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郵政日這天,讀一讀10位名家寫給孩子的那些信

父母與子女,因緣也只在五十年內吧,其間並無可以書之於史,勒之於銘的大事,只是細細瑣瑣的俗事俗務。但是,俗事也是可以令人動容,也可以這樣縈繞心胸,久而芬芳。


世界郵政日這天,讀一讀10位名家寫給孩子的那些信


10位名家寫給孩子的文字,讓我們一起,細細品味。

劉瑜——《願你慢慢長大》

媽媽以前不知道人會抬頭這事也會讓人喜悅,手有五個手指頭這事也會讓人振奮,一個人嘴裡吐出一個“哦”字也值得奔走相告——但是你牽著媽媽的手,引領媽媽穿過存在的虛空,重新發現生命的奇蹟。

現在,媽媽在這個奇蹟的萬丈光芒中呆若木雞,媽媽唯願你能對她始終保持耐心,無論陰晴圓缺,無論世事變遷,都不鬆開那隻牽引她的手。

小布谷,願你慢慢長大。

願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

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

願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余光中——《寫給未來的孩子的詩》

孩子,

我希望你自始至終都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你可以是農民,可以是工程師,

可以是演員,可以是流浪漢,

但你必須是個理想主義者。

童年,我們講英雄故事給你聽,

並不是一定要你成為英雄,

而是希望你具有純正的品格。

少年,我們讓你接觸詩歌、繪畫、音樂,

是為了讓你的心靈填滿高尚的情趣。

這些高尚的情趣會支撐你的一生,

使你在最嚴酷的冬天也不會忘記玫瑰的芳香。

理想會使人出眾。

孩子,不要為自己的外形擔憂。

理想純潔你的氣質,

而最美貌的女人也會因為庸俗而令人生厭。

通向理想的途徑往往不盡如人意,

而你亦會為此受盡磨難。

但是,我的孩子,

你儘管去爭取,

理想主義者的結局悲壯而絕不可憐。

世界郵政日這天,讀一讀10位名家寫給孩子的那些信

在貌似坎坷的人生裡,

你會結識許多智者和君子,

你會見到許多旁人無法遇到的風景和奇蹟。

選擇平庸雖然穩妥,

但絕無色彩。

不要為蠅頭小利放棄自己的理想,

不要為某種潮流而改換自己的信念。

物質世界的外表太過繁複,

你要懂得如何去拒絕虛榮的誘惑。

理想不是實惠的東西,

它往往不能帶給你塵世的享受。

因此你必須習慣無人欣賞,

學會精神享受,

學會與他人不同。

要愛自己和愛他人,

要懂自己和懂他人。

你的心要和溪水般柔軟,

你的眼波要像春天般明媚。

你要會流淚,

會孤身一人在黑暗中聽傷感的音樂。

你要懂得欣賞悲劇,

悲劇能豐富你的心靈。

席慕蓉——《我的女兒》

我女兒剛送來一首詩,我念給你聽,題目是《媽媽的手》

嬰孩時——

媽媽的手是衝牛奶的健將,

我總喊:“奶,奶。”

少年時--

媽媽的手是制便當的巧手,

我總喊:'媽,中午的飯盒帶什麼?'

青年時--

媽媽的手是找東西的魔術師,

我總喊:“媽,我東西不見啦!”

新娘時--

媽媽的手是奇妙的化妝師,

我總喊:“媽,幫我搭口紅。”

中年時--

媽媽的手是輕鬆的手,

我總喊:“媽,您不要太累了!”

老年時--

媽媽的手是我思想的對象,

我總喊:“謝謝媽媽那雙大而平凡的手。”

然後,我的手也將成為另一個孩子思想的對象。

世界郵政日這天,讀一讀10位名家寫給孩子的那些信

念著念著,只覺哽咽。母女一場,因緣也只在五十年內吧!其間並無可以書之於史,勒之於銘的大事,只是細細瑣瑣的俗事俗務。但是,俗事也是可以入詩的,俗務也是可以縈人心胸,久而芬芳的。

世路險膨,人生實難,安家置產,也無非等於銜草於老樹之巔,結巢於風雨之際。如果真有可得意的,大概止於看見小兒女的成長如小雛鳥張目振翅,漸漸地能跟我們一起盤桓上下,並且漸漸地既能出人青雲,亦能縱身人世。所謂得意事,大約如此吧!

胡適——《我的兒子》

我實在不要兒子,

你自己來了。

“無後主義”的招牌,

於今掛不起來了!

