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女碩士實習工資1300塊,不值得大驚小怪

賣掉了大明湖畔的小院,花費了約200萬學費去澳大利亞留學的濟南女孩曉曉(化名),回國後的實習工資只有1300塊。原本以為“出國就鍍一層金”,但是事與願違,回國之後的曉曉才發現,未來看似金光大道,但是不知道如何走下去,眼前無從下腳。(1月4日“生活日報”微信公號)

海歸女碩士回國後實習工資1300塊,這實在是件稀鬆正常的事,根本不值得大驚小怪。

海歸在就業市場不受待見,根本的原因是海歸學歷的含金量越來越低了。眾所周知,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教育的整體水平遠遠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國外人才培養的素質和知識結構也遠超國內,那時候自身不夠優秀,根本沒有機會留學海外。留學生學成回國後,都會獲得較高的薪資待遇,10多年前在人才市場,海歸人才招聘會都設在貴賓室,留學生是搶手貨。

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國內大學培養的學生儘管與國際頂尖高校還有不小的距離,但是人才整體素質與海外非頂尖高校差距卻越來越小,加之許多西方發達國家推行教育產業化改革以後,留學門檻也大大降低,發展到最後,只要願意花錢都可以在國外大學就讀。筆者身邊就有不少家長,在孩子中考或高考失利後,覺得讓孩子在國內讀普通高中、職業學校或普通的二本三本院校,家長和孩子都沒面子,就乾脆花錢將孩子送到國外留學,殊不知,學業底子本來就很差的學生出國留學,其結果只會“老鼠背秤砣——越拖越重”,真金白銀是花掉了,也的的確確拉動了別的國家的消費,但這種“含金量”超高的海歸文憑,其“含水量”自然居高不下。

海歸不再是高端人才的代名詞,他們與國內大學生一樣要去人才市場接受用人單位的挑選。有知名企業人力資源經理坦言:現在海歸研究生還不如國內985高校本科生!海歸的起薪,也從其期望的1萬元,驟降至6000元,而且相對於國內高校特別是名校畢業生而言,海歸的優勢也越來越小。《2017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顯示,在被調查的 80後、90後海歸中,44.8%的人稅後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22.7%的海歸稅後月收入為 6001-8000 元,10001-20000元的海歸分別佔比 13.0% 和 13.7%,20001元及以上的佔比 5.8%,近七成海歸認為月工資遠低於自身期望。這樣的薪資水平和動輒就十幾萬、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留學費用比起來,確實少得可憐了。

去年,國內許多媒體就曾經報道,杭州女孩小林6年花父母200萬留學,回國後一家公司只給小林開出了月底薪2000元的條件,最後,小林在父母幫助下,才找到一份月薪5000元的工作。

在海歸“性價比”今不如昔的語境下,那位花費200萬去澳大利亞留學的濟南女碩士曉曉(化名)回國後實習工資只有1300塊,就一點都不值得奇怪了。這說明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已經意識到留學只能代表一個經歷,真才實學才是職場競爭中獲勝的法寶。

令人欣慰的是,女碩士曉曉(化名)並不後悔出國留學,因為經過了在國外的幾年錘鍊,其抗壓能力、學習能力都得到了培養,看問題的角度更多元,思考問題的廣度和深度也不一樣,如今她正全力以赴準備考博,去追逐夢想,成就最好的自己。

(作者系全國優秀社會科學普及專家,揚州市雜文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