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家長越“懶”,孩子越聰明?

現在有一種趨勢,很多家長在育兒方面越來越“偷懶”。寶寶發燒不打針不吃藥,只是物理降溫;寶寶不吃飯就餓著,懶得哄更不會追著喂;還沒事就讓寶寶自己倒水自己吃飯自己收拾玩具……簡直是後媽一樣的存在!

為什麼家長越“懶”,孩子越聰明?

但讓人費解的是,這些“懶媽媽”,帶出來的寶寶往往很優秀,全是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呢!這麼說來,媽媽越“懶”,寶寶越聰明?

其實,這些大家平時認為的“懶”,裡面可是蘊含著智慧的育兒理念,今個兒小編就跟寶媽們深掰一下“懶”的秘密,拿走不謝~~~~~

為什麼家長越“懶”,孩子越聰明?

01

有一種愛,叫放手。

為什麼家長越“懶”,孩子越聰明?

對於大多數寶媽,撫育孩子不是做得太少,而是做得過多。每天焦頭爛額,孩子還各種不省心。養育孩子凡事不要親力親為,放手讓孩子去做,當你覺得孩子的成長程度,可以完成某種事情時,就讓他自己做,做不好也無需干涉,讓他有成就感,慢慢他就學會自己去做,什麼事都敢於嘗試,不會因為不會而退縮。與其在寶寶長大後抱怨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如從孩子小時候就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特別是家務勞動,唯有讓孩子參與其中,他才會對家有歸屬感責任感。孩子的成長過成長不要過分焦慮擔心,與其草木皆兵,不如淡定從容舉重若輕,反而能培養出沉穩大氣的寶寶。

為什麼家長越“懶”,孩子越聰明?

聰明的媽媽,慢半拍

02

為什麼家長越“懶”,孩子越聰明?

之前有個教育專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處在語言發展期且語言表達能力相似的孩子分成A、B兩組。

A組要求媽媽是快半拍,孩子想吃什麼,只要一指媽媽立刻就拿過來,孩子不需要說什麼,只要一個眼神,一哼唧,媽媽絕對明白意思,立刻照辦。

B組要求媽媽都是慢半拍充分讓孩子表達.孩子要吃酸奶,就會指一下,這個時候B組媽媽都會蹲下來,要求孩子說出來,你想吃什麼,孩子肯定不會說,媽媽就得問“是酸奶嗎?”孩子點頭,媽媽要求孩子再說一遍,媽媽絕對不可以替孩子完成任務。

這樣一個月的測試結束了,原來語言發育差不多的孩子,B組的已經完全可以和大人交流了,A組的孩子還停留在用手指、不表達的層面上。這個測試當時只有一個月,如果堅持一年,兩組孩子一定差異很大。

小編在帶寶寶的時候,也發現孩子有時候說話真是費勁,聽他在那裡“這個” “那個” “嗯” “然後,然後”,真想幫他說,但是大部分時刻我都會忍住,聽他表達,因為我知道我替他回答了相當於他失去了一次鍛鍊的機會,所以我得往後退,慢半拍。

不僅是語言發展需要這樣,在所有的事情面前我們都要學會慢半拍,學會偷懶,孩子才能變得敢於嘗試。

為什麼家長越“懶”,孩子越聰明?

01

寶寶雖小,也需要被尊重。

為什麼家長越“懶”,孩子越聰明?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這樣的事情,一位媽媽帶孩子買衣服孩子,她挑選自己的衣服,讓孩子也自己選喜歡的衣服,孩子選了好久,最後選了一件大人看來很醜的衣服,他拿到媽媽面前說這件,媽媽看了一眼,說好的。看到可能買回去不穿的衣服,好心人勸到,讓孩子自己選了這麼久,為何不自己替他選?他媽媽的回答讓所有人震驚,我知道他可能選不好,但我尊重他的選擇。

做任何一件在成年人看來簡單的事情可能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最後得到的結果往往還不盡人意。寶媽們常常為了節約時間和精力往往代勞。殊不知,久而久之,孩子因為沒有得到足夠的尊重,獨立性大打折扣,做事情容易得過且過,人生變得盲目而沒有規劃。

聚米,與你陪孩子一起成長!

為什麼家長越“懶”,孩子越聰明?

為什麼家長越“懶”,孩子越聰明?

聚米,有話說。

現在社會整個環境對“親子關係”、“陪伴”的強調,使得許多家長不自覺地承擔起了越來越多的責任。重視”陪伴”的力量固然很好,但同時很多家長又把握不好那個度,把原本該由孩子探索嘗試的機會攬到自己身上。家長和孩子之間必須豎起清晰的“界限”,這對孩子的成長尤為重要。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最終還是要成為他自己,讓孩子會越來越多地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事情,才是對的選擇。“懶”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教會孩子自己動手的能力,獨立成長的能力!

文字|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