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減少工作失誤

沒有人心甘情願因為工作效率和能力而被淘汰,工作能力強的人各方面都十分出色,所以在工作中犯錯誤的次數相對就少,而能力弱的人則會接二連三出錯,對於筆者來說就屬於後者,甚至是在相對熟悉的工作中也出現了問題,所以將最近的狀態多次進行反思總結,從自身角度出發,引發了一系列思考及提問,希望能從深刻反省中汲取教訓,減少之後工作中由於失誤帶來的一系列麻煩,同時也希望自身的反思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共同成長、進步。

如何減少工作失誤

工作表現

筆者入職以來,接觸到了方方面面的工作,也在各種工作中頻繁出錯,以下是筆者總結出的幾種表現,會造成工作上的錯誤。有問題就會有原因,但是絕不能為自己找理由、藉口,我們需要做的是通過現象看本質,分析原因,最終找到解決辦法才是最正確的做法。職場上需要的是能力強、效率高的員工,如果某段時間總是存在一些問題,那就需要我們重視起來、認真對待,絕不能夠有半點鬆懈,希望大家能夠對照自身的狀態,進行思考,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1 效率低下

工作效率低導致質量差。主要表現就是對工作拖延,不按時完成,總是想著明日復明日,明明短時間可以完成,卻非得想著過兩天再去做,到最後交工時草草了事,還不一定合格;其次是做起事情來磨磨蹭蹭,乾點這個活、做點那個事,東拉西扯,雖然說慢工出細活,但是筆者這裡強調的是磨蹭,已經超出了正常慢的範圍。我想在工作中每個人都存在這樣的狀態:或多或少的佔用上班時間處理私人問題,閒談、八卦、玩遊戲;此外就是同事領導和你交代工作時,木訥、呆滯,很長時間才能有所回應,這就會造成在具體實踐中對於內容、分工不明確,導致一系列錯誤。

2 頻繁出錯

很多工作執行起來動作慢、效率低,導致錯誤層出不窮。筆者在職場中算是一張白紙,在起初工作時,很多事情都不能得心應手,工作一團糟,頻繁出錯,同樣的工作別人幾小時,我確是幾倍時間,到最後還是存在一系列錯誤;主要體現在寫文檔和做PPT這樣的工作中,寫文檔時,開始時不知如何去寫,更談不上寫的精緻,所以一篇文檔翻來覆去的進行修改,最終才算得上合格;做PPT時,丟字落字、錯別字這種簡單的工作也會頻繁出錯。有時候筆者會思考到底是經驗不足還是自身能力上的缺陷,如果長時間處於這樣一種狀態很容易打消工作積極性,同時也會失去領導信任。

3 重複返工

按照自己想法處理工作,很容易跑偏最後返工。比如說方案撰寫的工作,筆者的認知和見解沒有其它前輩豐富,如果在這個時候就是按照自身理解埋頭苦幹,其實是錯誤的做事方式,最終只能是不斷打回,重新開始,

那之前的一切時間、精力都是無用功,特別是在時間緊、任務重的工作中勢必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和危害。在之前的工作中自己總是存在返工的情況,設計時不夠美觀、文檔思考不夠深入、剖析不夠深刻、PPT格式不正確很多工作都有返工,總是不能一步到位,工作完成後領導還會反覆核對確認,造成這種問題的最根本原因就是自己頻繁出錯、反覆返工、浪費時間。

4 不長記性

其實犯錯誤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改正的決心和態度,當問題首次出現時,領導會耐心教誨,但我們都是成年人,沒人會一直督促你,所以很多員工沒有當回事,再加上自律意識較低,管不住自己,就很容易犯同樣的錯誤,在大部分公司會給你兩到三次機會,如果還是做不好,那就直接走人。就像筆者前一陣出現的問題,分明領導已經千叮萬囑,自己還是將叮囑拋在了腦後,出現了失職,導致最後在應用時,緊急更改。這都是因為不長記性造成的失誤,希望大家能夠引以為戒,多自檢、多反省。

失誤原因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每個人身上都有缺陷,但並不是心甘情願犯錯。所以當問題出現時已經無法改變,單純的懊悔、愧疚起不到任何作用,而唯一正確的方法就是要不斷進行反思找出根源,對症下藥,才能及時改正自身存在的問題,雖然不能保證一定不犯錯,但是一定會在整個過程中有經驗上的收穫,下面筆者結合自身經歷和周圍環境的影響進行反思總結,分析出以下原因。

1 經驗不足

筆者認為首要原因是經驗不足,從自身角度來看經驗不足會讓很多工作進行得不順暢,甚至是畏手畏腳,不知從何下手,筆者在初入職場時就存在這樣的情況,很多工作沒有頭緒,所以在剛到公司的那段時間接二連三出現問題。工作效率低是首要問題,其次就是在交付工作時存在很多問題,其實出現問題的原因很簡單,就是自身並沒有這方面經驗,不會且不順暢,所以工作效率低,但是筆者知道缺乏經驗並不能成為犯錯的藉口,隨著時間的積累會增加自身的經驗。

2 三心二意

在工作中最常見的場景就是領導、同事和我們進行溝通,分配任務,可是總是要重複很多遍才能夠聽清楚,當然這種情況不排除是理解能力差,但是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是根本沒有集中注意力去思考;其次就是當出現很多工作時並不能全心全意,總是想著每件事都去做,最後沒有一件事能做好;最後就是對於細節性問題不在意,總覺得事情很小,沒有必要,筆者認為以上記錄的三種狀態,是導致頻繁出錯的主要原因。

