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精美故事100篇之(6)——《周鄭交惡:上下級之間押人質》

原無/文

(公元前720年)

春秋早期,鄭國在鄭武公的大幹快上擴張下,國力大增。鄭武公又是周王室封任的唯一卿士,在王室中權力就很大,說話都很硬氣,到鄭莊公時續任卿士,他變得更為咄咄逼人。這種狀況引起了時任國王周平王的憂慮和不滿。為遏制鄭國,周平王私下委任虢國(在今河南滎陽縣西)的國君虢公和鄭莊公同時為卿士,鄭莊公對此十分不滿,鄭國與周王室的矛盾日益尖銳。 王室與鄭國之間漸漸變得互不信任,居然發展到相互交換人質來謀求信任的地步。周平王將他的兒子孤派往鄭國作人質,鄭國則派公子忽到洛陽王室充當人質。周王室和鄭國國君本來是上下級關係,現在卻互相押起了人質,可謂開創了上下級交往的新局面,也標誌著周王朝衰落到了新階段。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他孫子桓王繼位。周桓王繼承了爺爺的遺志,繼續限制鄭國在王室的權力。霸氣十足的鄭莊公無法容忍,開始公開向王室叫板。莊稼收穫的季節到了。鄭莊公人多勢眾,居然派人強行收割了周王家的莊稼。兩年後,鄭莊公覺得沒意思,就親自朝拜周天子,想借機緩和一下同王室的矛盾,但受到周桓王的冷落。鄭國由此更不把天子放在眼裡,在沒有得到周王許可的情況下,就私自同魯、許等國交換土地。周桓王相當惱怒,決定發動諸侯國共同討伐叛逆的鄭國。周、鄭相互抵押人質的工程就這樣成了爛尾工程。

周王廢除了鄭莊公的封號,革去了其在周朝中的卿士一職,並親自率王室部隊與陳、蔡、衛三諸侯聯合的大軍討伐鄭國,不料卻以慘敗告終,連桓王也被亂箭射中了肩膀。周天子威嚴掃地,周王室從此一蹶不振,在諸侯面前已沒有了發聲的能力。他們的祖先在分封諸侯的時候沒有想到,諸侯擁有了土地後一步步壯大起來,王室卻失去了約束管控他們的能力。

春秋精美故事100篇之(6)——《周鄭交惡:上下級之間押人質》

孟雲飛書法《信不由衷質無益也》

①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王貳於虢(guó),鄭伯怨王,王曰:“無之。”故周、鄭交質。王子狐為質於鄭,鄭公子忽為質於周。王崩,周人將畀(bì)虢公政。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選自《左傳•隱公三年》)

②二十四年,宋繆公卒,公子馮奔鄭。鄭侵周地,取禾。二十五年,衛州籲弒其君桓公自立,與宋伐鄭,以馮故也。二十七年,始朝周桓王。桓王怒其取禾,弗禮也。二十九年,莊公怒周弗禮,與魯易祊(bēng)、許田。三十三年,宋殺孔父。三十七年,莊公不朝周,周桓王率陳、蔡、虢、衛伐鄭。莊公與祭仲、高渠彌發兵自救,王師大敗。祝聸(dān)射中王臂。祝聸請從之,鄭伯止之,曰:“犯長且難之,況敢陵天子乎?”乃止。夜令祭仲問王疾。(選自《史記•鄭世家》)

原無,本名吳志民。遠祖籍貫春秋虞國,可憐的國君因為貪點小財,把江山就拱手交給了晉國。此後便成了晉地山西的子民。據說在明代,祖先從大槐樹下遷移到河南上蔡,從此成了蔡民。1995年碩士畢業,落蹄中原某市,倒進媒體,成為躬耕的”臥槽馬‘’,一晃二十餘年,即將駢死於槽櫪之間。曾以吳工平之名連綴一本《非禮春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