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為什麼要閉關鎖國?

人間一號


說實話,閉關鎖國對清朝並沒有什麼壞處。在特定的情況下,甚至是正確的。

清朝的閉關鎖國,僅僅是對經濟上的。

提到閉關鎖國,想到的徹底的對外封閉,以至於科技落後。但是清朝沒有,清朝的對外交往,遠遠的超過了中國歷史上的其他任何一個朝代。

如果去了解一下清朝軍隊武器的發展過程,就會發現,清朝其實一直在引進學習。但是清朝時期的科技,和前面有些不一樣。

古代中國的科技其實一直都不發達,宋和明就乾脆是條分界線(元朝大量引進阿拉伯人的科技)。但是這個時期的科技,其實門檻非常低,只要初步的研究,就能仿製學習到。

而清朝時,科技的落後是全方面的,整體化,相互關聯的。初級的模仿,仿造根本就不達標。比如說燧發槍,清朝完全能造。但是槍機材料和火藥配比不合格,根本沒法投入使用。

因此清朝的落後,在很大程度上,是客觀原因造成的。他不是不努力,只是努力程度不夠。

並非壞事

清朝本身是一個農業國,其本身所維持的,是小農經濟。在龐大的人口基數和疆域下,也算是自成一體,完成了內部循環。在必需品上,完全可以自給自足。因此對外部貿易的需求,其實並不大。

在清朝的對外貿易中,清朝輸出的,基本都是原材料或者一些初級的手工品。而西方輸入的,都是工業成品。

這完全就是不對等的貿易。對原有的手工業,小農經濟造成了非常大的衝擊(尤其是到了後期關稅主權的喪失)。

閉關鎖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保護了本土脆弱的生產——經濟結構。

喜歡就關注唄:侃砍歷史。我是馬砍,每天講點不一樣的故事。


侃砍歷史


清朝為什麼執行了三百年的閉關鎖國,其原因就是清朝對明朝成敗得失有研究,尤其是康雍乾三朝是有深刻的總結的。明朝的時候一直忙於北患,從建國一直打到滅亡,把國家打沒了,還弄出個土木堡之變,把皇帝給俘虜了,那之後明朝修長城十分賣力,咱今天看到的長城,就是明朝傑作,一直想著把敵人擋在長城之外,這是對北方的政策。

土木堡之變,被蒙古軍隊活捉的就是這哥們。

明朝中後期,戚繼光在東南沿海一帶抗倭,日本浪人勾結中國海島不斷騷擾東南沿海一帶,後來戚繼光打敗倭寇最重要一個條件是不準海岸線通商,來往的船隻魚龍混雜,給了倭寇可乘之機,禁止通商,片帆不得下海,封界禁海,一南一北,這就是明朝執行的政策。

圖為吉林前郭縣的滿蒙文碑。

清朝接過來明朝江山後,因為它起源於北方,有很多先利條件,早早的就搞滿蒙一家親,通過和親解決了漠南、漠北蒙古問題,後來只需解決漠西蒙古,也就是噶爾丹即可,古代的這些朝代,清朝跟北方民族關係處理的是最好的,北方問題解決了。

圖為廣州十三行繁榮港口。

南方的政策,清朝直接套用明朝後期的政策,不搞商業往來,直接閉關鎖國,只在廣州開個小口子,要貿易全來這個地方,其它沿海全鎖起來,壞人輕易進不來,非常便於管理,這樣做是因為它研究了明朝的外交政策得失,非常簡單就能維護其領土的完整性,減少事端發生。

明治維新前期的日本武士。

日本和清朝一樣,都是閉關鎖國,但清朝一閉關就不知道世界怎麼樣了,當年清軍抓了英軍戰俘,道光皇帝問,英吉利是否與俄羅斯接壤,有沒有旱路通新疆?已經自我良好到這種程度了,而日本人不是,一直尋求突破,渴求科技知識,當年美國轟開日本大門時,日本翻譯問,這是蒸汽船嗎?所以日本迅速國門大開。


圖文繪歷史


偽命題一個。

閉關鎖國的是明朝,修長城禁海線,老百姓出遠門還得報備官老爺,回來晚了還得問罪。清朝對比明朝非常的開放,甚至主動讓民間艦隊帶槍帶炮開出去。所以清朝海域沒什麼倭寇之類的。因為中國人不用假裝日本人出海了,倭寇無非就是鄭家乾的勾當罷了,後來還得求著海盜保命的明朝小朝廷真是悲劇。

鄭成功



閉關鎖國的前提是認為自己足夠牛逼了!不需要外夷任何東西,我天朝要什麼有什麼。這點滿洲人建立的清朝還真不如大明朝自信。

明朝自認為是巔峰的朝代,但作的真不夠好,周圍從建國就沒有徹底解地區民族問題,不管是招安還是征服都強差人意,另一方面內部的封閉壓迫和邪教蠱惑,更是起義反抗和造反的的誘因。結局就是被自家窮人外加其他被壓迫的少數民族按在地上摩擦至改朝換代。

