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需要“去标签化” 2019/3/9(917)

桔香荐赏 | 认知需要“去标签化” 2019/3/9(917)

桔香荐赏 | 认知需要“去标签化” 2019/3/9(917)
桔香荐赏 | 认知需要“去标签化” 2019/3/9(917)

在日常生活中,会听到这样一些话:80后是“垮掉的一代”,90后是“浮躁的一代”……当被加上这些标签之后,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就被冠以上述的特征。今天,小编要推荐的电影《绿皮书》,里面讲述的是主人公从观念固化、满怀“标签”,到放下成见,刷新自我的故事。

桔香荐赏 | 认知需要“去标签化” 2019/3/9(917)

《绿皮书》是由彼得·法拉利执导,维果·莫特森、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剧情片。这部被五个奖项提名入围奥斯卡,最终收获最佳影片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原创剧本奖的影片,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桔香荐赏 | 认知需要“去标签化” 2019/3/9(917)

绿皮书,是一本专为黑人而设的旅行指南,标注了各城市中允许黑人进入的旅店、餐馆。如果走错一步,都面临着被白人羞辱甚至殴打致死的风险。电影《绿皮书》以此背景出发,改编自真人真事,描绘钢琴师唐与司机托尼的南方巡演之旅。

60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依然严重,尤其在美国南方更为赤裸张狂。当时黑人的社会地位远不及白人,然而电影中的两位主人公唐和托尼的状况却刚好颠倒。白人酒店保镖托尼受雇于黑人天才钢琴师唐,担任南方巡回表演的司机兼保镖。唐来自中高阶级,黑人身份的他,言行举止更有礼节,一丝不苟又文质彬彬,一派高雅且从容自信;而托尼虽是白人,却混迹于底层世俗,不拘小节,出口成脏,对黑人还持有刻板印象,以及看不顺眼即动手的生活习惯。

桔香荐赏 | 认知需要“去标签化” 2019/3/9(917)

但随着相处时间拉长,原本连黑人碰过的杯子都要丢弃的托尼,变得愿意付出真心;原本害怕与人交际把自己关在华丽象牙塔中的唐,也愿意放下心防,成为他人的朋友。一路走来,托尼内心被唐影响,在无形之中开始佩服起身边这位坚强坚持坚韧的钢琴家。

桔香荐赏 | 认知需要“去标签化” 2019/3/9(917)

二人从纽约出发,一路南下,但种族歧视问题却愈发严重,甚至作为白人的托尼也无从见过。从两个人一路遭遇的各种情况,映射出了整个社会对待不同群体的现实状况。对于主人公托尼和唐来说,在一路的相处磨合过程中,二人逐渐接纳的是对各种事物的新认知视角。

从矛盾到共识,透过二人旅途中的互动,进行彼此内心的探索,制造出张力十足的情节火花。让两个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互相碰撞、影响与理解。从个人承受到共同面对,一层一层镀出一种在刻板印象之上的重新理解,逐渐消除心中那道藩篱。

《绿皮书》讲种族讲身份认同,其实它更想讲的是“标签”,是人们普遍存在什么族群就该是什么模样的刻板印象。

桔香荐赏 | 认知需要“去标签化” 2019/3/9(917)

在不断重塑自我认知的过程中,二人一同对抗外在的不公,建立了相知相惜的友情,昔日的隔阂也被逐渐消除。认知需要“去标签化”,而生活的乐趣也在于积极主动实践,去了解、去发现,从而消除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求同,但也可以存异,原来多元真实存在,多一点同理心就能少一点对立。

END

文 字 | 米 佑

编 辑| 沐 雨

审 校| 鸾 燕

桔香荐赏 | 认知需要“去标签化” 2019/3/9(917)桔香荐赏 | 认知需要“去标签化” 2019/3/9(917)
桔香荐赏 | 认知需要“去标签化” 2019/3/9(917)桔香荐赏 | 认知需要“去标签化” 2019/3/9(9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