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賀銓院士:人工智能助力智能製造

【AGV網郝瑞】1月1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出席了曠視機器人戰略發佈會,並在大會上以“AI助力智能製造”作主題演講。鄔賀銓院士通過多個案例分享、行業分析、數據對比與來賓講述了當下AI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鄔賀銓院士:人工智能助力智能製造


鄔賀銓院士表示,AI助力智能製造,從應用歸類的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分成感知、理解、行動,其技術包括視覺處理、音頻語言、機器學習等方面。其目的是助力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改進體驗、促進創新。還包括產業鏈的採購、安排生產、生產設備診斷、產品質量檢測、銷售決策、成本控制等方面。


鄔賀銓院士:人工智能助力智能製造


鄔院士講到,AI技術促使機器人實現了自我學習,從而生成程序實現智能化。現在國內也有公司做雲控機器人,更多的機器人沒必要裝上大腦,我們可以把大腦裝成雲端,這樣機器人的成本大大下降。例如,模擬機器手臂是沒有預先編程,它模擬旁邊人的手臂怎麼做它就會怎麼做,它學會以後,人的手臂就不用動了,這就是自我學習。

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通過仿真還可以用虛擬現實,完成檢驗過程,提高效率、節約成本。利用了人工智能的技術控制產品質量的檢驗、通過AI技術滿足生產效率和產品個性化的需求,所以機器視覺技術在生產上不但可以對人、產品,還可以檢測生產線,都是具有很高的價值。

通過AI技術為物流供應鏈提供保障,比如利用數據庫分析反映經濟形勢的銷售數據庫,幫助企業準確掌握未來的銷量走向。利用數據庫即時掌控庫存供給。用人工智能打通運輸、倉儲、生產、銷售全流程,產品週轉率提升30%-40%,減少人員成本。例如,亞馬遜通過各種行為採集數據、分析,掌控用戶的行為,不僅向用戶推薦,也給運營商、供銷商、供貨商推薦,亞馬遜增加了30%的附加利潤。AI技術還可能通過數據分析進行預警,並生成改進方案和維護。

很多公司都認為很多產品的故障80%是隨機的,18%是可以預測的。所以,隨機的故障靠人工的經驗是很難決定的,但是如果用了這種人工智能的技術,能全面性的預測、維護,對製造商平均提高25%的資產收益率,這也是相當可觀。

此外,AI技術還在企業客服領域、企業管理、財務管理等方面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人工智能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很高的,預測2035年中國的GDP大概6.3%,但是如果用了人工智能有望我們的GDP提到7.9%,我們相當於增加7.1萬億美元,但是可惜的是,目前中國人工智能的投資在製造業還不到1%,23.4%在商業零售,18.3%在自動駕駛,這是什麼呢?製造業相對於面向消費者的人工智能應用,他的數據採集,流程循環要長一些,本身的可靠性等,可能有挑戰,所以檢驗它的成果也比較難一些,這方面是有難度的,但是從那個角度來說它也使人工智能應用在未來的市場,很高興看到曠視已經把這個領域作為自己的主攻方向。

人工智能、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的協同融合,點燃了信息化新時代的引擎,數字化的轉型成為企業向高質量發展的共識,人工智能推動企業向智能製造和智能運營發展。基於人工智能的智能製造的實現是長期過程,目前僅僅是開始,還有很大的應用和創新空間,我們需要以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並重,來應對發展中的挑戰,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