譬如樹上開花,

花落偶然結果,

那果便是你,

那樹便是我。

樹本無心結子,

我也無恩於你。

但是你既來了,

我不能不養你教你,

那是我對人道的義務,

並不是待你的恩誼。

將來你長大時,

莫忘了我怎樣教訓你:

我要你做一個堂堂的人,

不要你做我的孝順兒子。

豐子愷——《給孩子們的一封信》

我在世間,永沒有逢到像你們這樣出肺肝相示的人。世間的人群結合,永沒有像你們樣的徹底地真實而純潔。最是我到上海去幹了無聊的所謂“事”回來,或者去同不相干的人們做了叫做“上課”的一種把戲回來,你們在門口或車站旁等我的時候,我心中何等慚愧又歡喜!慚愧我為什麼去做這等無聊的事,歡喜我又得暫時放懷一切地加入你們的真生活的團體。

但是,你們的黃金時代有限,現實終於要暴露的。這是我經驗過來的情形,也是大人們誰也經驗過的情形。我眼看見兒時的伴侶中的英雄、好漢,一個個退縮、順從、妥協、屈服起來,到像綿羊的地步。我自己也是如此。“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你們不久也要走這條路呢?


世界郵政日這天,讀一讀10位名家寫給孩子的那些信


我的孩子們!憧憬於你們的生活的我,痴心要為你們永遠挽留這黃金時代在這冊子裡。

王朔——《致女兒書》

人生的意義止於人生,有不做夢的,沒有夢不醒的。

你出生的那一刻,你在宇宙洪流中,受到我們的邀請,欣然下車,來到人間,我們這個家,投在我們懷中。每個瞬間都是一幅畫,美好的,死亡那一刻也是如此。

你是從畫上下來的,我們都是,我們為人之前都是在畫中。永恆是一副無涯的壁畫,我們是其中的一抹顏色。

這之後也要回到畫中,所以不要怕死,那就像把降落的鏡頭倒放。

向天上飛去是不疼的,因為你不會撞在一個結實的平面上,是一個沒有落點和終點的過程,不結束。是溶在裡面,像黃油抹在一片烤熱的麵包上。到你想找自己,已滲透開來,在燦爛之中。

林徽因——《你是人間四月天》

我說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笑響點亮了四面風;

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著變。

你是四月早天裡的雲煙,

黃昏吹著風的軟,

星子在無意中閃,

細雨點灑在花前。

那輕,那娉婷,你是,

鮮妍百花的冠冕你戴著,

你是天真,莊嚴,

你是夜夜的月圓。

雪化後那片鵝黃,你像;

新鮮初放芽的綠,你是;

柔嫩喜悅,

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白蓮。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

是燕在梁間呢喃,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冰心寫給孩子們的一封信

親愛的小朋友:

昨天下午離開了家,我如同入夢一般。車轉過街角的時候,我回頭凝望著——除非是再看見這緣滿豆葉的棚下的一切親愛的人,我這夢是不能醒的了!送我的盡是小孩子——從家裡出來,同車的也是小孩子,車前車後也是小孩子。我深深覺得悽惻中的光榮。

冰心何福,得這些小孩子天真純潔的愛,消受這甚深而不牽累的離情。火車還沒有開行,小弟弟冰季別到臨頭,才知道難過,不住的牽著冰叔的衣袖,說:“哥哥,我們回去罷。”他酸淚盈眸,遠遠的站著。我叫過他來,捧住了他的臉,我又無力的放下手來,他們便走了。——我們至終沒有一句話。

慢慢的火車出了站,一邊城牆,一邊楊柳,從我眼前飛過。我心沉沉如死,倒覺得廓然,便拿起國語文學史來看。剛翻到“卿雲爛兮”一段,忽然看見書頁上的空白處寫著幾個大字:“別忘了小小”。我的心忽然一酸,連忙拋了書,走到對面的椅子上坐下——這是冰季的筆跡呵!小弟弟,如何還困弄我於別離之後?

