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寫詩讚美牡丹,卻有一首貶低牡丹的詩!

牡丹作為中國的國花,一直以來都是深受大眾的喜愛,尤其是在古代,很多的詩人都寫過詩,高度讚美的牡丹,例如王維、白居易、李商隱、元稹等等,這些偉大的詩人,那都是在自己的詩作中,專門寫過牡丹這種花。可是到了宋朝,卻是有這麼一位詩人,他卻是寫了一首貶低牡丹的詩,當然在這裡所說的貶低並不是真正的貶低,他只是反其道而行之,一反人們喜愛讚美的心態,通篇都是在描寫牡丹劣勢。

那麼寫詩貶低牡丹的這位詩人,便是宋朝的王溥,他還是宋朝有名的宰相,他所寫的詩作,便是他的《詠牡丹》,從這題目的字面上來說,這是在讚美牡丹,可是通篇卻把牡丹描寫的一無是處。這也正是詩人的高明之處,他在題目裡也就告訴了人們,自己並不是真正的要貶低牡丹,只是一種自我調侃,借用牡丹這一植物而已,所以很是值得一讀。


大多寫詩讚美牡丹,卻有一首貶低牡丹的詩!


《詠牡丹》宋代:王溥棗花至小能成實,桑葉雖柔解吐絲。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我們這首詩中,可以看得出來,詩人表面是在詠牡丹,可是這一整首詩中,卻是把牡丹描寫的很不堪,正中前所說的,把牡丹這一國花,描寫的一無是處。這也就是詩人為什麼要這麼寫的原因,他先是以題目《詠牡丹》,以此來引起讀者的關注,從而使得讀者有了興趣再往下讀。


大多寫詩讚美牡丹,卻有一首貶低牡丹的詩!


詩的一開篇便是寫到了牡丹的劣勢,”棗花至小能成實,桑葉雖柔解吐絲。“,在這兩句中,詩人用意很明確,他說棗樹的花雖然很小,可是它能夠成果,結出果實來,桑葉雖然非常的柔軟,但是它的用處卻是很大,能夠養蠶成繭,製作絲綢。詩人以這兩種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平常的植物來作比喻,可謂是重點突出了牡丹花盡管嬌貴,可是卻不能成果,只能是供人玩賞。

當然詩人在這裡也並不是專指牡丹,而是進一步的在描寫自己的一種人生看法,無論是誰,生活在這個世上,那都是不能只注重於外表,更多的是要保持心靈美,唯有這樣,才能夠突顯出自己的價值來。


大多寫詩讚美牡丹,卻有一首貶低牡丹的詩!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這最後的兩句,也是這首詩中,最為經典的兩句,詩人再一次描寫了牡丹這一植物的一無是處,他說牡丹花真可笑,雖然開得大如鬥,可是卻不成事,不過是空長了一條枝幹而已。從這兩句中,可以明顯看出來,詩人是要告誡人們,一個不要徒有虛表,要腳踏實地地做事,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所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