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特勒的計劃中,擊敗蘇聯之後,他的下一個目標是誰?

076178


我們現在說希特勒是一個戰爭狂人,其實這樣的敘述並不是完全正確,咱們在最本質看希特勒發動戰爭的原因,是因為當時希特勒奉行的極端種族主義,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中闡述了,當時奉行的政策,高貴偉大的日耳曼人應該獲得廣袤的土地和大量的資源,理應享受這些,低賤的斯拉夫人怎麼能擁有這麼廣袤的土地和資源呢?



對於英國希特勒認為盎格魯撒克遜人和日耳曼人接近,也可以說的上是優秀的民族,可以聯合。開戰前夕希特勒並沒有進攻英國的打算,甚至都沒有相關登陸艇的研究,後來在敦刻爾克希特勒故意放走20多萬英國遠征軍和納粹的副元首赫斯單獨去往英國也可以在側面證明,最起碼到這個時候德國還是想和英國講和的。當時希特勒的戰略重點主要是在東歐和蘇聯的廣大區域。


至於對於一戰德國簽署的《凡爾賽條約》我認為希特勒只是利用了德國的復仇情緒,當然了這是也是一部分客觀原因。希特勒當時的戰略重點實在東歐和蘇聯地區。對於法國則是進行一戰中進行報復,畢竟當時簽署《凡爾賽條約》時,就屬法國喳呼的最歡,並且打下法國,就有了一個安全的大後方,希特勒也知道兩線作戰是兵家大忌。

至於英國他是一直想要講和的,當時希特勒本以為英國會做山觀虎鬥,看德國和蘇聯打,在一邊坐收漁翁之利,讓希特勒沒想到的是,丘吉爾這個老狐狸拒絕了希特勒的建議,冒著本土遭攻擊的風險也要單獨抗衡當時戰無不勝的德軍。事實證明,從反法西斯的觀點看,丘吉爾當初的決定無疑是正確的,英軍有效牽制德軍,使德軍處於兩線作戰的戰略被動局面,為反法西斯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按照希特勒的種族主義,當時在希特勒放出講和的信號後,英國能和德國講和希特勒攻佔蘇聯以後是不會為難英國的,但是丘吉爾傷了希特勒的心,我待你如初戀,你傷我千萬遍,丘吉爾堅持抗衡德國,那這樣,一旦希特勒攻佔蘇聯,得到了蘇聯龐大的工業基礎和豐富的資源,下一個目標英國無疑了,在這種情況下,那怕有美國的支持,我認為英國也不會堅持太長時間,但是歷史沒有如果,在進攻蘇聯的途中希特勒就已經輸了,他沒有機會再下以後的棋了。


軍武小咖


筆者認為是英國!

戰爭狂人希特勒的戰略思維真的是一般人難以捉摸透的。

西線作戰結束後,納粹德國基本上將整個中歐、西歐全部納入囊中,特別是奪取了全歐大部分工業區,獲得了空前龐大的戰爭潛力,虎視眈眈的看著海峽對岸那個掌控著全球最大的殖民帝國——英國。

但是志得意滿的希特勒卻沒有要征服英國的心思,這主要源於他發自內心對英國和不列顛民族的一種敬意,他認為要想振興西方世界,需要陸權大國——德國和海權大國——英國合作。

在戰爭發動之前,英國人藉助希特勒這種心態想在歐洲搞平衡,當德國發動對波蘭的戰爭後,英國人意識到了希特勒的真面目,不敢再隨便言和。

但是匪夷所思的是,希特勒居然不忘初衷,在飲馬英吉利海峽後重新向英國人伸出了求和的橄欖枝。 面對西歐陸沉、自身又剛剛經歷了一場慘敗的嚴峻局面,英國國內出現了強烈的議和暗流,這些人多半被希特勒的赫赫武功嚇破了膽,認為以目前英國的力量於德國人開戰無非是自取滅亡,不如趁著希特勒開出的和談價嗎還不算太低,就坡下驢,與希特勒言和。

只有以丘吉爾為首的主戰派認為目前英國尚有實力與德國一戰,國際局勢轉換的因素還存在。首先是英國背後還有一個潛力強大的美國支持,美國要想不被這場世界大戰淘汰,就必須加入歐陸戰團,而英國則是美國人唯一可以借力的國家。再者,英國雖然軍力蒙受了巨大的損失,但是還有一道讓幾千年來無數歐陸英雄競折腰的英吉利海峽,完全可以成為英國人進可開關擊敵、退可閉關自守的戰略屏障。更重要的是,英國如果持續抵抗,就會增大原本就面和心不和的蘇德同盟瓦解的因素。

相反,一旦英國向希特勒屈服,那麼不僅僅是向德國屈服這麼簡單,而是向整個法西斯陣營屈服。屆時,一心想要重溫羅馬帝國舊夢的意大利會在英國在巴爾幹半島和北非的勢力範圍下手切割,亞太的日本則會將馬六甲海峽以東屬於英國的殖民地收入囊中,完成大東亞共榮圈。這樣一來,就等於是法西斯國家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幾代英國人建立起來的日不落帝國零敲碎打的瓜分乾淨了。

於是,丘吉爾不顧國內多數政客的反對,堅決主張與希特勒血戰到底!

