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組建一年來做了哪些事?看看成績單上的10組數字

201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後,組建了一個新的部門——自然資源部。

按照設計,該部門的核心職能是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

3月12日,自然資源部部長陸昊在全國兩會“部長通道”接受採訪時表示,在去年一年裡,主要從三個方面展開了工作:推進重構性機構改革,在原國土部、海洋局、測繪局、地質調查局,還有林草局的基礎上,將“兩統一”職責做了改善;打基礎、建機制,按照中央深改委的統一部署,牽頭起草了關於國土空間規劃並監督實施的有關指導意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各類自然保護地的指導意見等;解決當前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比如嚴控圍填海問題、建設用地批而未供或閒置問題、佔補不平衡問題等。

那麼,成績如何?看看下面這10組數字就知道了。

1、精準脫貧:2018年全年專項安排貧困縣新增建設用地計劃50餘萬畝,推動增減掛鉤節餘指標跨省域調劑資金740多億元、省域內流轉收益527億元……

2、不動產登記:實際上當前有95種類型的不動產登記事項,自然資源部對其中最常見的26種登記事項的流程圖做了全面的優化和設計,公佈在自然資源部的網站上。下一步還將通過信息集成、流程集成和人員集成三種方式進一步優化……

3、生態修復:改革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推進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開展“藍色海灣”綜合整治行動,累計修復海岸線140多公里、濱海溼地4.95萬畝……

4、雄安新區:2018年,自然資源部將雄安新區納入自然資源創新政策先行先試區,出臺空間規劃、土地供應、地質調查等一攬子支持措施。根據規劃,未來雄安新區藍綠空間佔比將穩定在70%,逐步恢復白洋淀“華北之腎”功能……

5、海洋經濟:支持14個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建設,全年海洋生產總值可望超過8.3萬億元,同比增長6.8%;完成了第34次南極科考、第9次北極科考……

6、確權登記試點:12個省份、32個試點區域共劃定自然資源登記單元1191個。緊鑼密鼓推進的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已完成全國960萬平方公里的正射影像生產、2863個縣級調查單元的內業信息提取,1698個縣區實質性展開野外調查工作……

7、科技創新:自然資源部在深地、深海、對地觀測等領域牽頭實施84項國家重點創新任務;所屬單位參與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獨立完成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作為主要單位完成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

8、建設用地指標:2018年首次減少了當年的新增建設用地給地方的指標,實際上盤活的存量土地佔到了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的75%;對佔補不平衡問題,大量隨機在全國抽查了6026塊土地,這個情況我們已經向媒體公佈了調查和處理的結果……

9、“大棚房”整治:與農業農村部共同組織開展清理整治專項行動,分5批向社會公開通報56起重大違法違規典型案件,對11個城市土地違法問題進行集中約談……

10、定標立準:建成46個重要礦種“三率”最低指標體系,制定《綠色勘查指南》團體標準和煤炭、有色金屬等9個行業綠色礦山標準……

成績之外,自然資源部對於工作中存在的差距、面臨的挑戰也保持著清醒。在部長通道上,陸昊表示,自然資源工作和幹部隊伍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差距和挑戰,需要進一步採取措施解決。

轉自:中國測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