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不出上海的“來伊份”

走不出上海的“来伊份”

作為“休閒零食第一股”的來伊份,今年正好成立20年,而在來伊份身上似乎看不到“20歲桃李年華”的影子。當然來伊份也努力給自己貼上“電商”、“新零售”等象徵年輕的標籤,試圖來獲得更多人的喜愛,但一切並不盡如人意。

同為休閒零食品牌,良品鋪子正在衝刺IPO,據其招股書顯示,良品鋪子僅2018年上半年營收就近乎與來伊份全年持平,為30.35億元,淨利潤為1.13億元。而被好想你收購的百草味,在2017年的營收為30.78億元,淨利潤為0.97億元,成績也相當不錯。相比之下,來伊份的業績就有點慘不忍睹。

來伊份2018年的業績快報顯示,其2018年營收為38.91億元,同比增加7.0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慘遭腰斬,僅為 1026.55萬元,同比減少89.87%,每股收益從上一年0.30元降到了0.03元。

走不出上海的“来伊份”

2018年以來,來伊份大規模地拓展線下,實行“萬家燈火”計劃;邀請了當紅小生胡一天為官方形象代言人,但這些都收效甚微。尤其是大舉拓展線下時所產生的3.51億元門店管理費用,幾乎拖垮了整個來伊份。

萬家門店夢碎,止步江浙滬

來伊份從一家上海本地的夫妻炒貨店,2016年正式登陸A股成為休閒零食第一股,股價曾從9塊多一路漲到了50多塊,市值曾一度達到100億元。但如今,休閒零食界的“BAT”裡卻沒有來伊份。

近幾年,百草味、三隻松鼠等電商品牌開始從線上走到線下,擠佔著來伊份一直引以為傲的線下市場。在上市的同時,來伊份不甘示弱地發佈了“萬家燈火”計劃,宣稱以直營店和加盟店齊頭並進的方式在2022年實現一萬家門店的規模,嘗試著以“跑馬圈地”的形式重新奪回被搶的市場份額。

截至2018年6月30日,來伊份連鎖門店總數達2628家,同比增加了369家門店。如要完成10000家門店計劃,今年開店增速需達到370%以上,每年需新開1750家門店,才能勉強完成目標。

2018年,來伊份除了拓展門店,還以零食貨架或專櫃的形式,作為連鎖門店終端的補充,與便利店商超合作。比如:羅森、盒馬鮮生、家樂福、王府井百貨、步步高等,截至2018年中,其新增加近 17000 個銷售網點,而在過去的這一年,羅森、盒馬、家樂福等成為各大巨頭爭奪線下流量的重要入口。

嚐到甜頭的來伊份開始加大了線下的佈局,2018年雙十一,來伊份開始從線上引流至線下,給來伊份1200家門店吸引了超過20%的新客群,部分店鋪日均銷售環比增長近30倍。另外來伊份還開始佈局24小時營業的“微型來伊份”延伸了傳統零售的購物時間和購物場景。

2018年來伊份發佈半年報,上半年營收為19.93億元,同比增長11.17%,就在來伊份還沾沾自喜的時候,便收到了上交所發來的問詢函,讓它解釋為何“增收不增利”?

來伊份將原因歸結於擴大線上線下市場規模,而導致毛利率降低以及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增加。而上交所對於來伊份的“空話”表示不滿,更要求來伊份披露各產品線及渠道收入結構、成本費用及毛利變化情況。

從年報數據上來看,來伊份門店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北京、天津、 安徽、江西、重慶、廣東等全國 19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但來伊份的門店佈局始終離不開上海。截至2017年年底,來伊份擁有門店 2460家,其中江浙滬門店佔比84%,上海地區門店達1121家,佔2017年總營收的63%,這也側面說明了線下擴張的不易。

來伊份的自救——發力電商

深耕線下門店的來伊份,線上電商一直是來伊份的短板。

來伊份的用戶主要是來自華東地區,而作為互聯網的重度使用者,他們早已習慣了線上購物。作為替代性高的休閒零食,三隻松鼠、百草味、良品鋪子等品牌早已將這些線上用戶刮分。

及時覺悟的來伊份開始大力佈局線上,花費更多的成本搶佔線上的市場,上線來伊份APP、第三方電商旗艦店等。2018年為提升品牌知名度,通過簽約新晉明星胡一天為品牌形象代言人;618 期間,借勢世界盃熱點,創意球衣袋等一系列活動,進行跨界營銷、場景營銷;植入影視劇《甜蜜暴擊》……這一系列的營銷活動也無法彌補來伊份因錯過電商紅利,所失去的市場份額。

2018年半年報顯示,來伊份 APP 商城用戶總數近 600 萬,線上營收合計1.84億,比 2017 年同期 1.38億元增長了34.12%。同為線下起家的良品鋪子,2018年6月低已有近2000家線下門店,同時線上收入佔比接近50%,而來伊份的線上收入僅佔總營收9.41%,付出的代價則是電商毛利率同比下降了近8%。

來伊份在回覆《投資者網》調研函時稱:“目前公司直營門店、經銷商加盟、特通渠道、線上電商全渠道格局已經形成,四駕馬車齊頭並進實現線上線下全面融合。這些舉措短期內對公司利潤可能會有一定影響,但反饋效果是逐漸顯現的,後續經濟效益會有提升。”

業務發展的不順利也讓來伊份的高層發生變動。今年3月1日,來伊份發公告稱公司副總裁馮軒天,因個人情況離職。而在2018年12月,來伊份公司分別收到股東代表監事鄒曉君先生和董事兼董事會秘書張潘宏女士的書面辭職報告。

不轉型可能會被慢慢遺忘,轉型可能會死得更快。高管離職、利潤不佳等問題可能會使得來伊份的轉型陣痛期持續得會比預想中的更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