跟清朝開國三代皇帝比,除了殺人集權對外可能就剩修長城了,然而清朝把它變成了前朝一景。

征服不了,那隻好建長城(明長城)

最後才開放的明朝邊境貿易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國至今還在強調發展,照理說已經牛逼了,像英國日本,都鄙視我國自稱發展中國家這個說法。就是我們優秀的黨知道真相,只要給自己放鬆,身段一抬高,就有被捧殺的可能。中國人可以自豪,但不能驕傲,驕奢淫逸第一條就是驕傲,只要一驕傲,還開放什麼?看看美國開始鎖國傾向了,也只有自認為夠強,才會鎖國。

所以如果清朝有鎖國傾向,也是因為當時自認為強了。忘記了明朝是怎麼倒下的。可事實是清朝臨死也一直在開放求救國之道,不然也就沒有北京大學了。

全文完。


滔天洪水泛金光


清初閉關鎖國

滿清的閉關鎖國是造成中國落後的公認主因,問題是滿清為什麼要閉關鎖國呢?滿清本是窮鄉僻壤的部落野人,趁著隔壁大戶華夏家內亂武裝闖入,屠殺、綁架並奴役華夏人,用圈地令、投充令、逃人法推行奴隸制,用剃髮令、文字獄精神奴化華夏人。與此同時,作為一個人數不多的強盜綁架團伙,把受害者家門鎖死,避免受害者逃出去聯絡外部勢力,或者避免逃奴組團回來復仇,是一種很自然的作案配套手段,因此就有了滿清禁關令、遷界禁海令,切斷受害者與外界的聯繫。不用狡辯,滿清閉關鎖國是世界公認的。也別往明朝身上扣,蒙元因進攻日本失敗而禁海,明初恰是日本戰國倭寇最猖獗的時期,明朝沿襲蒙元禁海政策是防倭寇,並且明朝早在1567年隆慶年就全面放開了海禁,史稱隆慶開放,此時距離滿清入關的1644年還有77年,新中國建國至今也不過才70年。歐洲工業革命起始於1750年年代,是滿清入侵後100多年的事情,歐洲發展最快的時期是滿清中後期,所以別把落後的原因甩給明朝。

清末拒絕改革

1853年,日本被黑船事件驚醒後,開始了一連串社會變化,從1868年明治維新政改,向西方學習,到1894年甲午戰爭中打敗滿清僅用了26年。與此同時,滿清統治被天平天國重創後,漢人官紳勢力有了一定的話語權,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漢人官紳在滿清政治體制下利用有限的權力推動了洋務運動,然而甲午戰爭的慘敗告訴中國人,僅靠買船造槍戰勝不了工業化強國,強國需要健全配套的工業文明體系,需要與之相適應的國家政治體系,而滿清統治完全不適配!!! 滿清不可能實行政改,原因在於龐大的八旗勢力。清初的強盜綁架團伙已經演變成了一個人口規模極其龐大的八旗軍事貴族集團,他們不從事勞動生產,全部靠漢人的血汗供養。由於滿清實行嚴格的種族隔離政策——滿漢(旗民)不通婚,八旗成為一個血統利益高度封閉的高種姓軍事集團。八旗是滿清統治的支柱和核心,滿清統治依靠八旗的武力,八旗的忠誠和穩定來自滿清統治者賦予的政治特權。適應工業化的政治改革,意味著滿人與漢人地位平等,八旗會馬上失去已經享受了二百多年的血統特權,所以必然拼死反對。戊戌變法被鎮壓,就是八旗軍事集團聯合對慈禧施壓的結果。說白了,只要有八旗,滿清就不可能政改,沒有政改,中國就沒有希望。滿清崩潰前,部分清醒的滿清貴族特別是皇族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但是已經晚了。

這就是滿清誤我華夏三百年的原因,辛亥革命時期的革命者已經分析得很清楚,是定論。


cvh200


感謝悟空這一平臺,讓我們可以相互答疑解惑。

對於閉關鎖國這個詞,我們想起來就深惡痛絕,因為就是閉關鎖國讓我們主動斷絕了與世界的聯繫,導致西學東漸,使我國落後於西方,最後有了百年的屈辱史。

閉關鎖國其實不是清朝的特例,從明朝開始就已經開始閉關鎖國。明朝在鄭和下西洋後,就開始了海禁。隆慶年間開始開關,但也僅是開放了月港這一處,不過開始允許私人貿易,由於外國人沒有明人想要的物品,而明朝人有外國人想要的瓷器、絲綢等產品,所以明朝一直出口,導致白銀大量流入中國,物價升高,最後形成通貨膨脹,這也是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清朝的閉關鎖國,就要複雜一些,清軍入關後,東南沿海一帶有一支強大的海軍集團——鄭家海軍。當時清政府害怕沿海人民與鄭家軍有牽連,所以實行完全海禁的政策,“無許片帆入海”。清康熙年間,收復臺灣後,康熙下令解除海禁,開海貿易,並對海上貿易做出了相關規定,沿海地區呈現一幅繁華景像,對此編修明史的姜宸英有過生動的描述“民內有耕桑之樂,外有魚鹽之資,商舶交於四省,遍於占城、暹羅、真臘、滿剌加、悖泥、荷蘭、呂宋、日本、蘇祿、琉球諸國”。乾隆年間,為加強海防貿易規範,下令只允許在廣州一處通商,並設立廣州十三行,進行壟斷貿易。後來直至鴉片戰爭,被迫開海通商。

