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私募股權發展史,國家政策支持是行業發展風向標!

一、我國PE機構發展歷程

1986年,本土私募股權投資誕生:我國PE融資市場的發展最初是以政府為導向的,國家科委和財政部聯合幾家股東於1986年共同投資設立了中國創業風險投資公司,成為我國大陸第一家專營風險投資的股份制公司,創立之初的目的是扶植各地高科技企業的發展。

1992年,外資風險投資機構進入中國探路:美國國際數據集團投資成立的第一家外資風險投資公司--美國太平洋風險投資公司。當時多數外資機構因為當時中國的經濟環境沒有展開投資。

1995年,互聯網投資機會湧現:1995年我國通過了設立境外中國產業投資基金管理辦法,鼓勵中國境內非銀行金融機構、非金融機構以及中資控股的境外機構在境外設立基金,投資於中國境內產業項目。

2004年深圳中小板推出:PE機構看到希望。

2006年《新合夥企業法》通過:《新合夥企業法》的頒佈實施使得國際PE基金普遍採用的有限合夥組織形式得以實現,

大力推動了PE行業的發展。同年同洲電子上市,是本土PE機構投資成功的首個案例,標誌著本土投資機構的崛起。

2009年深圳創業板推出:企業上市門檻降低和高新股發行市盈率為股權投資提供了絕佳的退出平臺,一批投資機構藉助創業板平臺獲取高額回報。4萬億刺激政策使得LP手中的可投資金充足,大批PE機構成立,行業井噴式增長。

2013年底,新三板擴大至全國,部分PE機構已經將其作為重要項目源平臺和退出通道。

2014年,A股IPO開放,PE機構上市退出通道打開,多家機構通過企業IPO退出。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這極大地激發了私募股權基金的熱情,諸多PE專門成立了工作小組,以對接國資國企改革的機會。

2015年-2017年:在“雙創”大發展和“供給側改革”的推動下,國內優質可投資產不斷湧現,大批民營VC/PE機構、國資機構、金融機構、戰略投資者等紛紛入場,行業競爭也日益激烈;

中國VCPE市場募投退數據屢創新高、政府引導基金髮展迅速、互聯網O2O、金融科技、共享經濟、人工智能等創業熱潮輪番興起;監管環境日益完善。


中國私募股權發展史,國家政策支持是行業發展風向標!


中國私募股權發展史,國家政策支持是行業發展風向標!

二、國內與PE相關的扶持政策

我國政府通過一系列的政策一步步規範和扶持PE的發展:

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首次將創業投資概念納入法律條款。

2003年,《外商投資創業投資企業管理規定》,對外商在中國境內開展創投業務進行規範。

2004年,證監會正式同意深圳證券交易所設立中小企業板塊,為VC/PE機構提供退出通道。

2005年,《創業投資企業管理暫行辦法》,首次以法規的形式確認了創投資本的退出方式。

2006年,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頒佈,承認有限合夥企業的組織形式。

2007年,中國首傢俬募股權基金協會正式在天津成立。

2008年,社保基金被獲准投資PE基金,PE基金募資渠道更為廣泛。

2009年,證監會正式同意深圳證券交易所設立創業板,推動了我國PE行業的快速發展。

2010年,保險公司被獲准投資PE基金。

2011年,北京、上海、重慶首批試點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QFLP)。

2011年12月,發改委推出《關於促進股權投資企業規範發展的通知》,將PE備案制推廣至全國。這是我國首個全國性的股權投資企業管理規則。

2012年,溫家寶總理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強調著力解決小型企業融資困難,鼓勵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

2013年6月,《中央編辦明確私募股權基金管理職責分工》明確VC/PE主歸證監會監管,發改委則負責制定行業宏觀發展政策。

2013年底,新三板擴大至全國,部分PE機構已經將其作為重要項目源平臺和退出通道。

2014年2月,《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和基金備案辦法(試行)》規定VC/PE機構須向基金業協會登記備案。

