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少工作失误

没有人心甘情愿因为工作效率和能力而被淘汰,工作能力强的人各方面都十分出色,所以在工作中犯错误的次数相对就少,而能力弱的人则会接二连三出错,对于笔者来说就属于后者,甚至是在相对熟悉的工作中也出现了问题,所以将最近的状态多次进行反思总结,从自身角度出发,引发了一系列思考及提问,希望能从深刻反省中汲取教训,减少之后工作中由于失误带来的一系列麻烦,同时也希望自身的反思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共同成长、进步。

如何减少工作失误

工作表现

笔者入职以来,接触到了方方面面的工作,也在各种工作中频繁出错,以下是笔者总结出的几种表现,会造成工作上的错误。有问题就会有原因,但是绝不能为自己找理由、借口,我们需要做的是通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原因,最终找到解决办法才是最正确的做法。职场上需要的是能力强、效率高的员工,如果某段时间总是存在一些问题,那就需要我们重视起来、认真对待,绝不能够有半点松懈,希望大家能够对照自身的状态,进行思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 效率低下

工作效率低导致质量差。主要表现就是对工作拖延,不按时完成,总是想着明日复明日,明明短时间可以完成,却非得想着过两天再去做,到最后交工时草草了事,还不一定合格;其次是做起事情来磨磨蹭蹭,干点这个活、做点那个事,东拉西扯,虽然说慢工出细活,但是笔者这里强调的是磨蹭,已经超出了正常慢的范围。我想在工作中每个人都存在这样的状态:或多或少的占用上班时间处理私人问题,闲谈、八卦、玩游戏;此外就是同事领导和你交代工作时,木讷、呆滞,很长时间才能有所回应,这就会造成在具体实践中对于内容、分工不明确,导致一系列错误。

2 频繁出错

很多工作执行起来动作慢、效率低,导致错误层出不穷。笔者在职场中算是一张白纸,在起初工作时,很多事情都不能得心应手,工作一团糟,频繁出错,同样的工作别人几小时,我确是几倍时间,到最后还是存在一系列错误;主要体现在写文档和做PPT这样的工作中,写文档时,开始时不知如何去写,更谈不上写的精致,所以一篇文档翻来覆去的进行修改,最终才算得上合格;做PPT时,丢字落字、错别字这种简单的工作也会频繁出错。有时候笔者会思考到底是经验不足还是自身能力上的缺陷,如果长时间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很容易打消工作积极性,同时也会失去领导信任。

3 重复返工

按照自己想法处理工作,很容易跑偏最后返工。比如说方案撰写的工作,笔者的认知和见解没有其它前辈丰富,如果在这个时候就是按照自身理解埋头苦干,其实是错误的做事方式,最终只能是不断打回,重新开始,

那之前的一切时间、精力都是无用功,特别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中势必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和危害。在之前的工作中自己总是存在返工的情况,设计时不够美观、文档思考不够深入、剖析不够深刻、PPT格式不正确很多工作都有返工,总是不能一步到位,工作完成后领导还会反复核对确认,造成这种问题的最根本原因就是自己频繁出错、反复返工、浪费时间。

4 不长记性

其实犯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改正的决心和态度,当问题首次出现时,领导会耐心教诲,但我们都是成年人,没人会一直督促你,所以很多员工没有当回事,再加上自律意识较低,管不住自己,就很容易犯同样的错误,在大部分公司会给你两到三次机会,如果还是做不好,那就直接走人。就像笔者前一阵出现的问题,分明领导已经千叮万嘱,自己还是将叮嘱抛在了脑后,出现了失职,导致最后在应用时,紧急更改。这都是因为不长记性造成的失误,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戒,多自检、多反省。

失误原因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身上都有缺陷,但并不是心甘情愿犯错。所以当问题出现时已经无法改变,单纯的懊悔、愧疚起不到任何作用,而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要不断进行反思找出根源,对症下药,才能及时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虽然不能保证一定不犯错,但是一定会在整个过程中有经验上的收获,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经历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反思总结,分析出以下原因。

1 经验不足

笔者认为首要原因是经验不足,从自身角度来看经验不足会让很多工作进行得不顺畅,甚至是畏手畏脚,不知从何下手,笔者在初入职场时就存在这样的情况,很多工作没有头绪,所以在刚到公司的那段时间接二连三出现问题。工作效率低是首要问题,其次就是在交付工作时存在很多问题,其实出现问题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自身并没有这方面经验,不会且不顺畅,所以工作效率低,但是笔者知道缺乏经验并不能成为犯错的借口,随着时间的积累会增加自身的经验。

2 三心二意

在工作中最常见的场景就是领导、同事和我们进行沟通,分配任务,可是总是要重复很多遍才能够听清楚,当然这种情况不排除是理解能力差,但是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根本没有集中注意力去思考;其次就是当出现很多工作时并不能全心全意,总是想着每件事都去做,最后没有一件事能做好;最后就是对于细节性问题不在意,总觉得事情很小,没有必要,笔者认为以上记录的三种状态,是导致频繁出错的主要原因。

