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上不夠自信?你可以從這5個方面入手

離開校園的象牙塔的學子,常常有這樣的感覺:步入社會越久,越喪失了曾經的篤定和自信。

遇到棘手的工作時,總是下意識地優先選擇了逃避;碰到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卻苦於沒有展現自我的勇氣;職場上不敢與人過分接近,生怕自己的缺點暴露於眼前……總而言之,就是明明心有壯志,卻只能做個不起眼的“螺絲釘”!

工作、生活上不夠自信?你可以從這5個方面入手

然而,人是社會的產物。為了更好地生存,同時也是為了豐富人生的意義與價值,不可避免地要去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唯有如此,才能在家有父母支持,在外有朋友幫助。

自信能幫助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分擔一部分的風險,從而取得更大的成功。自信,同時也是提升自我愉悅程度的重要來源。

如何避免成為一個“社交恐懼症”患者?如何逃脫不夠自信的怪圈?或許,你可以從以下5個方面入手:

1. 尋找自己的人生哲學

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人生哲學,從價值觀到世界觀,指引人們的每個行動、選擇和未來發展的方向。因此,尋找屬於自己、適合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學,能幫助你適時下決定,不再因為缺乏自信而猶豫不決。

那麼,怎樣的人生哲學才是好的?如何尋找和探索?其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風景,會看得更遠。從自己喜愛的偉人領袖身上汲取思想和智慧的果實,放諸於現實環境,輔以自身理解,這套哲學便有了雛形。待令人滿意的結果完成之時,說不定自信程度也會大幅度提升。

工作、生活上不夠自信?你可以從這5個方面入手

2. 對自我有充分認知

自我認知可以是持續一生的大工程,不僅包含了身體、心理、精神狀態等內容,還會隨著年紀的推移發生改變。因此,必須花費足夠的時間精力,去好好了解自己,好好對待自己,最終由內而外散發自信。

當意識到自身某個部分出現了問題,尤其是與人生哲學相悖的時候,就應當及時止損,避免受到傷害。

3. 構建良好的社會關係

就像前文所說,人是群居動物,良好的社會關係是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條件之一。同時,也是自信的來源之一。當身邊的人以自身特有的方式融入你的生活時,你們之間的人生哲學就會交叉,碰撞出火花,迸發新的自信。同時,親朋好友予以的鼓勵和支持,也會令人感到幸福有力。

4. 坦然接受失敗

人生的道路何其漫長,有成功,自然就會有失敗。學會坦然接受失敗,是一種自信,更是一種能力。也有人說,成功和失敗是相輔相成的,無法坦然面對失敗的人,也無法承受成功帶來的厚重感。既然自信能幫助人們成功,那麼學會品讀失敗,也能成為信心的來源。

5. 自律,方能自由

為什麼現代人越來越喜歡跑健身房?可能是為了追求健康,可能是為了間接提高效率。總的來說,自律是他們繞不開的一個話題。經研究表面,自律的人通常都會更有自信,因為它能幫助人們遏止慾望和衝動,從而感知潛意識,冷靜而理性地下判斷。故而,自律是自由,自律也是自信。

當然,自信非一日鑄就而成,在踐行上述五種渠道的過程中,也不要忘了時常“覆盤”。從反思中提取養分,通過學習去完善自我,成為一個真正自信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