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炫娃”被踢出群,不冤!

朋友圈幾乎成了現代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很多人在朋友圈記錄和分享著自己的生活,這無可厚非,一個開放的平臺“你分享”“我圍觀”,就在這一次次的角色互換中,現代人完成了社交。但是,當分享變成了有著炫耀意味的“曬”的時候,則會引來反感。(3月4日《中國青年報》)

家長群是老師和家長、家長與家長之間溝通交流的平臺,可是不少家長卻把家長群當成一個四下無人的大曬場,曬學歷、曬關係、曬背景,也有家長將家長群變成了拍老師馬屁群、兒童比賽拉票群、母嬰產品廣告群,難怪有人調侃說家長群成了“戲精的戰場”,最刺激人神經的莫過於家長因為在群裡各種“炫娃”。

老實說,家長在群裡有意無意的“炫娃”被踢出群,一點不冤。

因為家長群是一個公共場所,不是私人空間。如果家長在這樣的公共空間“炫娃”,就跟在小區的廣場上曬被子會給小區其他業主的活動帶來不便一樣,別的業主本可以在廣場上聊天、下棋、打球,結果有限的空間成了你曬被子的私人空間,這種侵佔公共空間的行為,肯定會引起其他業主的不滿。同樣的道理,家長自己的日常生活、孩子取得的各種成績曬在家長群裡,無疑是對公共空間的一種侵佔行為,受到其他家長一致反感也在情理之中。

再說,家長群裡“炫娃”,沒有顧及到其他家長的感受。一般來說,虛榮心強的人總是會主動去向著明知道“不如自己”的人去炫耀,通過別人的羨慕來獲得一種心理滿足。有的家長錯把家長群當成了自己孩子的粉絲群了,孩子學習照片、日常生活、獎狀筆記都一股腦兒曬在群裡,希望得到別人的讚美和羨慕。一次炫耀是炫耀,兩次就變成了故意炫耀,三次則有可能“拉仇恨”,都說“別人家的孩子”是每個孩子最大的“敵人”,每個家長最大的“武器”,在朋友圈構成的線上生活中,這個武器首先傷害的是家長。你的“炫娃”,不僅碾壓了別人的尊嚴,也失去了他們的認同。網上曾經報道過一位家長在群裡曬了女兒考上清華的錄取通知書後,隨後就被群主踢出群了。

其實,家長把孩子取得的進步、獲得的成功看作是自己的成功,將孩子成績不好或者退步視為自己的失敗,表現出的是家長的不成熟、不自信與不自知。一個人越炫耀什麼,就越缺少什麼,越在意的地方恰恰是越自卑的地方,只有不自信的人,才會刻意曬這曬那。

家長把孩子的表現作為評價自己成敗的關鍵指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基於兒童表現的父母自尊”,家長將“炫娃”看作證明自我價值的一種方式,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也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網上曾經報道,一位14歲孩子自殺後留下的遺書上寫道:“我真是受夠了你們每天在別人面前炫耀我,你知道因為你們多少人在背後在等著看我跌落下來,等著看我笑話嗎?”“你們根本就沒把我當兒子,就是當做是往你們臉上貼金的工具”“是不是這次你們還要對別人炫:我兒子敢自殺,你兒子敢嗎?”可見,家長“炫娃”,不但害自己被踢出群,也給被“炫”的孩子造成嚴重的傷害!

家長“炫娃”被踢出群,純屬咎由自取。一個聰明的家長會做的一定不是逼著孩子努力然後以此作為炫耀的資本,而是讓自己變得足夠優秀,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當家長自己足夠優秀,不用“炫娃”,別人也會發自內心地佩服你。

(作者系全國優秀社會科學普及專家,揚州市雜文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