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生掛科被延遲發放助學金,校方做法沒毛病

“我是專升本,英語底子弱,去年期末考試不小心掛了一科,今年就沒有領到助學金。”近日,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的學生小劉向記者反映,自己因考試掛科被延遲發放助學金生活補助。(2月19日西部網)

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的貧困生小劉因掛科而被延遲發放助學金,筆者以為校方的這一做法沒毛病。

一般來說,高校設立助學金的初衷,是為了讓那些家境不太好的學生不能因為貧困而痛失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通過自身努力改變個人及家庭的命運,體現的是教育公平原則。很顯然,這筆錢是國家用來幫助貧困生完成學業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生家庭貧困,只是學校認定是不是貧困生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如果把助學金看成是所有貧困生應該享受的一種普惠福利,那完全是對助學金的一種誤讀,也違背了這一制度設計的初衷。

報道中提到,陝西省教育廳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加強高校建檔立卡家庭子女精準資助工作的通知》規定,對建檔立卡的貧困家庭大學生每生每年發放6000元的助學金生活補助,6000元的資助經費由學校按學年組織申請、審核後,通過儲蓄賬戶發放到受助學生手中。而助學金的評定需要在陝西教育廳備案,但具體的評定是由學校來把關的,建檔立卡助學金髮放也是獎學金中的一類,如果學校在學生手冊中對助學金的評定有成績方面的要求,可以按照學校相關規定來執行。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在2017年就出臺了相關規定,掛科的同學暫緩發放助學金,且向教育部門進行了備案。從程序上講,校方延遲發放小劉等掛科同學的助學金合法合規合情合理。

高校在認定貧困生時將家庭貧困與學生平時表現、學業成績掛鉤,是對“助學金”概念的精準詮釋。試想,如果一個貧困生不思進取,整天沉湎於打遊戲、玩電腦,該學的課程沒學好,這樣的學生到時候雷打不動照樣享受助學金,這筆錢不是在助學,而是在助懶、助惰,這讓那些家境不錯但學習刻苦的學生情何以堪?正如網友“傅立葉級”所說:“助學金這塊兒關於成績國家似乎沒有硬性規定,但是也提到了要‘勤奮學習、積極上進’,家庭困難還不知努力上進的人,不配領取助學金”。

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的學生小劉因為掛科而被校方延遲發放助學金,這是對貧困生敲響的一記警鐘。好在校方並沒有把門關死,目前只是暫緩發放助學金,學校開學後會統一組織補考,“只要大家補考過,會立即發放助學金。”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英語底子差,不是掛科的正當理由。奉勸小劉不要為失敗找原因,而要為成功找方法。一個學生只要把全部心思花在學習上,就沒有學不好的課程。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會獲得成功的喜悅。

(作者系全國優秀社會科學普及專家,揚州市雜文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