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部200多分鐘的經典,道盡了沉重而漫長的一生

美國往事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1984)


此部200多分鐘的經典,道盡了沉重而漫長的一生


導演: 賽爾喬·萊昂內

編劇: 皮耶羅·德·貝納迪 / 萊奧納多·本韋努蒂 / 弗蘭科·奧卡利 / 恩里科·梅迪歐力 / 弗蘭科·費里尼 / 賽爾喬·萊昂內

主演: 羅伯特·德尼羅 / 詹姆斯·伍茲 / 伊麗莎白·麥戈文 / 喬·佩西 / 波特·楊 / 更多...

類型: 劇情 / 犯罪

官方網站: www.onceuponatimeinamerica.net

製片國家/地區: 意大利 / 美國

語言: 英語 / 法語 / 意大利語

上映日期: 1984-02-17(波士頓首映) / 1984-09-28(意大利)

片長: 229分鐘(導演剪輯版) / 251分鐘(導演剪輯加長版)

又名: 四海兄弟(臺) / 義薄雲天(港)

IMDb鏈接: tt0087843

豆瓣評分

9.1

229296人評價

5星

好於 98% 劇情片

好於 99% 犯罪片

《美國往事》是一部由瑟吉歐·萊昂執導,羅伯特·德尼羅、詹姆斯·伍茲、伊麗莎白·麥戈文、塔斯黛·韋爾德等人主演的劇情片。影片以紐約的猶太社區為背景,講述了主人公“麵條”從懵懂少年成長為黑幫大佬的歷程,同時也展現了美國從20世紀20年代到60年代的黑幫史。1984年2月,該片在美國上映。1985年,該片獲得了第8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等獎項。

此部200多分鐘的經典,道盡了沉重而漫長的一生

今天,我們來聊意大利電影大師賽爾喬·萊昂內執導的“美國三部曲”中的第三部、美國電影史上唯一能夠與《教父》相提並論的經典黑幫電影- 《美國往事》。

1971年派拉蒙邀請萊昂內拍《教父》,當時萊昂內正在打磨《美國往事》的劇本就拒絕了,有人感謝他成就了科波拉,也有人替他惋惜,因為此後的十年裡沒有製片公司願意再為他投資,製片人們普遍認為《美國往事》與《教父》類型相似,已經沒有了再成為爆款的可能,萊昂內只能年復一年地跑到戛納電影節的創投會上去融資,這一跑就是11年,直到1993年,他終於在三個小時的pitch-劇本陳述之後拿到了拍攝電影的資金。再後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傾注了萊昂內十三年心血的《美國往事》在1984年上映之後大受好評,影片通過講述主人公麵條的人生經歷,展示了美國20世紀20年代到60年代的黑幫史和社會發展史,然而,和在底特律長大的科波拉不一樣,萊昂內呈現的是一個歐洲人、一個外來者眼中的美國社會,於是,和電影《教父》所呈現的美國相比,《美國往事》中的美國景觀更具有戲劇性,那是一個充滿了矛盾、幻想和詩意的國度,在那裡夢幻與現實總是如影隨形,夢幻可以在一朝一夕內變為現實,而現實也隨時有可能被擊碎成為幻影,而《美國往事》的立意,也正是由此而展開的。

此部200多分鐘的經典,道盡了沉重而漫長的一生

《美國往事》是一部經典黑幫犯罪題材影片,影片雖然聚焦與黑幫的傳奇故事,卻一反傳統黑幫類型片的固話模式,以豐富的鏡頭語言將故事背後的人性與情感表達的淋漓盡致,可以說,是黑幫類型片的又一次開創性突破。

此部200多分鐘的經典,道盡了沉重而漫長的一生

《美國往事》是一部與眾不同的電影,它的五味雜陳的人生況味,散文詩般的抒情意境,恍如隔世的敘述視角,意味深長的人物設置,讓它在20多年後的今天依然散發出歷久彌香的光彩,那是一種淡黃色的光暈,柔軟而鮮亮。

有人說過,《美國往事》裡有全部的人生,這是最簡潔也最準確的影評。人生的美好不在於美好本身,而是在美好與醜惡的混雜中,人們經歷過,體會過。也曾見過很多人,將《美國往事》列為男人不得不看的電影,因為它刻畫的情節與情感,幾乎滲透了一個男人的一生:友情、愛情、幻想、責任、背叛,一個男人所有的經歷與痛苦。這也是一部純粹的作者電影,它承載的是導演賽爾喬·萊翁內所有的“美國情結”,它是30-70年代美國社會最深刻的寫照。

此部200多分鐘的經典,道盡了沉重而漫長的一生

自1895月12月28日,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卡鋪辛路十四號的“大咖啡館”地下室中第一次公開售票播放電影以來,全世界出版發行的電影已有近200萬部。如果要評十大經典電影,毫無疑問,電影《美國往事》必然在列。

美國往事》:這部世界公認的經典電影到底經典在哪裡

首先,這部電影非常具有歷史參考價值。大家知道,《美國往事》這部電影反映的是美國20世紀20年代,也就是禁酒令時期,幾個街頭混混從小到大,合夥打拼的故事。通過這部電影,我們可以瞭解到人們當時真實的生活場景以及某些社會矛盾。大家可以仔細去看電影,社會矛盾我提兩個,一是黑人的地位確實很低下,二是那時美國人也比較討厭猶太人,典型的鏡頭就是底特律黑社會頭目Joe講述的給“私處上保險”的故事,諷刺猶太人做生意不擇手段,帶壞了整個美國社會的風氣,或者說違背了基督教的清規戒律。

