昇天界。萬民為了感恩在這天紀念它。並且還有不動剪刀、針和到井裡打水的習俗,說是怕驚擾了龍,使之耽誤昇天的大事。然而,本地區還有一種說法叫:“龍抬頭”。龍抬頭的意思是:當年諸葛亮在南征時發明蒸饅頭後,民間才出現蒸籠。由於當時只有有錢人家才有,窮人置買不起,一到冬年時節就互相借用。特別是春節時,家家為了圖年後不求人的吉利,就都在年前蒸許多饅頭放在那兒,使春節後一個正月都不用借人籠用。而有錢人藉機把籠說成是籠神管著,使用時要燒香。(其實是從前人沒鐘錶,燒注香記時間而已.而且說“籠”與“龍”同音,你如在正月使用,不是把“龍”也蒸了嗎?人們為了圖吉利也就相信,出了正月才用籠)又因為月有大小,初一和三十常會混淆,就只有到二月二這天才開始使用籠。於是民間也就有“二月二龍抬頭,家家帶閨吃饅頭”的習俗。

本地區還有紀念倉神一說。據傳講,這倉神是一條蒼龍。它在天庭掌管糧倉。有一時期凡間連年旱澇無常,良田絕收,饑民遍野。倉神看了於心不忍,就偷偷將天庭裡的糧食撒放人間。一時間天降大米白麵。家家畫地為倉,將其屯集起來,度過荒年。這事被玉帝得知後,就下令捉拿蒼龍迴天治罪。素有老好人之稱的太白金星告訴民間,想救蒼龍只有在二月二這天家家門前都打上倉印,讓蒼龍藏在裡邊,天神就找不到他。不過他也就再也回不到天庭,成為人間倉神了。萬民得知此事,誰不想大恩人留在人間繼續造福於民?就按太白金星所說,每到二月二這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在門前撒草木灰畫圓圈,即打倉印,以求留住倉神,保佑一年五穀豐收。如今這個習俗還在我們江北流傳。為了慶祝倉神留在人間,每年二月二這天,鄉間還舉行舞蒼龍大會。並唱:“蒼龍蒼龍搖搖頭,家家有頭大水牛,蒼龍蒼龍搖搖尾,家家滿倉白麵和大米。”後來演變成一兩個人穿著黃袍,手拿著可以搖轉的,像倉庫一樣形狀的上邊畫著龍形的東西,上門邊搖邊唱討東西,歌詞也變成:“蒼龍蒼龍搖搖頭,你家有頭大水牛,蒼龍蒼龍搖搖尾,你家滿倉白麵與大米。”

民間故事:二月二


總之,二月二這個節日,是一個既神秘又通俗的節日,它既包含著人們熱愛動物、喜愛勤勞的真情,又有著對生活充滿美好的渴望。其實歸根結底是人們對勤勞、美好、幸福的讚譽和對未來的憧憬,所以不論社會如何發展,它必將和人們相伴下去,給世世代代的人們提供精神上的支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