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哈爾濱“龍江第一村”,看看東北“八大怪”


在哈爾濱江北的中源大道北側,如今“龍江第一村”,更加遠近聞名。

在新的城鎮化建設中,這個剛剛新村,從建立20年的“屯子”,又一次,舊貌換新顏。

1998年之前,這裡是一片松花江北岸的“灘頭地”,距離松花江江叉1000多米遠。

那時,江北過了太陽島,這邊江叉有二個汲家屯,叫前後汲家屯。

1998年8月,松花江哈爾濱江段遭遇百年來的最大洪水。

前汲家屯,由於靠近江邊,被洪水淹沒。

400多戶人家,1300多人要尋找新的安全地帶,建新村。

當年,選擇虎林園北路的北側建新村。

全國政協捐助,省市同力在這裡建新村。

當年,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定名“龍江第一村”。

葉選平副主席題寫:龍江第一村。

由此,這裡遠近聞名。

後來,這些原來在松花江打魚的漁民,在附近開起來“魚飯店”。

到現在,全村與魚有關的飯店50多家。

漸漸的形成特色

圍繞魚做文章

東北的“三花五羅”

成為汲家村的拿手“把式”菜

哈爾濱新區因勢利導

經過2017年以來,對汲家村重新的城鎮規劃。

重新定位

成為旅遊,魚文化,抗洪文化,東北文化的著名小鎮。

看看多少年前:東北的“八大怪”。

窗戶紙糊窗外

姑娘叼著大煙袋



大缸小缸淹酸菜



養個孩子吊起來



冬包豆包講鬼怪



反穿皮襖毛朝外



草坯房子籬笆牆

狗皮帽子頭上戴

區政府投入1000萬

小鎮的現在已經是城中城

房舍現代化

管理城市化

看著挺洋氣

現代氣派

古香古色

東北氣息

古樸厚重

小鎮廣場前的“說明”

20年,汲家村村民從“災民”,成為市民,並且創造一個“龍江第一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