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滴滴裁員2000人,被裁員工卻像中獎一樣開心?

為什麼滴滴裁員2000人,被裁員工卻像中獎一樣開心?

2月15日,滴滴舉辦了閱讀全員會,在滴滴的月度全員會上,滴滴CEO程維公開宣佈公司將做好過冬準備。2019年對非主業進行“關停並轉”,對業務重組帶來的崗位重疊和績效不達標的員工進行減員公司將進行優化減員,整體裁員比例佔到全員的 15%,涉及 2000 人左右。

據《財經》報道,滴滴近日已給出裁員的具體賠償方案:補償一般為 N+1 個月,如果本週能確認,再額外給一個月補償——這一個月補償是滴滴給被裁員工留出找工作時間,即本週確認,三月份工資和五險一金滴滴照發。

對於此次裁員事件,有滴滴員工在某平臺上評論稱,被裁員工卻像是中獎一樣,滿滿的幸福感。

01

史上最有幸福感的裁員

印象中,不管什麼公司,每次裁員都像一場血洗。偷偷摸摸的,既要安撫被辭員工,又要穩定在職員工情緒,還要做好各種對外公關。而被辭退員工,要麼呼天搶地,或者要死要活。

滴滴這次有點不一樣。某種程度上,裁員本身就是一種不負責的行為,但在裁員時,卻是滿滿的責任感。

要知道滴滴出行2018年持續鉅額虧損,全年虧損高達109億元。與此同時,滴滴2018年在司機補貼方面共計投入113億元。相比之下,2017年,滴滴全年虧損為3-4億美元(約為20億元——27億元人民幣)。滴滴自2012年成立以來仍未實現盈利,六年連續虧損達390億元。

在公司虧損的情況下,對員工待遇如此周到,以至於雖然是大規模裁員,但是網上一片叫好。甚至讓沒被辭退的員工都有點羨慕。不過,到目前為止,被裁出“幸福感”的,還只有滴滴。

02

裁員見人品,不能丟格局

見過很多公司,在裁員時為了避免賠償,使出一些下三濫的手段。

比如前年的共享充電寶Hi電,200名左右的員工面臨被裁時,Hi電採取的就是一種十分耍無賴的裁員方式:將這些員工月薪從4000降到1800元,24小時內要自費從深圳趕往新疆博樂市報到,逾期3天就將被視為自動離職。明顯就是逼員工自動離職。

而對比之下的滴滴,實實在在給賠償,員工開開心心的離開。員工得到了合理的利益,公司也沒有丟掉格局,兩全其美。

一般來說,當一家公司想要裁員時,確實可以有很多逼迫員工自動離職的辦法,比如拖欠薪資,調崗減薪,增加考核難度等等,以此來減少賠償。

但即使這樣減少了部分損失,也不過是丟了格局的短淺眼光。

03

離職員工,其實是一筆隱形財富

企業應該與離職員工好聚好散,甚至經常保持聯絡。因為這些離職員工很可能會成為你將來的寶藏。一來,你對離職員工表示隨時歡迎他們回來,如果他們在別的企業工作不順,極有可能重新回到公司。而舊員工對工作流程更加熟悉和有經驗,可以幫你節省不少時間。據《財富》統計,500強公司通過積極招聘離職員工每年就能平均節約1200萬美元,同時離職員工的重新回來,會大大提升其忠誠度。

麥肯錫直接將員工離職當作“畢業離校”看待,並建立了一個“前僱員關係數據庫”。數據庫裡包含了離職員工的個人情況和聯繫方式,其中不乏CEO、高級管理人員、教授和政治家。麥肯錫深知隨著這些離職員工的職業生涯的發展,他們將會成為其潛在客戶,無疑會形成一筆巨大的資源。

所以,與其僵化地對待離職員工,不如和他們保持友好的聯繫,建立合作關係,用開放的心態和制度來激活這筆隱形財富。

大衛·利連塔爾說,一個公司管理的目標是激發人們的靈感、慾望及想象力。如何管理離職員工也是一門學問,就算不能像麥肯錫這些跨國企業建立數據庫,但至少不要把離職員工逼成敵人,給自己埋下不必要的隱患,斷掉所有的退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