對於丘吉爾這種頑固派,希特勒自然心涼了半截,本來是帶著朋友之道與英國人談合作,卻沒想到丘吉爾卻理性到了神經敏感。思索再三,希特勒決定以戰逼和! 在接下來的不列顛空戰中德國戰爭機器終於暴露出來尺有所短的弱點,英國的國際形象得到空前提高。原本想要和德國一道瓜分英國在海外殖民地的意大利、日本此時也開始猶豫不決,而蘇聯則趁著德國在西歐力扛英國的時候在東歐一步步拓展地盤。 這就讓希特勒開始有點坐立不安,戰略思維也開始出現混亂。

他本來是因為英國不好對付所以才聯合蘇聯,現在卻又因為英國的持續抵抗讓蘇聯漁翁得利,甚至是意大利、日本這兩個夥伴對自己也有點離心離德。於是,希特勒便自欺欺人的認為英國敢於抵抗完全是因為蘇聯的存在,幹掉了蘇聯,英國也就大勢己去了。

於是,希特勒想要來一次急如閃電的突襲先放倒東面的蘇聯,再回過頭來收拾那個不識抬舉的英國。正如前文說到的,希特勒想要統治歐洲,建立一個世界性的大國,就不能忽視掌控著全球大多數制海權的英國,無論是征服還是合作。


大將軍威武K


這個幾乎不用考慮,肯定是英國了,希特勒打蘇聯就是擔心英國和蘇聯聯合,現在蘇聯打敗了,那就必須轉過頭來對付英國了。美國和德國之間隔了一個大西洋,在沒有建立強大的海軍之前,德國對美國是無從下手的。



從軍事角度來看,德國對付英國還是老一套,依靠是利用空軍和海軍潛艇部隊對英國本土進行全面的封鎖。唯一不一樣的就是德國打敗蘇聯後,其陸軍和空軍的大部分都得以騰出,用於地中海戰場,這也是唯一可以投入陸軍使用的戰場。一面德軍會大大加強隆美爾的非洲軍團,使其具備向埃及做深遠突擊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蘇聯結束戰爭的德軍南方集團軍群主力極有可能會經高加索向南進入地中海,從北面攻向蘇伊士運河和伊拉克、埃及等敵,對英軍形成兩路夾擊的態勢,最終將英軍逐出地中海。


希特勒一直認為英國之所以敢於堅決的抵抗德國就是因為有蘇聯的存在,只要蘇聯存在英國就可以聯合蘇聯一起挑戰德國的歐洲霸主地位,如果打敗了蘇聯,那麼英國也會最終屈服。希特勒無法同時應付海上和陸上的雙重威脅,德國的工業實力僅夠維持一支強大的陸軍或者一支強大的海軍,而無法同時維持。所以在擊敗蘇聯後,希特勒將裁撤相當數量的陸軍,轉入全力發展空軍和海軍,最終佔領英國本土,以及冰島等大西洋上重要島嶼,只有佔領這些島嶼才能使德國的西線一勞永逸的不受海權的威脅,那些島嶼是重要的兩棲登陸的反攻基地。這樣德國就真的不再受到任何嚴重的威脅了,德國的安全將得到絕對的保障。


不過在德國繼續對付英國的同時,也極有可能對東亞的盟友日本實施軍事援助,派出海軍甚至一部分陸軍協助日軍夾擊印度,這裡是盟軍最重要的反攻基地,時刻威脅著軸心國的地中海和東南亞區域,只有在佔領印度,控制印度洋後,軸心國的勢力範圍才算是真正聯繫起來,尤其是建立其關鍵的陸地連接,不再像之前那樣各自處於較為封閉的戰場。他們的海軍、空軍甚至陸軍可以實現聯合行動,最終實現全球的擴張。最終的決戰將是軸心國和美國的決戰,而僅靠美國抵抗坐擁三大洲的軸心國勢力勝算是在是太低。


戰略論


無知,希特勒打蘇聯是被逼的。

德國不打蘇聯,再過幾年,蘇聯必然進攻德國。這早已是人所共知的了。而蘇聯打芬蘭時的拙劣表現,再加上幾乎殺掉了幾乎全部的高級將領,使得希特勒覺得機不可失,必須進攻蘇聯。

