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新功能曝光:我們再也沒有隱私了

什麼是已讀功用?

簡單來說,就是當你發給他人的音訊假如被對方查看了,你發的音訊下面就會有“已讀”兩個字。

比方這樣:

微信新功能曝光:我們再也沒有隱私了

(某寶對話框)

或者這樣:

微信新功能曝光:我們再也沒有隱私了

(辦公軟件“釘釘”對話框)

如今很多軟件都有這個功用,但唯獨微信沒有。

有人說,微信下一次版本晉級中可能會有這個功用,但我想說,假如真的有已讀功用,我會第一個選擇卸載微信。

為什麼?

由於微信的這個功用,可能會給我的生活帶來很多費事。

前幾天,我突然收到大學同窗發來的一條微信,內容是一個電子請柬H5。

而我們上一次的對話,還停留在四年前,剛加好友時分的打招呼。這麼多年,我們歷來沒聯絡過。

所以收到請柬的那一刻,我是懵的。

是約請我參與婚禮麼?我們不熟啊。是想要份子錢的群發?那也得有點誠意吧。

多年未聯絡的同窗,連句“在嗎”都沒有,直接甩來請柬,不論怎樣樣,看到這個音訊,我心裡覺得彆扭。

不曉得回覆什麼,索性放到一邊,當作沒看見。

當時就覺得,幸虧微信沒有已讀功用,不然對方肯定覺得我看到了還不回覆,真是小氣。

那一刻,我無比感激微信的“不智能”。

還有一次,收到一條朋友微信,是借錢的。他說最近買車手頭緊,想借一萬。

我跟他平常有聯絡,但算不上特別好。在我心裡,他是個凡事激動,有點兒不太靠譜的人。

直覺通知我,他很有可能還不上這筆錢。

我供認,借錢的確是檢驗友誼的利器。而我們之間的友誼,還沒到那個水平。

所以看到那條微信時,我內心是回絕的。

可我又覺得朋友一場,也不好意義直接回復說不行,真是讓人糾結。

我真實沒方法,就索性關掉對話框,偽裝沒看到。

很多時分,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立即回覆,就是回絕。

沒有直爽的容許,就是心有退避。

沒有正面答覆,就不要再步步緊逼。

微信新功能曝光:我們再也沒有隱私了

沒有“已讀”的提示,大家都能夠裝作相安無事。

但這些人與人之間交往心照不宣的“默契”,假如被所謂的“已讀”突破,對任何人來說,都稱不上是舒適的事兒。

有時分,不回覆就是最好的回覆。

生活曾經夠累了,微信作為即時通訊的強大存在,經常會帶來壓力感。

我同事說,她有一段時間,特別懼怕聽到微信提示音。

微信“叮咚”一聲,她心裡就“咯噔”一下。

由於單位工作太多,指導把她當成24小時專職秘書,隨時隨地各種發佈“雲任務”。

那陣子,她的微信音訊,百分之90都是指導敦促。

每個陽光明麗想要放鬆的週末,指導一條微信過來,都能讓整個好意情霎時宕機。

每個早早下班的黃昏,都特別怕指導一條微信過來,狂轟亂炸一堆暫時任務。

“小王,有個緊急會議,你過來做下計劃。”

“小王,我們去年的統計報告放哪了?找不到,你來幫我找一下?”

“小王,你那個文案寫的不行,趕緊改一下,兩小時內給我!”

每次看到這些,都覺得心跳加快,不盲目的想要深吸一口吻。

大局部時分,她會及時回覆。但有時分,真的很累很煩,真實身體不舒適沒方法加班。

那時分,她就索性不回指導信息了。

心裡想著:“第二天愛咋咋地吧,畢竟曾經下班了,過了工作時間了。誰還不能有手機不在旁邊的時分呢?”

這是她給本人不回指導微信,最後的理由和撫慰。

指導那邊顯現了已讀。

一分鐘過去了,你沒回。五分鐘過去了,你沒回。一小時過去了,你還是沒回。

那可能你永遠都不用回指導微信了。由於對方曾經氣炸了,明明看到了,竟然還敢忽視我?

正如歌裡唱的:人生曾經如此困難,有些事情就不要再拆穿。

沒有已讀提示,可能是微信給我們這些員工們,最好的喘息和溫順。

有句話說得好,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假如你曉得這個人在裝睡,何必試圖再去叫醒對方呢?

生活太苦了,請給我一次“裝死”的時機。

已讀功用,有時分也會“錯怪好人”。

我閨蜜是“意念回覆”重度患者,就是每次看完微信的一霎時,都覺得本人曾經回覆完了。

特別是有了孩子以後,前一天給她發微信,24小時分以後才想起來回復的狀況,整天都在演出。

我問她,這麼忙嗎?連我的微信都沒空回了。

她說真不是啊,音訊一來我立即看了,心裡也立即答覆了呀,可是身體不聽使喚。

孩子哭鬧,我轉身哄她去了,等到兩個小時過後,就把這事兒忘了。

孩子睡了,夜深人靜我拿起手機,看完了一切未讀音訊。

再往下一拉,哎呀,你的微信我竟然沒回復,可這時分,一天一夜曾經過去了。

我真的不是成心的,一孕傻三年,帶娃傻一天。

有時分我們得供認,對方沒有秒回,真的不是不注重你。

所以,原諒那些手忙腳亂的新手媽媽吧;

原諒那些像陀螺一樣,每天忙到連喝水時間都沒有的朋友吧;

原諒那些愛莫能助的健忘患者吧。

微信新功能曝光:我們再也沒有隱私了

木心說,從前慢,車馬郵件都很慢,終身只愛一個人。

以前寫信,等一個月才幹得到迴音,內心卻還喜悅滿滿。

而如今,一切都很快,快到能夠閃付,快到需求秒回。

一條微信發過去,內心就開端焦慮,假如半天沒收到回覆,就開端渾身不舒適。

我們被即時通訊綁架,失去了等候的才能。

我們以至還用它去綁架他人,一條已讀未回,就直接斷定密切關係的生死。

有人問過微信開創人張小龍,為什麼微信沒有已讀功用?

他說:“由於不想把社交弄成一件壓力很大的事。

人性是什麼?是給他扯謊的時機,說我沒有看到。假如我們把人都像機器一樣約束起來,不一定是好事。”

是啊,熟人世的溝通工具,應該是提供便利,而不是增加費事。

好的社交,是密切有度,又彼此獨立。是心照不宣,點到為止。

同窗聚會不想列席,又怕直接回絕太為難。晚一點回復,給對方留空間,給本人留餘地。

收到不想去的約會約請,又不願讓對方太丟面子,晚一點回復,給各自都找到順路而下的臺階。

這有什麼不好呢?

不要讓“已讀功用”變成開啟為難的導火索,不要讓本來自然的社交,變成雙方言語和時間的博弈。

我回絕微信已讀功用,是由於能夠給本人一點獨處的時間,哪怕只是在虛擬世界裡,一點點自我的空間。

世界有時能夠慢一點,輕一點。

人與人之間,有時能夠鈍一點,以至傻一點。

在我看來,好的社交或許就是:

我發了,你隨意。

若秒回,是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