此部200多分鐘的經典,道盡了沉重而漫長的一生

其次,這部電影的敘事手法非常經典。在觀看這部電影時,想必大家都能發現,這部電影採用的插敘的手法,通過老年Noodles一幕幕的回憶,最後在結尾匯合成老年Noodles和麥大相見的場景,給人一種恍然大悟之感。

再次,這部電影的臺詞非常經典。說實話,當我第一次看完這部電影時,我就被裡邊的電影臺詞給深深震撼到了,心想是什麼樣的人才能寫出如此哲學智慧的詞句。

再次,這部電影的臺詞非常經典。說實話,當我第一次看完這部電影時,我就被裡邊的電影臺詞給深深震撼到了,心想是什麼樣的人才能寫出如此哲學智慧的詞句。

此部200多分鐘的經典,道盡了沉重而漫長的一生


比如:

當我對所有的事情都厭倦的時候,我就會想到你,想到你在世界的某個地方生活著,存在著,我就願意忍受一切。你的存在對我很重要。

我的愛人是如此英俊,

他的皮膚像黃金般閃耀著光澤,

他的雙頰如香草臺般迷人豐潤,

他的眼睛如鴿子般明亮,

他的身軀如同雕刻的象牙,

他的雙腿如大理石柱般堅實。

總而言之他是那樣可愛,

可惜他永遠是個一無所有的小混混……

所以他永遠不會是我的愛人,

多麼可惜!

你的肚臍像是圓圓的酒杯你的腹部像是百合花圍繞的麥堆你的胸像那迷人的葡萄你的氣息有著蘋果香沒有人像我這樣愛你

如此等等,不勝枚舉!

此部200多分鐘的經典,道盡了沉重而漫長的一生

這是導演賽爾喬·萊翁的最後一部作品,但當84年《美國往事》上映的時候,由於片時太長而慘遭橫切豎剪為139分鐘,導致故事敘述不清,因此電影遭遇了口碑和票房的雙重慘敗,這部電影帶來的傷痛,使深受打擊的萊昂內直到去世都無法擺脫。時至今日,完整的《美國往事》煥發出了迷人的光彩,被認為是類型片中唯一能夠達到《教父》高度的作品,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醉心於那段屬於《美國往事》的往事。

此部200多分鐘的經典,道盡了沉重而漫長的一生

眾所周知,《美國往事》在整體流程上花了大約十多年的時間做了各種嘗試和努力,因此影片中的每個場景都經過耐心的拍攝和修飾,同時影片在音樂選擇的獨創性上也是深刻的。比如導演選擇了一首美國的宗教聖歌作為開場第一首歌,這清楚地凸顯了救贖的主題。在電影結尾,馬克斯跳進垃圾車摧毀自己,導演再一次清楚地點明瞭拯救的話題,使得前者完美呼應了最後的結局。

影片中的配樂不僅暗示了救贖的主題,也暗示了其他內容。從各個情節的歌詞和曲調中,我們聽到了英雄的熱情,在那個時代流露出了人們對美國的渴望,以及對新生活的渴望。更重要的是導演巧妙運用配樂表達了對美國夢的幻滅並闡述了英雄的悲劇命運。

此部200多分鐘的經典,道盡了沉重而漫長的一生

美國往事的配樂也是非常經典的,甚至在它第一次參加影展,被剪片100多分鐘的情況下,仍獲得了最佳配樂獎,15首專輯曲目與影片相得益彰,配合完美,我最喜愛的莫過於beatles樂隊的那首《yesterday》,貫穿全劇,給人無限滄桑之感。

電影結束時麵條回想起自己經常去的中國鴉片館,在小二的服侍下,點起那支鴉片槍,深深地吸了幾口,然後面露誇張的笑容,那是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面部特寫,電影停格。

故事從中國劇院開始,在中國劇院結束,麵條躺在那裡吸著鴉片,畫面定格在他臉上突然綻放的一個燦爛的微笑上,這個微笑代表了一個巨大的諷刺,是萊昂內對於美國夢的一次徹底的嘲笑與否定。大家注意,這個意外的微笑,使得影片的結尾脫落了之前的敘事,在這個結尾之前,觀眾看到的都是影像的敘事層面,而這個結尾已經超越敘事形成了更高級的象徵意義。麵條經歷了好友與愛人的血淋淋的背叛,看盡了世間滄桑百態,當他已經沒有什麼可失去的時候,他反而能夠超脫如神仙一樣,對這個充滿著背叛與罪惡的世界報以微微的一笑,而這一笑,令觀眾唏噓感嘆,影片也因此昇華稱為偉大。

此部200多分鐘的經典,道盡了沉重而漫長的一生

縱觀整部影片,《美國往事》作為好萊塢流暢剪輯和黑幫類型電影的傑作,是一部值得反覆欣賞的電影。在導演的鏡頭語言方面,電影幾乎完美的呈現了故事的全貌。就風格而言,它不僅帶有那個年代獨有的傲氣和復古文藝感,同時它也像其他優秀類型電影一樣,在血腥中充滿對人性深淵和命運掙扎的無奈與痛苦。影片採用非常出色的視聽語言,在黑幫故事的敘述背後展現了一個富有深刻內涵和時代思考的主題,可以說,這部影片毫無疑問是黑幫片影史上不可忽略的一部經典作品。

總之,《美國往事》這部電影值得我們再三回味。如果說電影《教父》是“男人的聖經”,那麼《美國往事》就是這部《聖經》的總綱領。

此部200多分鐘的經典,道盡了沉重而漫長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