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互聯網橫行的時代,計算機病毒也相繼出來了

什麼是計算機病毒

“計算機病毒”為什麼叫做病毒?首先,與醫學上的“病毒”不同,它不是天然存在的,是某些人利用計算機軟、硬件所固有的脆弱性,編制具有特殊功能的程序。其次,由於它與生物醫學上的“病毒”同樣有傳染和破壞的特性,因此這一名詞是由生物醫學上的“病毒”概念引申而來。

計算機病毒,是指編制或者在計算機程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毀壞數據,影響計算機使用,並能自我複製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序代碼。”此定義具有法律性和權威性。簡單地說,計算機病毒是“能夠侵入計算機系統的、並給計算機系統帶來故障的一種具有自我繁殖能力的特殊程序”。

在這個互聯網橫行的時代,計算機病毒也相繼出來了

計算機病毒一般具有如下重要特點:

(1)破壞性

破壞是廣義的,不僅僅是指破壞系統,刪除或修改數據,甚至格式化整個磁盤,而且包括佔用系統資源,降低計算機運行效率等。

(2)傳染性

它能夠主動地將自身的複製品或變種傳染到其他未染毒的程序上。

(3)寄生性

它是一種特殊的寄生程序。通常它不是一個完整的計算機程序,而是寄生在其他可執行的程序上,因此它能享有被寄生的程序所能得到的一切權利。

在這個互聯網橫行的時代,計算機病毒也相繼出來了

(4)隱蔽性

病毒程序通常比較短小,寄生在別的程序上使得其難以被發現。在外界激發條件出現之前,病毒可以在計算機內的程序中潛伏、傳播。

(5)欺騙性

當運行受感染的程序時,病毒程序能首先獲得計算機系統的監控權,進而能監視計算機的運行,並傳染其他程序,但不到發作時機,整個計算機系統看上去一切如常。其欺騙性使廣大計算機用戶對病毒失去應有的警惕。

(6)觸發性

計算機病毒的編制者預先設置好了病毒發作的條件。在條件不滿足的情況下,即使運行感染病毒的程序病毒也不會發作。

在這個互聯網橫行的時代,計算機病毒也相繼出來了

(7)頑固性

清除計算機病毒是相當費事的。在計算機網絡上,病毒不但傳播得快而廣,且往往很難徹底根除。另外計算機病毒發作以後,它所破壞的數據往往很難被恢復。

計算機病毒是計算機科學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汙染”,是一種新型的高科技類型犯罪,它可以造成重大的政治、經濟危害。如“CIH病毒”在1998年4月26日發作的一天之內使成千上萬臺計算機癱瘓,且此後每月的26日發作。因此,輿論譴責計算機病毒是“射向文明的黑色子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