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瘋狂的買保健品和迷戀養生,如何破解

自從家庭的微信群建起,免不了長輩們在群裡發一些文章,這些來源不明,好多人轉載的文章,圖片信息大,文字說服裡強的文章,十有八九和養生保健有關。

老年人瘋狂的買保健品和迷戀養生,如何破解

一些《這五種鹼性食物是癌細胞的死對頭,堅持吃》《農大教授:剩飯剩菜裡就有最好的血管擴張劑!不需要額外補》《WiFi致癌?太可怕了!晚上要關WiFi睡覺!》……如此浮誇的標題,正對著屏幕外眉頭緊鎖的父母呢。他們看畢會把這些帖子轉發給子女學習貫徹,有的還會叮囑落實。

我媽就是經常在微信裡給我發一些無關緊要的文章,《晚上睡覺一定不要充電玩手機》,為此我還百度了,截圖給我媽看,我媽說她看到的是權威,是權威專家說的,說百度不行專家行,我頓時就無話可說了,作為從事這方面工作的我,不免也會把一些文章的標題誇大,但是我會寫一些有營養的,有價值的東西,這些打著養生保健的幌子,來推廣自己的產品,按的是何居心,我們無從知曉。

最近沸沸揚揚的權健事件又有最新進展,董事長束昱輝等18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刑事拘留。老年人迷戀養生保健虛假宣傳的新聞屢見不鮮,這會是這類新聞最後一次上頭條嗎?

老年人瘋狂的買保健品和迷戀養生,如何破解

你會做一個耿直的孩子去“闢謠”嗎?那你可得當心冒犯了長輩們——有報道說大連一小夥因為“鑑定”老媽轉發到家庭群的一個養生帖子是謠言,竟被無情地踢出了群聊;廈門一名大學生也在家庭群裡闢謠,卻被母親斥責“沒大沒小”。我們怎麼也想不通,這些看起來粗製濫造、意圖昭然、審美清奇的營銷套路,手法如此拙劣,卻讓父母們深信不疑,攔都攔不住。

老年人瘋狂的買保健品和迷戀養生,如何破解

美國著名傳播學家約書亞·梅羅維茨在《消失的地域》中揭示:電子媒介時代讓人們對生活的想象發生了根本改變,讓兒童的行為越來越成人化,也讓成年人的行為越來越低幼化。日益年長的人為了繼續保持青春,對抗不可避免的生理退化以及死亡,就會延續低齡時候的服飾、文化品位和自我形象,這在中老年人群和“四分之一年齡段”(25~35歲)人群中尤其明顯。

我們總是覺得長輩們熱衷傳播養生謠言帖不可理喻,恰恰來源於我們在互聯網時代的話語霸權。我們是互聯網的“原住民”,而父母很多都是被時代洪流扯進互聯網的“難民”,自然需要被科普、被佈道、被點化,這也讓我們無法將心比心地走近和了解他們。

看似平等開放、包容共享的互聯網輿論場,實則專屬性非常強。年輕人能夠在網上自由地展現自己的各種面貌,而長輩們的網絡形象卻是被年輕一代塑造出來的。公交車霸座、商場插隊、馬路邊碰瓷、廣場舞擾民,這些被有意無意篩選過的信息,形成了老年人們愚昧落後的標籤,也影響了代際間的交流。面對養生謠言帖,高傲的我們總是習慣性地拿自己的“有知”去救贖長輩們的“無知”,卻不曾仔細思考過,這些養生保健信息為何讓父母們這般迷戀。

老年人瘋狂的買保健品和迷戀養生,如何破解

所以,戳穿謠言時,嘗試換種方法,不要只破不立,更應該努力向他們傳遞正規平臺的養生保健信息,教他們識別真偽,或者身體力行,定期帶他們正規醫院體檢。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扔掉互聯網賦予我們年輕一代的優越感,常懷一顆與父母分擔風雨憂愁的同理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