夜中只是睡不穩,幾次坐起,開起窗來,只有模糊的半圓的月,照著深黑無際的田野。——車在風馳電掣的,輪聲軋軋裡,奔向著無限的前途。明月和我,一步一步的離家遠了!今早過濟南,我五時便起來,對窗整發。外望遠山連綿不斷,都沒在朝靄裡,淡到欲無。只淺藍色的山峰一線,橫亙天空。山坳里人家的炊煙,鎊鎊的屯在谷中,如同雲起。朝陽極光明的照臨在無邊的整齊青綠的田畦上。

世界郵政日這天,讀一讀10位名家寫給孩子的那些信

一站一站的近江南了,我旅行的快樂,已經開始。這次我特意定的自己一間房子,為的要自由一些,安靜一些,好寫些通訊。我靠在長枕上,近窗坐著。向陽那邊的窗簾,都嚴嚴的掩上。對面一邊,為要看風景,便開了一半。涼風徐來,這房裡寂靜幽陰已極。除了單調的輪聲以外,與我家中的書室無異。窗內雖然沒有滿架的書,而窗外卻旋轉著偉大的自然。筆在手裡,句在心裡,只要我不按鈴,便沒有人進來攪我。龔定庵有句雲:“……都道西湖清怨極,誰分這般濃福?……”今早這樣恬靜喜悅的心境,是我所夢想不到的。書此不但自慰,並以慰弟弟們和記念我的小朋友。

畢淑敏——《寫給孩子的一封信》

有一天與朋友聊天,我說,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當紅衛兵,我也沒打過人。我還說,我這一輩子,從沒打過人……你突然插嘴說:媽媽,你經常打一個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裡很靜很靜。那一天我繼續同客人談了很多的話,但所有的話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執的一問,彷彿爬山虎無數細小的卷鬚,攀滿我的整個心靈。面對你純正無瑕的眼睛,我要承認:在這個世界上,我只打過一個人。不是偶然,而是經常,不是輕描淡寫,而是刻骨銘心。這個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時候,我不曾打你。你那麼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莢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點兒輕微地碰撞,將你稚弱的生命擦傷。我為你無日無夜地操勞,無怨無悔。面對你熟睡中像合歡一樣靜謐的額頭,我向上蒼髮誓:我要盡一個母親所有的力量保護你,直到我從這顆星球上離開的那一天。

你像竹筍一樣開始長大。你開始淘氣,開始惡作劇……對你摔破的盆碗、拆毀的玩具、遺失的錢幣、汙髒的衣著……我都不曾打過你。我想這對於一個正常而活潑的兒童,都像走路會跌跤一樣應該原諒。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經記不清了。人們對於痛苦的記憶,總是趨向於忘記。總而言之那時你已漸漸懂事,初步具備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異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頑皮的小獸,放任無羈地奔向你嚮往中的草原,而我則要你接受人類社會公認的法則……為了讓你記住並終生遵守它們,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誇獎、批評、恐嚇以及獎賞都無以建樹之後,我被迫拿出最後一件武器——這就是毆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這種體驗將使你一生不會再去撫摸這種橙紅色抖動如綢的精靈。孩子,我希望虛偽、懦弱、殘忍、狡詐這些最骯髒的品質,當你初次與它們接觸時,就感到切膚的疼痛,從此與它們永遠隔絕。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這個世界給了為人父母者一項特殊的赦免——打是愛。世人將這一份特權賦於母親,當我行使它的時候臂系千鈞。

我謹慎地使用毆打,猶如一個窮人使用他最後的金錢。每當打你的時候,我的心都在輕輕顫抖。我一次又一次問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時候?不打他我還有沒有其它的辦法?只有當所有的努力都歸於失敗,孩子,我才會舉起我的手……每一次打過你之後,我都要深深地自責。假如懲罰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訓,孩子,我寧願自罰,那怕它將苛烈10倍。但我知道,責罰不可以替代也無法轉讓,它如同饑饉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嚥下去,才會成為你生命體驗中的一部分。這道理可能有些深奧,也許要到你也為人父母時,才會理解。

打人是個重體力活兒,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將一千塊蜂窩煤搬上五樓。於是人們便發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雞毛撣子……

我從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樣的反作用力,這是一條力學定律。我願在打你的同時,我的手指親自承受力的反彈,遭受與你相等的苦痛。這樣我才可以精確地掌握數量,不致於失手將你打得太重。

我幾乎毫不猶豫地認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為久遠而悠長。因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聽了你的話,我終於決定不再打你了。因為你已經長大,因為你已經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嬰孩和已經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為都不必打,因為打是沒有用的。唯有對半懂不懂、自以為懂其實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們快快長大。孩子,打與不打都是愛,你可懂得?

龍應臺——《寫給安德烈的信》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世界郵政日這天,讀一讀10位名家寫給孩子的那些信


如果我們不是在跟別人比名比利,而只是在為自己找心靈安適之所在,那麼連“平庸”這個詞都不太有意義了。“平庸”是跟別人比,心靈的安適是跟自己比。千山萬水走到最後,我們最終的負責對象,還是“自己”二字。

世界郵政日這天,讀一讀10位名家寫給孩子的那些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