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參加全國兩會的90歲人大代表,曾讓中國最早實現男女同工同酬

今日女報“識女圖”專欄

這位參加全國兩會的90歲人大代表,曾讓中國最早實現男女同工同酬

1968年,850名英國福特汽車公司位於達根納姆的工廠女工走上街頭,抗議因性別歧視而產生的不公平的工作待遇,這場罷工很快席捲全英國,最終使英國實現了男女員工的同工同酬。

如果不是《達根納姆》這部電影,誰也不會想到,在英國這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也僅僅是在49年前,才將“男女同工同酬”作為一個合理的訴求擺出來。

而在中國,“男女同工同酬”卻早已於1953年就被寫入憲法。

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現已九十高齡的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便是這一大事件的推動者。

申紀蘭是誰,相信大多數國民並不陌生,她的人生履歷裡這些亮點足以讓人過目不忘:全國唯一一名連任13屆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道德模範……

申紀蘭17歲嫁到山西平順縣西溝村時,可是一把幹農活的好手,可是,村裡的風氣卻讓她有些沮喪,“好男走到縣,好女走到院”、“男人上戶,女人不上戶”就是當年的農村現實,女人在家不是帶娃,就是煮飯,幾乎沒什麼話語權。

這位參加全國兩會的90歲人大代表,曾讓中國最早實現男女同工同酬

雖然現狀讓申紀蘭有些憤懣,但她心裡也暗暗地較著勁,在農業生產中,申紀蘭跟男人一樣擼起袖子拼命幹,22歲那年,由於她在生產工作中的突出表現,她被村民們選為西溝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副社長。申紀蘭意識到,現在終於能說上話了,得為婦女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

第一步,是想辦法讓婦女們下田,好多婦女們在家呆了半輩子,不願意出來。村裡有個膽子小又保守的李二妞,申紀蘭也不嫌煩,直接跟到她家勸她:“你在家窩著,穿的破、吃的差、還常受氣,到合作社勞動,給家裡多分糧,增加了收入,你男人肯定對你好。”終於有一天,李二妞跟著申紀蘭扛著農具下田了,慢慢地,那些天天圍著灶臺轉的女人都逐漸跟著申紀蘭走上了地頭。

雖然大多數婦女已經跟男人一樣幹起了農活,但在勞動中得到應有的尊重才是真正要解決的問題。有一天,撒糞勞作之後,記分員給幹同樣活兒的男勞力都記了10分,女勞力卻只記了4分,申紀蘭當場提出質疑,記分員說,“男的就是比女的強嘛,地裡的哪項技術活兒不是男人乾的呢?”於是就有婦女開始抱怨:“男人一天記10公分,婦女只記5公分,還不如在家裡納鞋底呢!”

慪了一口氣的申紀蘭在接下來的“耙地”活兒中,一定堅持要去做男人們的踩耙工作,顯然,她要跟他們比個高低。整整一天勞作下來,無論男女,都對她耙的地讚不絕口,就這樣,申紀蘭為婦女們贏得了第一個10分!

有了成功的經驗,申紀蘭頓時有了幹勁,她趁熱打鐵,與村裡幾位婦女積極份子一起向社裡提出“男女幹一樣的活兒,應記一樣的工分”,且真刀實槍地跟男人們來了一場實力大比拼,比賽科目有放羊、耙地、站耙、下地間苗等等,不僅在工作強度上不輸男人,而且她們動作更麻利更靈巧,男人們終於服了氣,社務委員會經過認真討論,確定了男女同工同酬這套新的分配方法。

這位參加全國兩會的90歲人大代表,曾讓中國最早實現男女同工同酬

申紀蘭爭取“男女同工同酬”的事蹟很快就在百姓間傳開了,1953年,《人民日報》以《勞動就是解放,鬥爭才有地位》為題報道了西溝村婦女爭取權益的事蹟,在全國引起轟動,申紀蘭所在的西溝村,以“中國最早實現同工同酬”被載入史冊,“男女同工同酬”也逐漸在全國普及,並在1954年被寫入新中國《憲法》。

1953年,申紀蘭第一次作為全國人大代表被毛主席接見,毛主席高興地握著申紀蘭的手說:“很好,你是農村婦女的帶頭人,婦女是半邊天,你這個頭帶得好。”

當年申紀蘭嫁到西溝村時,那裡的山是石頭山,河是亂石灘,在申紀蘭的影響下,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西溝村這片貧瘠的土地,現在已經擁有了1.5萬畝的成材林,12萬株經濟林,農村人均收入9800元。

在勞動中獲得解放,在解放中獲得尊嚴。申紀蘭一生都未曾離開勞動,她用自己的一生向中國婦女們傳遞和驗證了勞動的價值。作為唯一一位連續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的代表,申紀蘭不愧為中國人大制度的“見證人”和“活化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