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貸以英語培訓的名義捲土重來,為何總向學生下黑手?

校園貸以英語培訓的名義捲土重來,為何總向學生下黑手?

近日有微博爆料稱,一名大學生因在華爾街英語報課背上了網貸平臺十幾萬元的“培訓貸”。此前,國家已經出臺了明文規定,除了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之外,其他的一律不可以提供大學生貸款。

儘管我國已經明令禁止校園貸,也就是嚴禁網貸平臺向大學生髮放貸款,但是調查發現,某些互聯網貸款APP穿上“教育分期”的馬甲,隱身在高檔成人英語培訓機構。而大學生們為了學習知識在這裡購買課程,可以獲得高達十幾萬元的學費貸款。然而當一些學生感到經濟上不堪重負的時候,卻發現不僅退課難,而且還要繼續承擔還貸的壓力。

前些時日,網上爆出10GB的女學生的全套裸照圖,年齡段集中於17歲到23歲之間,其中大部分都是在校女學生,其身份信息和親友聯繫方式遭到曝光,令社會震驚。

更有女的學生借校園貸不僅被逼迫拍裸照,更因還不上款,而跳樓自殺。

又有不少女大學生也因校園貸被迫賣淫,“肉償”還債等等。

校園貸以英語培訓的名義捲土重來,為何總向學生下黑手?

最近幾年,校園貸在中國不少大學校園裡興風作浪,搞得這片淨土烏煙瘴氣。隨著媒體爆料、社會持續關注,和司法機關的介入,校園貸款已經不再向以前那樣猖獗。本以為學生們終於可以歇歇了安心學習了,沒想到校園貸又換了一層皮捲土重來。

為了喝學生血,吃學生的肉,這些貸款機構殫精竭慮,花樣百出,真是無所不用其極。他們知道現在的學生已經不再向以前那樣好騙了,既然學生們愛學習,那就投其所好,與培訓機構合作,來給學生貸款。

想一想,現在的學生真是可憐,還沒出校園,就已經被這些貸款公司盯上了,真是為了錢什麼也不顧了,可是為什麼這些貸款機構總是按著學生往死裡整呢?

校園貸以英語培訓的名義捲土重來,為何總向學生下黑手?

首先,這些學生涉世未深,社會閱歷淺,很容易相信被人,其中不少人都是初高中生,甚至是剛入學的大學生,大多生活在象牙塔裡,根本不瞭解社會的險惡。只要稍微噓寒問暖一下,這些學生就會上當。

其次,很多學生都處在青春期、叛逆期,認為自己已經成年了,迫切需要證明自己,對家長老師的話置之不理。於是想要嘗試新鮮事物,認為憑藉自己能力也能還清貸款。不敢貸款,反而是懦弱者的表現。

很多女孩攀比心理嚴重,尤其是不少女大學生在同一個宿舍裡,總認為別人有的自己也要有,別人用蘋果自己也得用,別人買LV自己也得有,別人用高檔化妝品,自己就不能用低檔貨。反正命可以沒有,但不能低人一等,面子最重要。不少女學生明明沒有錢,但往往要裝作很有錢,就是需要別人羨慕目光和嫉妒,這就可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可能是女人天生愛攀比的心理在作祟。

校園貸以英語培訓的名義捲土重來,為何總向學生下黑手?

還有很多學生現在都在談戀愛,一部高檔的手機往往能顯示自己的身份。找男女朋友往往更有面子,就算在班級裡也能當著同學面裝13,還會被人當做大款,各種羨慕。同時談戀愛期間各種花銷極大,而大學生在學校大多花父母的錢,對錢的概念不太重,當沒有錢時,就會想到借貸來滿足一時之需。所以現在很多人都會說大學生的錢最好賺,因為她們出手很闊綽。只要自己喜歡,就會不顧一切去買。

還有一部分人想著創業,想著出人頭地,但是手裡沒錢,想著等公司做大做強再把錢還上,卻沒想到這錢利滾利,越來越還不起。

還有就是現在的女學生太單純,往往不會保護自己,社會上的一部分人出於犯罪的心理大多對女學生有著畸形的熱愛,通過校園貸來脅迫這些女生從事性交易等違法犯罪活動,而這些女學生往往由於羞恥的心理不得不讓犯罪分子為所欲為。

校園貸以英語培訓的名義捲土重來,為何總向學生下黑手?

而學生的法律意識卻從來沒有加強過,往往不知道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

隨著裸照事件的曝光,學生們大多對校園貸有所認識導致校園貸逐漸銷聲匿跡,沒想到校園貸又藉助培訓的名義利用學生想要學習的心理繼續作祟,這不得不讓我們震驚。

而現在的學生想要保護自己,就一定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要攀比,現在往往攀比的人更令人討厭,而手持蘋果機往往也被當作屌絲裝逼的表現。其次在自己沒有賺錢能力的前提下,不能從民間貸款機構借款。就算實在需要錢也要找銀行等正規渠道借款。最後要加強法律意識,遇到不法侵害時,通過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另外,社會和司法機構也要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嚴懲校園貸款,對高利貸機構進行打擊處罰,保護還未踏入社會的大學生,還校園一片乾淨天空。

本文是筆者原創,未經本人同意禁止剽竊,歡迎大家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