3 缺乏理解

溝通是一種藝術,好的溝通能夠帶來事半功倍效果。在工作中我們經常會有不明確,不會做的地方,很多人在這種情況下,是根據自身理解去執行,而此時理解錯誤就直接造成了最終結果是錯誤的。我認為,之所以有不會做的工作,是因為我們的能力、理解都存在很大差距,所以這個時候自己研究消耗大量的時間成本不說,很有可能方向都是錯誤的,但是如果能夠及時進行溝通,至少能夠保證是在正確的路上走。所以

缺乏理解又缺乏溝通的員工會按照自己理所當然的想法去做,最後不僅是出現問題最多的,也是工作效率最慢的。

4 沒有總結

上文筆者提到過沒有人會一輩子不犯錯,只不過是錯誤的多少,絕大部分公司都不會認可接二連三、頻繁出錯的員工,所以在工作中要明白總結反思的重要性。每次出現問題時能夠接受批評,而接受是指能夠認識到自身的問題並去改正。只有找到原因,才能改正,沒有原因不知道錯在哪,每次犯錯誤後沒能引起重視,未能進行深刻反思或者追究原因,所以自身問題很快就煙消雲散,當下一次同樣的錯誤出現時才發現為時已晚,沒有辦法進行彌補了,因此不經常進行總結反思的員工就會頻繁出錯,而且是類似甚至同樣的錯誤。

改進方法

只有在認清自己,正視自身問題時才能夠有效改正,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得到認可,所以只有改變才能夠證明自己,在工作中,每位員工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員工的錯誤能夠容忍,但絕不會遷就,領導也希望看到所有員工的成長進步,越來越優秀,所以就個人而言,

要嚴謹對待工作以及其中的問題,擺正自身心態,積極樂觀調整,高嚴格要求自己才能更好更快地發展,減少工作失誤,跟上發展腳步。

1 加深學習

前文筆者提到經驗不足並不能成為藉口,在辦公室裡有很多典範就是學習的榜樣,可以利用閒暇時間多請教、多提問、勤學習,在掌握本職工作的經驗及知識下,擴大知識面,充分利用時間提升自己的深度,比如多看看書、多讀一些深刻、有影響力的文章,多讀、多看、多思考。尤其對於筆者這類初入職場的人來講,我們現在腳下的路,很多前輩在之前也經歷過,所以必然會存在很多工作技巧,做事方式方法等,尤其是經驗都能夠直接套用,這樣就能夠少走很多彎路,比如公司的傳幫帶,通過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培養員工的知識體系、經驗教訓、個人能力、承擔責任的意識,所以我們要珍惜更要把握住這樣的機會。

2 聚精會神

每做一件事情都集中精力,全力以赴,不能三心二意,更不可不務正業,比如說手頭上有很多工作,那麼我們就要明確工作的緊急及重要性,再著手執行;之後是要讓自己投入其中,在這個時間裡,自己的目標就是做完這一件事,那麼就不要去想著其他工作的一系列問題,拋棄一切雜念。人都有惰性,即使很難克服,也要逼自己一把,這樣在提升專注度的同時也能夠提高工作效率。筆者認為這也需要平時的培養和鍛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改變的,人都是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能夠耗費精力,所以最基本的還是需要

對自己的工作感興趣,才能投己所好,竭盡全力。

3 加強溝通

在工作中不要害怕提問,更不要畏懼溝通,有不會的問題是很正常的事,筆者認為有能力的琢磨是鑽研精神,沒能力還在自己研究就是愚蠢。握正確的工作方法是步入職場的基礎,大多數公司都很注重員工的意識形態和工作方法,這也體現了員工與企業的價值觀念是否相符。勤溝通、多交流是減少錯誤的重要方法,具體做法就是,遇到不明確的要進行確認;遇到不會的更需要問,但這裡想要強調一點就是先自己思考學習及想出實踐方案後再去詢問,這樣解決的問題印象深刻,同時也鍛鍊了思考能力;最後就是在工作過程中要隨時確認,這樣存在問題就能馬上更正。簡單概括就是及時溝通緊急、不會且不明確的事。

4 常思己過

“靜坐常思己過”,經常反省自身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總結,具體做法就是存在問題時,給自己一個警示或者懲罰,同樣也可以將問題進行記錄,形成備忘或者文檔,放在顯眼處,時常翻看起到提醒作用,避免再犯;其次是經常反省,

能夠進行自省的人通常是自律的,所以就是在工作中要嚴格要求自己,勤總結,學會進行工作覆盤,總結一下近期的工作情況以及表現。對於領導、同事提出的問題要虛心接受,有哪些已不再犯,有什麼是需要重點改善的,上文提到了給自己懲罰,當然在有所改變的時候也可以給自己一個小小的獎勵,但切忌因為一點改變而得意忘形。

筆者從自身表現出發,深刻剖析出原因,最終提出一些改進方法來改正不足,有所提升。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不能因為事情小就不予理睬;正所謂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往往就是一點一滴的小問題,才導致最終的失敗。工作中有問題不必怕,只要我們能夠正視問題,加以改正,必定能夠彌補自身缺陷,有所成長。樹苗在修剪枝丫後才能夠茁壯成長,而我們也同樣需要在不斷犯錯、批評、反覆改正的路途上才能夠前進。擺正心態,不畏困難,勇於攻克,積極進取,高度自律,我相信這樣的人必定會在失誤後重振旗鼓,再次出發。

本文由數通暢聯原創,歡迎轉發,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