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何時用上了雷達?為何美軍這麼早就用上雷達?雷達優勢發展

美軍何時用上了雷達?為何美軍這麼早就用上雷達?雷達優勢發展

雷達就是軍中的千里眼,隔著”千山萬里“都能查探出敵人的位置,在各個國家的眼裡,雷達就是一個依賴於自身的隨身物品一樣,已經是達到必不可少的地步,如果將敵方的雷達切掉,絕對是給敵人致命的一擊。

雷達是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被髮明出來的,正好位於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在當時的海上大戰中,雷達發揮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當時日本的海軍力量可謂是世界數一數二的,美國與他周旋也是吃了不少的苦頭,當時美軍大部分軍艦已經是裝備上雷達,且質量還是十分強大的,僅次於當時的英國,優勢也是十分明顯。

美軍何時用上了雷達?為何美軍這麼早就用上雷達?雷達優勢發展

美國海軍雖然在1938年最早研製出頻率為195兆赫,對飛機探測距離達137公里,對水面艦艇探測距離大於20公里的XAF型艦載警戒雷達,並安裝在“紐約”號戰列艦上。但在二戰期間的火控雷達最遠射擊記錄是在蘇力高海戰,距離大約12000米,時間是1944年10月。

英國在二戰時的艦載火控雷達要先進於美國。美國海軍的雷達1941年才達到英國1940年的水平,而美軍MK8型雷達問世之後,才追趕上英國,不過,那都是1943年之後的事了。在這之前的火控雷達都沒有完整的控制功能,以美軍Mk3雷達為例,在20公里上對大型目標測距能力夠用,但測向能力變數仍多,對彈著水柱的測距能力勉強。

美軍何時用上了雷達?為何美軍這麼早就用上雷達?雷達優勢發展

​測向則連配套的顯示器都沒有,所以在低能見度及夜間,Mk3是不具盲射控制能力的。至於MK8距離拉近到10公里、5公里之後,雷達的優勢同MK3一樣快速遞減。

在二戰期間雷達的運用基本上都是在海上和航空領域,美國與日本是在二戰期間在海上鬥得最厲害的,日本人研製雷達也挺早的,但技術實在不行,製造的雷達性能太落後,前期水兵素質高,夜戰還不需要,因為美軍的雷達早期還不如日本的瞭望手好使,後來美軍的雷達越來越好,於日本的交戰就處於了優勢狀態。所以在二戰期間美國優勢發展很早就使用上了雷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