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如何成為卓越的大學生》感悟

剛開學沒多久時,老師就推薦我們看《如何成為卓越的大學生》這本書,說實話,初聞這個書名,我覺得很俗,感覺這就像是一本滿大街都有的心靈雞湯式的書籍,但礙於好奇還是便買了一本,初不在意,但真的看了一章後,便知道自己以前的想法都是錯的了,這本書不僅僅是啟迪大學生,引導大學生,更是一種對大學教育觀念,方式的指引。尤其是書中對深層次學習能力的論述,使我獲益匪淺。

讀《如何成為卓越的大學生》感悟

這本書拋出這樣一個問題:如何成為卓越的大學生?相信所有剛讀這本書的讀者都是急於知道答案,相信很多人對卓越的大學生認知是那種成績很好,能力很強,獲得同學,老師一致認可的好學生,但是作者卻並不這樣認為,在作者眼中,卓越的大學生並不是那種在大學中表現突出的人,而是那種能在未來具有高度創造力,不斷成長和創造的人。而這些人在大學中都有一種顯著不同於他人的能力——深層次學習能力這一點我深以為然,在現在的教育思想下,成績成為衡量學生能力很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指標,不可否認,對於評價學生能力,定量研究確實比定性研究更能直白的顯示出結果,但這並不意味它就一定好,正

讀《如何成為卓越的大學生》感悟

如書中所講:所謂的尖子生只不過在記憶公式,往方程式裡填數字以及考試時計算正確答案這些方面更擅長,分數能告訴我們的極為有限。因此我們不能堅持唯分數主義,要重視的應是學生深層次學習能力。

那麼何為深層次學習能力呢?如何培養深層次學習能力呢?作者也詳細的說明了。作者將學習能力分成了三類:淺層學習能力,策略學習能力,深層學習能力。那麼它們分別是什麼意思?我打個比方,一個班中有三個同學,一個同學的目標是期末能過就行,為了達到及格分,他會在考前瘋狂複習,但通過後就將所學內容丟棄,這是淺層學習,另一個同學目標是考高分,成為尖子生,為此他盡力揣測老師意圖,這是策略學習,盡力為考高分努力,而第三個同學則與他們截然不同,他是真心熱愛學習,他會自己從書中總結結論,判斷信息,提出追問,並不斷反思。這就是深層學習。毫不客氣的講,當下許多大學生對學習的態度就是前兩種,尤其是第一種,大學的學習環境更為寬鬆,但這並不意味大學的首要任務就不是學習了,選擇第一種的,是對自己不負責。選擇第二種的,是對學習不負責。我認為大學作為一個學生步入社會前的最後一站,不應像中學時代一樣,不應是應試教育了,在當下,大學生自己要鍛鍊,培養這種能力。

作者在書中寫道全世界的研究者都己經發現能力很強的人可能培養淺層次或策略型學習傾向,而普通學生也可能掌握深層次學習策略深層次學習能力,由此可見,學習能力不是由智力和性格決定。但當下的學校教育下會對深層次學習能力產生打擊,因為學校其實置身於廣大社會當中,其實是社會在推動人們去追求膚淺的東西,鼓勵學生視榮譽和人們的認可高於深層次的學習。學校教育會拋出大量設計精心的外在獎勵,正是這些獎勵扼殺了相當部分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主動的好奇型學習變成了被動的獎勵型學習,使學生們不再掌控自己的教育,這也是許多學生選擇淺層和策略型學習的能力。因此要想培養深層次學習必須要讓自己找到純粹的學習快樂,愛上學習。具體的做法就是:我的教育我做主。也許這樣做在學校教育中你會感覺到會不利於自己的成績,但請記住,你不是為成績而學習,你是為了個人的卓越而學習。而且這並不意味著你對正常老師教育的反叛,反之,當你不去在乎那制度化的考試時,你反而會更好的獲得知識,既能獲得知識,又獲得了更好的學習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除此之外,還令我感觸良深的是作者的另一個看法:當你想成為一個卓越的大學生時,首先最重要的是學會認識你自己。《春秋》中曾說過:知人易而知己難。但作者所講的知己不是那種很難的去全面瞭解自己,而是強調要知道自己內心的激情和創造力。書中這樣講:你所創造的一切都源於你的內心,所以你必須要了解自己,學會自我對話,發掘自我,拋棄陳舊死板的東西,強化利用自己身上那些獨特,美好,有用的特質。簡單來說,你必須要了解自己的個性點,比如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找出一天中自己工作效率最高的時候,激發你動力的因素等等。

讀《如何成為卓越的大學生》感悟

正是通過了解自己的創造力後,你才能夠更好的運用自己的創造力,創造力z這個詞也許會有些抽象,我們不妨用想像力來代替這個概念,當你充分了解了自己想像力後,你就會成為一個充滿興奮感和好奇感的人,如一塊嶙峋奇石你會想像成一座峭壁峻山,一張白紙足夠你思緒暢飛,你會對任何事情充滿熱情,有時候,創造新事物的人正是那些充滿想像力和熱情的人。你會更喜歡探索未知,拒絕平庸,探尋自己大腦思維方式,發掘內在動機,自己掌控學習。這樣,你就會成為一個合格的卓越大學生了。

這本書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這兩點啟示,對於大學生來講,這本書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自我管理,轉失敗為獲益,面對問題更執著的去追尋,自我激勵,自由教育,學會選擇…詳實的分析了卓越大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對當下大學生有很深的啟迪,值得大家一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