3 缺乏理解

沟通是一种艺术,好的沟通能够带来事半功倍效果。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有不明确,不会做的地方,很多人在这种情况下,是根据自身理解去执行,而此时理解错误就直接造成了最终结果是错误的。我认为,之所以有不会做的工作,是因为我们的能力、理解都存在很大差距,所以这个时候自己研究消耗大量的时间成本不说,很有可能方向都是错误的,但是如果能够及时进行沟通,至少能够保证是在正确的路上走。所以

缺乏理解又缺乏沟通的员工会按照自己理所当然的想法去做,最后不仅是出现问题最多的,也是工作效率最慢的。

4 没有总结

上文笔者提到过没有人会一辈子不犯错,只不过是错误的多少,绝大部分公司都不会认可接二连三、频繁出错的员工,所以在工作中要明白总结反思的重要性。每次出现问题时能够接受批评,而接受是指能够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并去改正。只有找到原因,才能改正,没有原因不知道错在哪,每次犯错误后没能引起重视,未能进行深刻反思或者追究原因,所以自身问题很快就烟消云散,当下一次同样的错误出现时才发现为时已晚,没有办法进行弥补了,因此不经常进行总结反思的员工就会频繁出错,而且是类似甚至同样的错误。

改进方法

只有在认清自己,正视自身问题时才能够有效改正,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得到认可,所以只有改变才能够证明自己,在工作中,每位员工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员工的错误能够容忍,但绝不会迁就,领导也希望看到所有员工的成长进步,越来越优秀,所以就个人而言,

要严谨对待工作以及其中的问题,摆正自身心态,积极乐观调整,高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减少工作失误,跟上发展脚步。

1 加深学习

前文笔者提到经验不足并不能成为借口,在办公室里有很多典范就是学习的榜样,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多请教、多提问、勤学习,在掌握本职工作的经验及知识下,扩大知识面,充分利用时间提升自己的深度,比如多看看书、多读一些深刻、有影响力的文章,多读、多看、多思考。尤其对于笔者这类初入职场的人来讲,我们现在脚下的路,很多前辈在之前也经历过,所以必然会存在很多工作技巧,做事方式方法等,尤其是经验都能够直接套用,这样就能够少走很多弯路,比如公司的传帮带,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员工的知识体系、经验教训、个人能力、承担责任的意识,所以我们要珍惜更要把握住这样的机会。

2 聚精会神

每做一件事情都集中精力,全力以赴,不能三心二意,更不可不务正业,比如说手头上有很多工作,那么我们就要明确工作的紧急及重要性,再着手执行;之后是要让自己投入其中,在这个时间里,自己的目标就是做完这一件事,那么就不要去想着其他工作的一系列问题,抛弃一切杂念。人都有惰性,即使很难克服,也要逼自己一把,这样在提升专注度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笔者认为这也需要平时的培养和锻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改变的,人都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能够耗费精力,所以最基本的还是需要

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才能投己所好,竭尽全力。

3 加强沟通

在工作中不要害怕提问,更不要畏惧沟通,有不会的问题是很正常的事,笔者认为有能力的琢磨是钻研精神,没能力还在自己研究就是愚蠢。握正确的工作方法是步入职场的基础,大多数公司都很注重员工的意识形态和工作方法,这也体现了员工与企业的价值观念是否相符。勤沟通、多交流是减少错误的重要方法,具体做法就是,遇到不明确的要进行确认;遇到不会的更需要问,但这里想要强调一点就是先自己思考学习及想出实践方案后再去询问,这样解决的问题印象深刻,同时也锻炼了思考能力;最后就是在工作过程中要随时确认,这样存在问题就能马上更正。简单概括就是及时沟通紧急、不会且不明确的事。

4 常思己过

“静坐常思己过”,经常反省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具体做法就是存在问题时,给自己一个警示或者惩罚,同样也可以将问题进行记录,形成备忘或者文档,放在显眼处,时常翻看起到提醒作用,避免再犯;其次是经常反省,

能够进行自省的人通常是自律的,所以就是在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勤总结,学会进行工作复盘,总结一下近期的工作情况以及表现。对于领导、同事提出的问题要虚心接受,有哪些已不再犯,有什么是需要重点改善的,上文提到了给自己惩罚,当然在有所改变的时候也可以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但切忌因为一点改变而得意忘形。

笔者从自身表现出发,深刻剖析出原因,最终提出一些改进方法来改正不足,有所提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能因为事情小就不予理睬;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往往就是一点一滴的小问题,才导致最终的失败。工作中有问题不必怕,只要我们能够正视问题,加以改正,必定能够弥补自身缺陷,有所成长。树苗在修剪枝丫后才能够茁壮成长,而我们也同样需要在不断犯错、批评、反复改正的路途上才能够前进。摆正心态,不畏困难,勇于攻克,积极进取,高度自律,我相信这样的人必定会在失误后重振旗鼓,再次出发。

本文由数通畅联原创,欢迎转发,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引用请注明出处!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