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緣起》:善惡一念之間

白素貞與許仙的悽美故事可謂是無人不知,我們曾經為這段故事所感動,卻又被其所迷。《白蛇傳》的千年歷史,不同版本的演繹,為這段故事提供了足夠多的想象空間。不同於電視劇中的略寫,《白蛇:緣起》重點為觀眾講述了“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這段佳話的由來。

《白蛇:緣起》:善惡一念之間

《白蛇:緣起》是一幅壁紙級的作品,每一幅畫面都融入了具有東方特色的元素,無論是永州城景、杭州西湖之畔,寶青坊中的各種古老符號,還是蛇村的楓葉、漫天的蒲公英、夜晚的月色……無一不讓人驚歎,可謂是中國風和詩意的完美結合。

《白蛇:緣起》:善惡一念之間

每個時代的《白蛇傳》講述著不同的故事,最早在明朝馮夢龍《警世通言》中以《白娘子永鎮雷峰塔》初成系統,在清朝逐漸成型。故事情節的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的完善,人物的形象也在進行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白蛇:緣起》:善惡一念之間

曾經的白素貞無所不能,可以盜仙草、闖地府、斬蜈蚣精,在這裡的

小白,初入塵世,法力並不高強。

曾經的許仙懦弱膽小,知道白素貞是蛇妖之後,選擇離開;影片一改人們心中這一刻板印象,許宣是勇敢的、活潑的,為了小白,不惜犧牲自己。

這一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不禁賦予了《白蛇傳》又一個新的面貌。

《白蛇:緣起》:善惡一念之間

“永州”、“捕蛇”,這樣兩個字眼,不禁讓人想起柳宗元的《捕蛇者說》:“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齧人,無御之者。”。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由盛轉衰,各方勢力角逐,對人民加重賦稅,繁重的苛捐雜稅,讓勞動人民苦不堪言。在永州,人們開始捕蛇,以代替賦稅。影片將當時的唐朝社會黑暗、苛政毒稅,作為《白蛇:緣起》的故事背景,為我們呈現出唐朝晚期的亂世圖景。

《白蛇:緣起》:善惡一念之間

“人間多的是兩隻腳的惡人,長了條尾巴又怎麼樣”這一句話成為影片的經典。如果說《捕蛇者說》諷刺的是當時的苛政猛於虎,那麼《白蛇:緣起》就為我們呈現了善惡的一念之間。

《白蛇:緣起》:善惡一念之間

妖是壞的,已然成為當時人們的刻板印象。當阿宣奮力去救捕蛇村的人,卻因為露出尾巴而被懷疑動機,只因為他是妖,與自己有了不同,人們

選擇相信的是表面存在的事物,卻未曾真的去用心感受過這一切的真實。

《白蛇:緣起》:善惡一念之間

小白和許宣相處的時間裡,小白忘了自己是妖,感受到了人的自在,也體會到了人的艱難,受恩與許宣,懂得了報恩;卻又在成為巨蟒之後想要去找到國師報仇,善和惡皆因緣起,卻也有所分別。

《白蛇:緣起》:善惡一念之間

當許宣被困於法陣之中,老奶奶勸村民前去挽救時,村民將自己的怯懦與自私展現得淋漓盡致。人類的膽小,總是讓自己思考很多,甚至忘卻自己曾經也被施恩過。

《白蛇:緣起》:善惡一念之間

人就一定是好的嗎?其實也未必。道士幫助國師收集蛇,以期望能夠過上好日子,最後卻在戰鬥中死去。所有蛇臣服在蛇母之下,以期望能夠擺脫被捕的宿命,卻在最後因為蛇母的貪婪,而喪失了自己的性命。

《白蛇:緣起》:善惡一念之間

千百年後,西湖之畔,再次相遇,又一新的篇章或將開啟。人也好,妖也罷,二者並沒有什麼不同,善和惡皆是一念之間。

《白蛇:緣起》:善惡一念之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