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五的習俗與禁忌

大年初四的習俗與禁忌

大年初四農曆正月初四,也是民俗中“羊”過年的日子,所謂“三羊(陽)開泰”,是吉祥的象徵,也是諸神重臨人間的日子。

一、年初四的習俗;

1、迎灶神、接財神;

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

子夜開始,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於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

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餘”諧音,討個吉利。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達致富。

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菸花,向財神暗示歡迎。

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達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裡,在新的一年裡大發大富。

民國時,各商店於年初四午夜至初五凌晨敞開店門,燈燭輝煌,盛設供壇,接“財神”,並蜂擁去財神廟“換元寶”。

2、接五路行神;

本指接五路行神,後來演變成接五路財神。舊時商家春節休假後,一般都在初四晚上接請五路財神,初五開市,以圖吉利。

初四當天下午三點,接五路儀式的準備工作就開始了,直到晚上九、十點鐘結束。先是擺案桌,一般用兩張八仙桌拼起來即可。

頭桌是果品如廣橘、甘蔗,寓意財源廣闊,生活甜蜜;二桌是糕點,寓意高升、常青;三桌為正席,供全豬、全雞、全魚,並元寶湯等。

半桌是飯、面、菜,一碗路頭飯中插一根大蔥,蔥管內插一株千年紅,寓意興沖沖、年年紅。第三桌上的酒菜須等接上五路財神後方可奉上。

接五路須主人帶上香燭分別到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的財神堂去請接,每接來一路財神,就在門前燃放一串百子炮。

全部接完後,主人和夥計依次向財神禮拜,拜後將原供桌上的馬幛火化,表示恭送財神。儀式才算是結束了。其目的就是,祈願財神爺能把財寶賜福到家,來年大發大富。

3、全家一起吃折羅;

全家人要在一起吃折羅,打掃年貨,並要到院中準備“扔窮”。所謂折羅,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

室內撣塵,屋內掃地,垃圾堆到院中準備“扔窮”。牛羊肉鋪在這一天要到馬神廟燒香,因為羊王、牛王、馬王均在馬神廟內供奉,以南郊馬神廟的羊王像最有名。

一般商店要在初四晚上宴請大小夥計,分發紅包。過去北京有句老話: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初四晚上掌櫃的說官話。”宴會有酒有菜,酒後慣例是吃包子。

掌櫃這時舉杯祝賀,向大家道“辛苦”,這就叫“官話”。官話講完後包子端上來,掌櫃的親自夾包子,包子放誰碗中,誰就被暗示已被解僱,被辭退之人飯後自動收拾行李告辭,所以這頓便宴俗名叫“吃滾蛋包子”。

4、送火神;

北方有些農村風俗,綁火神,用玉米梗或麥梗幫在棍子上,點燃後從自己家送到河裡去,代表一年家裡無火災。

5、灶王爺點查戶口;

灶王爺要點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裡,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並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二、正月初四的禁忌:

1、婦女忌針線;

老從月朔到初四,商店閉門歇業,婦女不用針線。

2、忌出遠門

忌出遠門,這一天是民間習俗接神日,迎接眾神明、灶王爺與家神回來保護家人,灶王爺會點名,所以不宜外出。

灶王爺要點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裡,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並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3、忌剃頭;

剃頭匠從三十早起就幹活,無論剃頭打辮子,還是洗、剪男頭,一直幹一夜,直到月朔早晨。那時剃頭師傅多是寶坻人,天一亮就捲包兒回老家了,再剃頭,找不到師傅了。

整個正月不剃頭,這是督促人們,在新年前做好一切清潔衛生工作。

4、忌摔壞東西

平時打碎器物就犯忌,新年裡打碎器物就更是不好的兆頭。舊時民俗認為正月打碎器物,新的一年內會有不好的運勢。

打碎器物時要趕緊說一聲“歲(碎)歲(碎)平安”或者“越打越發”,“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等等,以作禳解。

5、喪家忌賀年

家有喪事,三年服喪期間,過年的一切行事都要取消。最忌諱的就是到別家去賀年,別人也儘量在正月裡不到喪家去,不得已要來往時,不進屋內,而是站在門外說話。

6、忌吵架、罵人

正月裡忌吵架、罵人。舊時民俗以為正月裡吵架會敗興一年,罵人會帶來兇禍。

隨著時代的變遷發展,很多古時候傳下來的禁忌都逐漸被人們淡忘了,如果過年沒有這些禁忌,可能還真缺少了過年的氣氛。

禁忌種種,叫人擔著點心,神經有那麼一點緊張,卻又能給人一絲希望,盼望著新的一年裡有一個新變化,年味兒反而更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