從上面可以看出清朝的閉關鎖國也不是完全不與外面交流,但是限制了民間交流,導致先進的文明無法傳播過來,也扼殺了資本主義在中國出現的可能。國家抱殘守缺,盲目自大,也沒有學到先進的技術。

清朝閉關的原因,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第一,清朝時少數民族統治中國,國內有很強的反清勢力,清政府擔心他們與外商勾結,危害他的統治。

第二,清朝上來執政後,大部分沿襲的明朝的制度,明朝時就已經開始閉關,所以清朝閉關不足為奇。

第三,當時歐洲的傳教士,搭載著商貿的船來傳教,清朝統治者一直尊崇儒教,怕傳教士來了動搖儒教根基。

我是小七,熱愛歷史,希望大家多多關注,讓我們一起聊古今,談風月。


七仔聊歷史


清朝閉關鎖國也是清政府走向衰敗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第一,統治者的自負。在乾隆統治時期,中國在整個世界上是以大國的身份存在的。所以說乾隆皇帝對外國的技術和事物都是以看不起的眼光來看待的,所以為了不讓這些東西傳人中國,乾隆皇帝選擇了閉關鎖國。

第二,鞏固統治。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統治的王朝,所以說皇權是至高無上的,如果有東西挑戰了皇上的權力,那麼統治者一定會讓這種東西消失的。當時西方國家的思想已經很開放了,所以對封建中國的帝王統治產生了動搖。統治者為了鞏固統治就選擇關閉國門,讓開放的思想傳輸不到中國來。

第三,宣傳國力。清朝作為當時世界的第一大國,為了讓其它國家臣服,宣傳國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乾隆皇帝為了保持中國的大國地位,用拒絕學習外國的東西來告訴世界,大清朝不需要學習任何國家的東西,我們自己都可以製造出來。所以為了宣傳大清朝世界第一強國的地位,拒絕學習外國技術,就採取了閉關鎖國的政策。





雖已逝去仍回味


也不算徹底的閉關鎖國,還留有一個窗口——廣州,搞了一個廣東十三行來和洋人貿易,但也只是坐等客來,並沒有出海探索航線去貿易,小打小鬧的私人走私不算。只能說中華經過幾千年的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統治思路,恨不得把老百姓愚弄得像頭蠢豬羊,然後再圈養著,給他們提供肉食就好。然後就王朝千秋萬載。明清兩朝對百姓控制非常嚴,對貨物運輸流通也是處處攔路設卡抽稅。像什麼人跑到海上,即無法管理,也容易成盜匪,帝王官僚上下防民思想,再加上一點天朝上國的思想,就禁海了!

封建社會就像得了癌症晚期一樣,愚民僵化的儒家,不是自己死,就是被動的被人抽醒,迎來死亡和鉅變,於是,一場三千年未有之變局開始了!在萬民屍橫遍野,濤天血淚烈火中期待重生!幸虧上天降下一位千古偉人,不然,只能是永墜深淵。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前人留禍,後人遭殃。求求那些當權者,不要搞什麼留給後人解決。


果然如此


閉關鎖國的原因:

1、避免外來勢力的侵擾。清朝政府吸收明朝經驗,避免沿海地區被外來勢力侵擾開始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如雍正時期和羅馬教廷的禮儀之爭,禁止天主教進入中國傳播,並限制貿易等。

2、重農抑商的國策。到清朝時期,重農抑商政策達至巔峰,為避免商業與農業人口爭奪勞動力,保護農業人口,防止農業人口外流,進一步穩固以農為本的政策,清政府選擇性的關閉對外通商,如改為五口通商等。

3、統治者狂妄自大的心態。乾隆就曾經說過天朝上國,無所不有。也就不需要和其他國家貿易溝通,於是閉關鎖國的政策就保留了。


讀史求道


閉關鎖國起於明朝的倭亂,但這一政策能得以延續的原因大致如下:

1.重農抑商政策,不重視對外經濟貿易。

2.統治者閉目塞聽,自視天朝上國,不必與人往來。乾隆皇帝給英國使者的聖旨裡就說:我大清地大物博,如英國喜歡絲瓷,可每年賞賜,爾等居蠻夷之地,無需進貢,只需心向天朝即可!


歷史小盒子


清朝享國276年,有150多年都在整合調理天下各族關係。俗話說,內宅不安矣能達外事。

還有,很多唐宋甚至元朝一些先進理念和開墾求存的思想在明朝都被朱元璋家族毀壞禁絕,清朝在故紙堆裡已經找不到可靠的借鑑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