德國應該沒有太長遠的計劃,他只不過是想抱一戰的仇。法國拿下了,英國其實拿不拿得下並不是太重要。只不過蘇聯太可怕,一定要毀掉它。

德國人第一年進攻晚了一些,雖然導致了被動,但仍舊在蘇聯堅持了三年,佔領了油田。只是後來美國居然援助蘇聯。而德國人國家還是太小,綜合國力不行。所以最後必然失敗。

希特勒到底想幹什麼沒人知道,他只是替歐洲人殺了猶太人,替西方國家去消滅蘇聯。他如果打敗了蘇聯,英美會歡欣鼓舞,蘇聯這個社會主義國家就不存在了。然後英美德會走到一起,討論利益分配。估計還是把德國人以前的東西還給德國。停止屠殺猶太人。蘇聯解體。

這樣也就不存在冷戰了。世界完全是另一個模樣。

總之,英美德本來就都是日耳曼人,他們的共同敵人只有蘇聯。


會意而忘食


政治高於軍事時多出這樣的昏招。

希特勒在擊英國時,心已發昏,本只擊軍事設施,及兵工廠,重點是飛機與機場,但久擊之後,心起急,轉民間社會亂炸,又無較,心更急,其實英戰後有自敘,若德再持續擊機場飛機,幾個月就扛不住了,有可和解項提出。

而希某見政治效應不佳,即軍事戰功不連續,又要將被佔領國的國民納入同仇敵統一上,擊蘇聯滅共產黨可一舉完成意思統一,因東進擊蘇聯了。

原本戰略是對的,因歐洲仍有殺王即滅國觀念,若真追殺蘇政府,把握勝局八九成,但狂妄的閃電戰速效性,迷昏心,蘇聯國土太大,一個堅壁清野大撒退,即集中了蘇力量,又拉長了德戰線,使其兵力分散,促希某更發昏,戰線過長使機械化部隊缺燃油,從而分兵南下奪石油,蘇政府才可安定於莫斯科。閃電戰速效性使德軍無過冬打算,北極寒冬至,德劣勢現,從而蘇聯力挽狂瀾而扭轉戰局,使德進攻轉退防,蘇由撤入進攻,此時歐美才感笫二戰場可開闢,從而二戰勝步上軌道。

二戰若蘇敗,滅英第一,再哪有石油橡膠為第二,再哪有礦源為第三,入中國抓勞工第四,與日本爭則戰,若不爭共擊美,擊美前先佔非洲及南美與奧洲以及諸海島。

悟空問看後,咱也在其上留上點啥。


味哎兒


按照希特勒的計劃,擊敗蘇聯之後,下一個目標當然是英國和美國,《霍斯巴赫備忘錄》詳細記錄了這一切。


邱齊龍


其實希只是比世人看的遠,地球只有統一,集中力量資源發展科技不斷進步,在未來才能防止自我毀滅和抵住外星的入侵。而統一最大的敵人就是種族和不同文化,秦為什麼要焚書坑儒呢。現在各自為政,每天為所為的國家利益宗教信仰打的不可開交。有的國家在努力保護環境有的國家肆意破壞,大多國家都在為發展犧牲環境把人類推向毀滅。而科學技術因為政治,文化,宗教等因素不能相互融合取長補短,導致發展緩慢。若不統一終有一天人類將會被自己毀滅或被外星奴役


這些年的思念


為什麼中國就沒有希特勒這樣的人呢?如今我們強大了!我們一定要實現著名的文學家梁啟超先生撰寫的《少年中國說》,“……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中國一絕畫床雄霸四大洋!(首屆湖南收藏家劉廣文先生撰寫於2019年3月14日)



中國千億字畫床


這個看似沒有回答的問題,實際已經做出了回答。1931年9月18日,日軍兵發東方某國東北,同年,東北.全境淪陷。1939牟9月,德軍閃擊蘇聯。如果德國入侵蘇聯獲勝,它必然從遠東地區南下與日本關東軍會合,然後合兵一處,共同吞併亞洲,進而入侵澳洲。然後,這三個軸心國再自己對打,一定要分出地球霸主不可。現實中,德,日,意已簽有協議,計劃就是這麼安排的。

(碧中)


手機用戶70192089180


希特勒拿下莫斯科後回身閃擊美英,這是稱謂第一大國工業發達國家不敢輕易嘗試。日本是個豬隊友,發動珍珠港事件激怒美國捲入世界大戰,這是軍國主義的狂妄造成的惡果。在這方面美國人還是有正義感的,在本國成立聯合國。駐軍壓制日本隨著時間的變化,慢慢遠離了初衷計劃冷戰思維開始和共產主義,格格不入。蘇聯的各方面滲入,使美國人焦慮不安。美蘇對陣開始形成!最後中國介入,美國有多了一個對手。較量甚囂塵上,我們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