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最具發展勢能的20家證券公司


2019中國最具發展勢能的20家證券公司

“危機”是偶然的,但也透露出了必然

2015年4月幾乎所有的評論員都預測大盤將破5000點,並會一路上行直至破6000點,天花板可能在7000點左右。隨即,大批散戶跟入。

然而,在這樣高預期的推動下,股市面臨巨大的上行壓力,5月末大盤毫無徵兆的跳水,6月份依然跳水下行,短短几個星期的時間,上證指數累計下跌了1800點,跌幅將近35%,多隻個股股價直接腰斬。即便政府及時採取了救市措施,但股市運行狀況依然沒有得到大幅改善。

現如今,回想起2015年股市經歷過的那場動盪,仍然讓不少股民心生懼意。對於那場“股災”爆發的原因,也浮現出了各種各樣的聲音,總結起來無非是股價估值偏高,卻仍然面臨較大的上行壓力;槓桿資金的撤離加速了股價下跌;股指期貨存在做空漏洞;面對震盪,大股東大規模減少持股比例;增發新股;以及監管政策不完善等幾個原因。而這都不過是問題的表象。

股票交易無非是一場博弈的遊戲,“低買高賣”是眾多股民都熟知的法則,而在眾多的參與者中,最終能在股市中滿載而歸的卻寥寥無幾。關鍵問題是股民如果在決策中不能隨時保持理性,就難以找到“最優解”。

既然是博弈就少不了參與者、博弈信息、策略、博弈的次序、博弈的結果。很顯然將其與股票市場對應起來,就是股民、入市時的市場情況、備選股、其他參與者的行為、最終的收益結果。看起來簡單的五個要素,當真正參與到股市博弈當中時,遠沒有想象的這般簡單。

截止到2018年12月21日,中國股民人數已超過1.46億,其中每月增加數量在120萬左右,而在這樣龐大的群體中,有很大一部分參與者沒有證券行業相關的知識儲備,若要求再嚴格一點,只看水平專業的股民,其在總人數中的比例會更低。所以,在入市之初,就已經有不少人被甩在了身後。由於每個股民掌握的信息不同,根據已有信息所做出的決策也不同,這也將會直接影響最後博弈的結果,即投資股票的收益。

如果拋開股民的專業水平不談,從股票交易頻率來看,股民購買股票並非一次性的“買賣”,因此,博弈也是重複展開的。當股民在交易中嚐到甜頭時,會想要在下一次交易中收穫的更多,有了之前的經驗,選股時,無形中心裡就會或多或少放鬆戒備,影響理性決策。除此之外,有些股民在選股時,易受周圍股民的影響,跟風購買,這無疑是將“生殺大權”放在了別人的手中,將收益結果交給了“運氣”。

故“股災”的爆發雖是偶然,長此以往,又成為了一種必然。

2019中國最具發展勢能的20家證券公司


證券公司在證券市場中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

投資者專業水平不高、決策時容易陷入非理性,進一步凸顯了證券公司在證券市場中的重要性。

證券公司作為證券市場中重要的中介機構,不僅為投資者購買證券提供渠道,也會有專業的經理人對投資者提出建議,以使其做出正確的購買決策,因此,證券公司在證券市場中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

務實的企業能夠維護市場平穩運行,踏踏實實做事,花果自成。而將追求利潤作為企業的唯一目標,在前行中就可能被利潤矇蔽雙眼,忽略掉潛在風險,最終“賠了夫人又折兵”。

2008年就曾因次級貸款導致股市劇烈震盪而引發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貸款購房是當時大多數居民的主要購房方式,為了刺激內需、拉動經濟,著名的兩家住宅貸款抵押企業房地美和房利美,在政府的隱性擔保情況下為居民提供購房貸款,業務隨之不斷擴張,次級貸款帶來的金融風險隨之增加。

面對龐大的次級貸款份額,房地美和房利美通過資產證券化將其轉換成債券,這些債券被金融機構打包、組合用於銷售,最終這些來源於高風險次級貸款的債券,在金融市場上被投機者瘋搶,槓桿越來越大,沒有人再去關心這些金融產品的基礎價值。在眾多企業都沉浸在投機帶來金錢的喜悅時,一場大的暴風雨正在悄然而至。

由於當時實行的貨幣政策發生轉變,多年的低利率開始上行,貨幣政策連續收緊,居民購房的借貸成本增加,抑制了購房需求,房價開始下跌,居民貸款違約率上升,最終將次級貸款打包證券的金融機構相繼破產,股市崩盤,金融危機爆發,席捲全球。

倘若金融機構能正視次級貸款的潛在風險,不將其打包證券化,亦不會引火燒身。

對於證券公司來說,經營中面臨的核心問題之一就是風險控制。而在諸多風險之中,信用風險和道德風險是證券公司在運營中較難把控的問題。

1、信用風險

與2008年美國的金融危機中,由於交易違約所產生的信用危機類似,信用風險常指合同中的一方不履行約定從而給另一方帶來損失的行為。即便證券公司對金融產品具有一定的風險辨別能力,但信用制度尚不完善,在簽訂合約時,另一方很可能會對其產品的真實情況進行包裝,將其風險程度隱藏起來,這便為信用風險的產生提供了土壤。

2、道德風險

證券公司作為金融產品的提供者,對於產品的信息掌握的遠比普通投資者多,但有時公司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惜損害投資者的利益,常見的道德風險有內幕交易、欺詐客戶、操縱價格等。這些風險在證券市場中,僅靠投資者的一己之力是難以避免的,還需證券公司將目光放遠來考慮問題,認真衡量其中的利弊,避免道德風險的發生。

在證券市場中,建立起完善的監管體系並非一蹴而就的事,證券公司發展一套成熟的風控體系也並非一日之功,根骨正了,只不過是早晚的事兒。


除了利潤還有更多值得追逐的東西,就像追逐地平線或指引方向的星星一樣

證券公司並非慈善機構,盈利固然是其生存發展的“必需品”,但除了利潤,還有更多值得追求的東西,它並不會隨著公司的運營狀況而變化,也不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枯竭。

那些歷史悠久且歷經2008年的金融危機仍留存下來的美國證券公司,或多或少都具有同一些特性。他們也在追逐利潤,但不會將其作為最終目的;他們最初可能只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但隨著時間的沉澱,慢慢成為了社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這背後推動著他們前進的,並非簡單的物質上的追求,而是一些更高層次的東西,可能是服務客戶,也可能是降低風險,或者以誠信為核心。

對於房地美或房利美這樣的企業來說,或許最初也有自己的內生動力,也有除了利潤之外要追求的東西,只是在向前發展的過程中,被一時的繁華迷亂了雙眼,踏錯了路,最終被時代的洪流所淹沒。

因為目標在那裡,所以從未曾停下攀登的腳步,而在向上攀登的過程中,這些企業創造的業績、利潤比那些單獨追求利潤的企業還要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