2014年3月,基金業協會為首批50傢俬募機構頒發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證書,拿到資格的私募可以從事私募證券投資、股權投資、創業投資等業務,成為正規軍。同年4月17日,順勢基金獲得基金業協會頒發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證書,是重慶市首批獲得私募基金管理人資格的基金公司之一。

2014年5月9日,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新國九條”),將“培育私募市場”單獨列出,要求建立健全私募發行制度、發展私募投資基金。

2014年6月30日,證監會審議通過《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在備案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包括陽光私募在內的私募基金監管做出全面規定。

2016年2月至今,基金業協會陸續發佈《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內部控制指引》、《私募投資基金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等私募行業自律規則,同時發佈《關於進一步規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若干事項的公告》。協會希望構建一套私募基金行業的自律規則體系,規範私募行業發展。


中國私募股權發展史,國家政策支持是行業發展風向標!


中國私募股權發展史,國家政策支持是行業發展風向標!

單月規模增長超4000億元

90%高淨值人群都在配置

今年3月,《2018中國高淨值人群財富白皮書》正式發佈。《白皮書》顯示,90%以上的高淨值人群均配置了私募股權基金。這一數據刷新了之前的80%,說明在官方的鼓勵引導下,在眾多財富機構的大力推薦下,當然,也在實實在在的投資成果支撐下,私募股權基金已經流行於中國高淨值群體。


中國私募股權發展史,國家政策支持是行業發展風向標!


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私募股權、創投基金的基金管理規模明顯增長,截至2018年4月底,單月規模增長超過4000億元,超過了今年前三個月規模增長總和。而作為私募基金中的主力軍,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佔比61%,遠超其他類型私募基金總和。

截至2018年8月底,協會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4191家,已備案私募基金74701只,管理基金規模12.80萬億元,私募基金管理人員工總人數24.60萬人。


中國私募股權發展史,國家政策支持是行業發展風向標!


其中,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14538家,較上月增加77家,遠遠高於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增加的15家。另外,私募股權基金規模已經達到7.50萬億元,較上月增加338.84億元。


中國私募股權發展史,國家政策支持是行業發展風向標!


為什麼私募能夠在中國經濟環境面臨放緩甚至外部衝擊的情況仍被寄予厚望?仔細分析至少有以下5大優勢作為支撐:

① 私募的經濟助推作用贏得官方肯定:

急需發展的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各類消費品製造業和消費服務業大都以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為主,而現有的金融體系卻沒有為他們提供相應的融資渠道。這就是私募股權基金大有作為的領域。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有助於促進國家大產業結構的調整。

② 私募的市場作用為管理層提供控制新通道:私募股權基金作為一種重要的市場約束力量,可以補充政府監管之不足。這種主動管理的機制有利於改善企業治理水平,並可隨時掌握企業運營基本情況,確保大戰略方向不會出現重大偏差。

③ 私募的靈活性允許更大操作空間:與公募不同,私募的募集對象受到極大監管要求,必須是承受風險能力極強的高淨值人群,一般最低投資額100萬起,一次最大也僅有數百人參與。只要相關機構做好背景調查、風險測評等前期工作,只要私募做好監管要求的信息披露等,監管機構將給予管理人以相當大的靈活操作空間。

④ 私募的適用性致其容易找到投資者:

私募投資基金向特定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經過投資者適用性測試,投資者的收益風險偏好與所投產品的收益風險存在一致性。也正因如此,現在“定製化多樣性”產品越來越受高淨值人群青睞。

⑤ 私募收益的最大可能性吸引投資者:從過往投資案例來看,如果投資者在私募股權領域投資成功,那麼其回報一般都是遠大於傳統房地產和股票領域的。

在面對私募股權投資形勢大好的同時,自資管新規下發後,私募行業一定是“強者越強 弱者越弱”,優勝劣汰,留在最後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一定是最好的。投資者也要冷靜分析形勢,擇優而行。

縱觀中國私募股權基金髮展史,國家政策支持是私募行業不斷髮展的風向標!

跟多股權交流vx:(11492408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