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一算,你拖後腿了嗎?

人民日報2014年報道說,韓國國民人均閱讀量為每年11本,法國為8.4本,日本為8.4—8.5本。全世界每年閱讀書籍數量排名第一的是猶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讀書64本。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中國13億人口中,扣除教科書,平均每人一年讀書連1本都不到。與此同時,書店的數量仍在急劇萎縮,有人統計,倫敦擁有書店2904家,紐約7298家,東京4715家,巴黎6662家,而北京只有1800家。這種現象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


算一算,你拖後腿了嗎?


為了綜合反映我國國民閱讀總體情況,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18日首次發佈我國閱讀指數,並公佈2017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6本,去年的4.65本。10.2%的國民年均閱讀10本及以上紙質圖書,還有5.4%的國民年均閱讀10本及以上電子書。我國人均每天讀書20.38分鐘,超一成(12.1%)國民平均每天閱讀圖書超過1小時。18—29週歲群體日均讀書時間最長。2018-04-19 10:00 來源:新華網 

很多成年人吐槽:“社會發展這麼快,競爭壓力那麼大,我每天都在努力生活,哪有時間讀書?”“讀書是催眠最好的方法!”生存競爭空前激烈,膨脹的物慾和快節奏的生活使得國人揹負著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壓力,膚淺浮躁、缺乏思考成為當今社會的一種流行病。

圖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閱讀習慣的養成,於己是個人修身益智的終身大事;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則是關係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大事。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是順其自然就可形成的,必須作為一門科學來培養。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很多中小學生忙於課業沒時間讀書。沒時間閱讀,沒精力閱讀,學生抱怨課業負擔重,考試壓力大,整日忙於應付大大小小的考試,無心、無力、無暇顧及課外閱讀。這種情況普遍存在。沒時間閱讀,是影響學生閱讀圖書的主要因素。此外,還有電腦、手機、電視等新技術工具的影響。例如電玩、漫畫、遊戲、網絡上盛行的武俠言情等通俗小說吸引了很多學生的注意力,成了他們緊張學習之餘最好的調劑品,同時也讓很多學生習慣了這種快餐式的閱讀,無暇閱讀經典讀物。

對學生而言,沒有大量閱讀的積累,學習的基礎就會蕩然無存。

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是人一生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有研究表明,兒童的閱讀能力與未來的學業成功密切相關,成功孩子所具有的共同愛好就是讀書。小學中年級之前培養讀書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孩子各科學習的關鍵。讀書的習慣只要從小培養,天長日久,書會成為孩子最知心的朋友,讀書會成為孩子的一種習慣。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個人如果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一生都會受用無窮;一個民族養成閱讀的習慣,這個民族就會充滿智慧和希望。

全腦速讀讓閱讀成為一輩子的好習慣!


算一算,你拖後腿了嗎?


全國少年兒童智慧研究開發中心助力少年兒童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促進少年兒童智力全面發展,用服務與智慧為少年兒童點亮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