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計虧百億 總裁空缺一年 幸福人壽成“險企虧損王”

累计亏百亿 总裁空缺一年 幸福人寿成“险企亏损王”

時代週報記者:李星郡

不久前,幸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幸福人壽”)被銀保監會約談的消息再次提高了幸福人壽的關注度。據稱,銀保監會主要關注該公司的現金流風險,以及針對投資端風險的進一步管控。

時代週報記者就此向幸福人壽核實,該公司有關人士回覆稱,“本次會議為公司向銀保監會的例行經營情況彙報。”

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幸福人壽2018年虧損高達68.28億元,以絕對優勢居行業“虧損王”。

幸福人壽解釋稱,“受2018年資本市場大幅下行影響,幸福人壽的權益類投資出現較大規模的損失,造成公司2018年度較大幅度虧損。”

幸福人壽並補充表示,公司償付能力較為充足,償付能力充足率指標高於監管要求,能夠充分保障客戶利益和公司的長遠發展。

2018年第四季度幸福人壽核心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是92.59%、185.19%,高於這兩項指標的最低監管要求50%、100%。

權益類投資拖累業績

幸福人壽是一家國有控股企業,成立於2007年11月,註冊資本101.3億元,股東包括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0.995%)、三胞集團有限公司(持股14.182%)、深圳市億輝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持股9.271%)等17家公司,實際控制人為中國信達(01359.HK)。

官網顯示,中國信達由財政部控股,是中國第一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在完成政策性不良資產收購處置任務後,中國信達在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中,率先實施商業化轉型,率先完成股份制改造,率先登陸香港資本市場,在業務經營上形成了不良資產經營、投資及資產管理和金融服務三大業務板塊。在2018《財富》中國500強中,中國信達營業收入位列第70名。

2019年1月,中國信達發佈盈利警告,2018年淨利潤較2017年同期下降30%左右,主要原因有三個,其中之一便是“權益類資產受資本市場衝擊影響,本集團附屬公司幸福人壽產生了較大的歸屬於本公司股東的應占虧損。”

未經審計的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018年第四季度幸福人壽淨利潤-51.84億元,全年淨利潤虧損高達68億元。

幸福人壽稱,受2018年資本市場大幅下行影響,幸福人壽的權益類投資出現較大規模的損失,造成公司2018年度較大幅度虧損。

與之相似的還有國壽股份(601628.SH/02628.HK/LFC.NYSE)。國壽股份1月29日發佈的業績預減公告稱,預計2018年歸母淨利潤同比降低約50%到70%,大概減少161.26億元到225.77億元,主要原因是受權益市場整體震盪下行影響,在公開市場權益類投資收益同比大幅減少。

中債資信的評級報告顯示,幸福人壽投資資產以固定收益及類固收資產為主,權益類資產2017年、2018年上半年的佔比分別為26.32%、25.45%。

根據聯合資信的評估報告,2017年末,幸福人壽投資資產餘額710.51億元,佔資產總額的97.53%,投資品種主要為金融債、企業債、信託計劃、保險資產管理計劃以及股票、基金等權益工具。其中,持有債券合計120.40億元,股票、基金、策略投資產品等權益類工具合計餘額225.88億元。

時代週報記者檢索2018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東數據發現,幸福人壽曾出現在7家公司的十大流通股東名單,涉及房地產開發、建築、醫療器械、電氣設備、汽車製造等行業。具體為,通過1個萬能賬戶持股我愛我家(000560.SZ)、洪濤股份(002325.SZ)、三鑫醫療(300453.SZ)、蘇寧環球(000718.SZ)、精工鋼構(600496.SH)、科士達(002518.SZ)。除此之外,幸福人壽還通過3個年金賬戶持股力帆股份(601777.SH)。

時代週報記者統計,洪濤股份、蘇寧環球、精工鋼構、科士達、力帆股份2018年全年跌幅分別為38.99%、27.39%、38.73%、55.44%、48.02%;我愛我家、洪濤股份前兩季度跌幅分別是24.03%、22.85%。

中債資信評估報告指出,整體看,資本市場的波動給投資收益帶來了不確定性,而公司盈利對投資收益依賴較大,資本市場波動值得關注。

2018年6月,幸福人壽收到了保險資金運用現場檢查的監管函,發現存在資金運用制度不健全、投資團隊人員不足、未按規定開展投後管理等問題。並要求,6個月整改期間不得新增股權和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投資。

幸福人壽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2018年11月已向銀保監會進行了報告,目前股權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的投資資格已恢復。

原保險保費收入腰斬

幸福人壽自成立以來,多數年份的盈利狀況都不佳。2015年,得益於中短期產品和萬能險產品爆發,幸福人壽扭虧為盈,淨利潤達到巔峰3.35億元。此前2009年至2014年,淨利潤分別虧損2.45億元、4.76億元、7.37億元、7.91億元、7.53億元、3.93億元,累計虧損近34億元;此後2016年、2017年,僅盈利0.18億元、0.49億元。

幸福人壽初始註冊資本11.59億元。在長期虧損亟需補充資本金的壓力之下,幸福人壽先後經歷了八次增資,先是2011年起到2014年連續增資五次,資本金增加到53.41億元;2015年到2017年再增資三次,資本金目前已達101.30億元。

幸福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2018年減少了一半。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18年,幸福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91.66億元,同比2017年的184.75億元減少了50.39%。

幸福人壽2018年資本補充債券募集說明書,對當年上半年原保險保費收入的減少有過一個解釋,“近年來公司著力推動業務價值轉型。2018年1-6月,保費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主要是公司並未安排中短存續期產品的銷售。”

不過,2018年,幸福人壽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25.87億元,接近為2017年6.76億元的4倍。

對於原保費收入下降,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提高的情況,幸福人壽告訴時代週報記者,2018年,公司順應行業迴歸本源發展理念,堅定價值轉型發展戰略,主動調整業務結構,停售中短期產品,大幅減少銀保規模型業務,著力發展長期期交型業務,因此出現階段性保費下滑。

幸福人壽總裁空缺一年

幸福人壽2018年資本補充債券募集說明書顯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2017年開始變為負數。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1-6月,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135.75億元、79.93億元、-42.48億元和-82.72億元。

上述募集說明書解釋了經營活動現金流入減少的原因:2017年4月1日起,公司停止新增萬能險業務,導致2017年保戶儲金及投資款淨現金的增加額減少;2018年上半年,根據監管政策及轉型發展戰略,公司未安排中短存續期產品的銷售,保費收入同比減少59.44%,致使經營活動現金流入下降較多;同時,以前年度銷售的中短存續期保險產品到期,退保金、賠付支出、滿期給付等業務支出現金流增長較多,致使經營活動總流出增長較快。

募集說明書還顯示,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前6月,幸福人壽退保金分別為 49.11億元、59.63億元、78.36億元和84.94億元,主要是近年來公司保險業務收入快速增長,部分產品銷售後一至兩年期給付價值較高,促使投保人退保所致。

2018年3月,幸福人壽當年的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選舉了第四屆董事會和監事會成員。隨後,在董事會第一次會議上,劉明當選為董事長。上屆董事長為李傳學,總裁為萬鵬。

不過,2018年第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原總裁萬鵬已離任,直到現在,幸福人壽總裁職位仍然空缺。

幸福人壽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公司總裁等高級管理人員的安排,將嚴格遵循公司章程、監管規定的相關審批程序。”

對於未來的發展,幸福人壽表示,公司產品開發和投放緊密圍繞公司價值轉型需要,在進一步豐富產品體系的前提下,側重風險保障和長期儲蓄型產品,以期滿足市場和客戶的保險保障需要。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