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與疲憊並行,數據與指尖齊飛,銀行產品經理到底有多“累”?

銀行,如婚姻一般是座“圍城”,城外華麗的裝飾完全掩蓋了城內人們辛苦操勞的一輩子。銀行員工總是身著華麗制服出現在公眾面前,揹負白領、金領等各種頭銜閃耀在人前,但是如果您身邊有位從事銀行工作的朋友,您會發現工作和煩惱將會佔據你們聊天內容的80%以上,這就是銀行員工的現狀。我將以自己的視角為大家講述身邊的故事,只為讓更多的城外之人能夠看清在“圍城”陰影中辛苦生活的銀行員工。

方案與疲憊並行,數據與指尖齊飛,銀行產品經理到底有多“累”?

產品經理篇

銀行產品經理是一個並不被外界熟知的崗位,這個崗位主要承擔著全行任務計劃制定下達、月度產品計價工資核算、活動方案和產品條線制度制定、產品相關投訴及諮詢處理等職責,在這個崗位工作的人除了需要具備豐富的產品知識、熟練的電腦操作技巧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一方面要制定方案提交上級領導和行長審閱修訂,另一方面要協調基層網點按照方案進行工作落實,是全行產品條線的各個領域之間的聯絡員。今天我就帶大家瞭解一下這個全行營銷計劃的“規則制定者”。

方案與疲憊並行,數據與指尖齊飛,銀行產品經理到底有多“累”?

小張,某銀行從業經驗10年,支行產品經理崗位從業經驗5年。年輕時的小張,對於辦公軟件的運用以及各類方案、制度的制定可謂是一竅不通,但憑藉其個人出色的學習能力和同事的悉心指導,短短兩個多月時間就已經可以獨立完成絕大部分的工作任務。但是即便是如此優秀的員工,在產品經理的崗位上辛苦了5年的時間,在制定活動方案或制度時依然是“一個頭兩個大”,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其實,只要秉承公平公正原則,所有任務計劃有理有據下發給每一個基層網點,任何人都不會對任務分配有異議,可是實際制定的過程並沒有那麼輕鬆。以小張目前的業務水平以及多年的從業經驗,她能夠在兩天內加班加點制定出一整套合理的半年營銷策劃方案,但是每一次的方案總是要推遲兩至三週時間才可以定稿下發。主要原因在於,產品經理提交上級領導審閱的方案,每一位領導都要做一些改動,小則是文字、語法、標點符號,大則是任務分配、營銷模式、活動要求,有的領導甚至要修改多次才能夠通過,而且往往修改很多次之後又改回了最初的模樣,就是領導的這一次次改動,讓小張這個方案的“制定者”多付出了幾倍的勞動力。在通過了所有領導審閱後,方案也並不能第一時間下發,在一些基層行裡,為了提倡“人性化”任務分配模式,行領導還會要求產品經理在方案確定後要參考基層網點主任的意見,這樣的決策無疑又為產品經理增加了數倍的工作量。領導可能有兩位或三位,但基層網點主任至少得有5-10位,要使每一個人滿意談何容易?在兼顧方案制定的同時,產品經理還需要每天與上級行多達5-7個部門去溝通接洽日常事務,每天還要接聽客戶及網點的至少10通投訴諮詢電話,走訪2-3戶高端客戶,一項工作一拖再拖,其他工作越壘越多,每天身心俱疲,這才是產品經理最難做的地方。

解讀

銀行產品經理,一個影響全行產品營銷計劃的崗位,卻成為了銀行裡付出無效勞動力最多的崗位。上文中的小張,已然是產品經理崗位中的精英,卻依舊難以輕鬆應付所有的工作,一方面是因為銀行關鍵崗位人員配置不盡合理,另一方面是銀行決策者對於業務流程體系的不重視,體系不健全。

我認為,銀行中的一些關鍵崗位,應當至少安排3-4名人員通過細化條線管理去分散工作量,目的是讓員工更加專注於一個方面的事務,最大化的提高勞動效率,而不是如上文中小張這樣成為了全行的產品“總管”;在業務流程管理上,首先決策者應當具有較高的業務流程管理重視度,真正簡化業務流程,對員工實行“打包管理”,在行長以下以團隊為管理單元,制度或方案通過團隊內部協商方式統一意見,然後報行長審閱,減少多個領導多次審閱的繁瑣流程;在任務分配方面,應該提高管理部門的權威性,賦予管理部門更高的權限,任務分配下級行必須嚴格執行,不得在任務分配上出現討價還價的現象。

產品經理的“累”,並非某一個人的問題,而是一家銀行層級管理和體系管理本質問題的充分體現,如果您是一位決策者,請試想一下在您的公司體系內是否也有這樣的一名“產品經理”呢?他是否也是這樣的“累”呢

方案與疲憊並行,數據與指尖齊飛,銀行產品經理到底有多“累”?

某國有銀行分支機構前公司部經理,為您解讀銀行內部的種種。只為相互瞭解,只為相互理解!歡迎關注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