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高中物理的學習方法

教書二十餘載,常聽學生這樣講:高中物理特別難學,上課聽得清清楚楚,課後做題無從下手,花了大量時間背公式,考試還是不及格,枯燥無味但又不得不學。這是個普遍的問題,值得物理教師和同學們認真研究。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靠死記硬背是學不會的。和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定性的東西少,定量的東西多,學習過程中還大量運用三角函數、幾何知識、圖像分析等數學知識,從思維方式上講,高中物理重在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抽象思維和創新思維等高級思維方式。下面就高中物理的學習方法,淺談一些自己的看法,以便對同學們的學習有所幫助。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首先,教師要通過各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要讓他們願意主動學習物理。其次,學生要由聽懂轉變為會做,要在聽懂的基礎上,多多練習,才能掌握其中的規律和奧妙,使其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這也正是學習高中物理應該下功夫的地方。如何下功夫,在學習過程中達到哪些具體要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下面我們分幾個層次具體加以分析。

一、記 憶

在高中物理的學習中,要做到“三基”,即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規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練。同學們往往忽視這些基本概念的記憶,認為學習物理不用死記硬背這些文字性的東西,其結果導致在高三總複習中提問同學物理概念,能準確地說出來的同學很少,即使是補習班的同學也幾乎如此。比如,平均速度的計算公式有兩個經常用到V=s/t、V=(Vo+Vt)/2。前者是定義式,適用於任何情況,後者是導出式,只適用於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情況,這一點我們一定要記清楚。又如,一些基本規律“沿著電場線的方向電勢降低”、“同一根繩上張力相等”、“加速度為零時速度最大”、“洛侖茲力不做功”等等,學生都必須熟記。

二、積 累

這是學習物理過程中記憶後的工作。在記憶的基礎上,不斷蒐集來自課本和參考資料上的許多有關物理題目的解題技巧和解題方法。在蒐集整理過程中,要善於將不同知識點分析歸類,在整理過程中,找出相同點與不同點,並用紅筆批註,以便於記

憶。積累過程是記憶和遺忘相互鬥爭的過程,但是要通過反覆記憶使知識更全面、更系統,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聯繫更加緊密,這樣才能達到積累的目的,絕不能像狗熊掰棒子式的重複勞動,不加思考地機械記憶,其結果只能使記住的比遺忘的還多。在積累的過程中要虛心向他人學習。向老師請教,向周圍的人學習,經常與他們進行“學術上”的交流,互教互學,共同提高,千萬不能自以為是。

三、綜 合

物理知識是分章分節的,物理考綱能要求之內容也是一塊一塊的,它們既相互聯繫,又相互區別,所以在物理學習過程中要不斷進行各章節的小綜合,等到高三年級知識學完後再進行系統大綜合。特別要重視知識結構,要系統地掌握好知識結構,這樣

才能把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大到整個物理的知識結構,小到力學的知識結構,甚至具體到章,如靜力學的知識結構等等。這個過程對同學們能力要求較高,章節內容互相聯繫,不同章節之間可以互相類比,真正將前後知識融會貫通,連為一體,這樣就逐漸從綜合中找到知識的聯繫,同時也找到了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

四、提 高

有了前面知識的記憶和積累,再進行認真綜合,就能在解題能力上有所提高。所謂提高能力,實際就是提高解題、分析問題的能力,針對一題目,首先要看是什麼問題——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還是原子物理,然後再明確研究對象,結合題目中所給條件,應用相關物理概念,規律,也可用一些物理一級,二級結論,列出物理方程才能順利求得結果。可以想象,如果物理基本概念不明確,題目中既給的條件或隱含的條件看不出來,或解題既用的公式不對,都會使解題的速度和正確性受到影響,考試中得高分就成了空話。提高首先是解決問題熟練,然後是解法靈活,而後在解題方法上有所創新。這裡包括對同一題的多解,能從多解中選中一種最簡單的方法;還包括多題一解,用一種方法去順利解決多個類似的題目。在解物理題時有這樣一句話“分析物理過程,還原物理模型”,一定要多思考,平時做題要題題這麼做,不要憑直覺,能力就會慢慢提升了。真正做到靈巧運用,信手拈來的程度。

綜上所述,學習物理大致有六個層次,即首先興趣,而後記憶,練習會用,漸逐熟練,熟能生巧,有所創新,從基礎知識最初目標,最終達到學習物理的最高境界。在物理學習過程中,依照從簡單到複雜的認知過程,對照學習的六個層次,逐漸發現自己所在的位置及水平,找出自己的不足,進而確定自己改進和努力的方向。

高中階段的學習是為大學學習做準備的,對同學們自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上所述的物理學習的基本過程——記憶,積累、綜合、提高就是對自學能力的培養過程,學會了學習方法,對物理學科有興趣,掌握了物理這門實驗學科與實際結合較緊密的特點,經過自己艱苦的努力,定會把高中物理學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